经营改善和股价下跌,对我们有什么价值?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6喜欢:4

       感谢很多投资者的公开交流,让我们相互之间增进了很多了解,我也可以适时添加一些想要谈的内容。今天借我对这一篇万顺新材——向新能源高利润产业胜利进军!评论区几位先生的评论的回复,来谈一下部分投资思想。大家提问的出发点非常的典型。

 1. 摘抄的不错,拼了很多文章吧?

      在我的投资策略里,除了阅读三大报表的能力和基本的市场思辨之外,是会杜绝一件事情的,那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凌驾于企业的专业能力之上,换一句话,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和领先企业,本身就是这个行业里最专业的一批人在经营一家公司。所以,企业公告,财报及摘要和券商研报,就是我的投资策略里的一块基石。所以这位先生会觉得部分内容眼熟,首先说明他阅读量其实是比较大的,只是猜测方向不对。

       至于投资策略中使用了大量的企业资料和研报,带来的管理层套利风险、造假风险、数据美化风险,那是在“相信一家企业经营者是专业认真的”这个投资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和防备的,反向极端的话就是因为曾经见识过企业造假和套现,全面转向自己解释企业行为,分析行业走势,用计算器判断公司的订单带来多少估值,我认为这一类行为,有外行猜测内行的嫌疑,避免大坑却也远离了大路。

2.能告诉我万顺新材下周的股价是多少吗?

       这个确实做不到。我们只做中长期的标的,背后的原因就是在这个复杂系统的市场里,第一是我们的认知上是不支持做短线:

       股票,全称股票凭证,早在九十年代的深圳是真的有这样一张票的,手持这张票的人可以到交易厅的报价板下面提交自己的购买和卖出要求。这个基本形式的本质是,拍卖。不是古董之类的拍卖,而是类似原料和农产品的标品拍卖,有过参与经验的人就会知道,几十万至百万级别的同样的产品,进行四小时的连续报价,如果每个成交价格都在价格-时间坐标轴上打点,就会形成K线图。

       这个基本认知其实谈到了一件事情,瞬时价格由成交的单子决定,也就是说,这一刻谁出钱,谁决定价格。那么对于资金有限的普通投资者"我"来说,如果全部资金已经进入拍卖,换成了股票凭证,就没有资金可以影响接下来的价格走势,再怎么谈看好的理由,其实都是袖手旁观,寄希望于持有同样观点的更多的钱,和“我”站在一起,从而推高价格。

       这也是老股民说的,抬轿子,机构资金优势等情况的背后原理。再加上,大规模资金的买入卖出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无法在一个集体行为的进行过程中确定它的结果,更多是预判和猜测,所以说,我们认知上做不了短线。

       第二是策略演算,我们执行了长期的短线和中长线策略的搭建和模拟,确实从结果来说没有侥幸,我们的短线胜率不高,总收益率低,因此可以明确自己的能力圈——尊重短线高手,不妄谈短线形势。

3.一直在下跌,能不能别吹了?

        这个问题刚好可以接着上一个问题回答,前面说到了,不谈场外的各种投资思想和流派,股票交易本身,就是一个拍卖的过程。那么下跌,连续下跌,对于我们来说,一定是坏事,坏到不值得去分析企业本身吗?

       股票凭证的拍卖过程,对于企业本身的经营有影响吗?我认为是没有影响的。那股价反映了什么呢?简单谈一些我们的投资思想。

       在我们的投资思想里,对于已经进入经营改善/重大转型/大举投产和研发,成果即将落地的企业而言,股票的下跌都伴随着利空的落地。不是一个利空落地,往往是持续数年的多种利空消息,逐渐一一落地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就造成持续数年的股价横盘或者持续下跌。

1.  从市场大背景转变开始,企业落后于市场潮流,丢失订单,财报指标全部沦陷,股价大概率已经在下跌中途,直到管理层做出转变,选择跟上市场潮流,抢占到好的行业生态位,伴随着暴跌,第一批利空逐渐落地;

2. 再到企业本身的财报各项指标,开始结束下跌,进入低谷期和平缓期,但相比于过往,惨不忍睹。在新的业务增长点完成酝酿之前,短期的利好(实控人增持,员工持股计划,第一批新订单拿到等)都不会全面改变一个企业在行业中的赚钱能力,所以跟风的股价炒作往往陆续的预期落空,伴随新的价格下跌,第二批利空逐渐落地;

3. 再到深耕数年的投入,企业开始感受到市场的风,营收先于利润好转,现金流反而可能因为加大投产而枯竭,面临举债和实控人减持的压力。喜欢看利润算估值,喜欢看负债和质押的投资者们,总是相信实控人别有用心的阴谋论者(在部分案例中怀疑精神非常好,但不应该是所有),开始抛出股票,造成再一次下跌,第三批利空逐渐落地;

4. 等到企业真的开始大笔赚钱了,营收利润齐齐上涨了,整个行业往往也是一起赚钱的,就会出现所谓的板块行情,此时的热潮是浪潮,分不出谁长谁短。专业的短线炒客和游资,是有着远超公众投资者的技术和纪律的,他们完成赚钱目的之后陆续离场,大把的股票凭证在拍卖中被降价卖出。降价才卖的快,降价本身也会造成其他持有者亏损,形成连续下跌。那么,目光从股价回到企业本身,赚钱这个表象背后,整个行业确实好转了,谁占据了好的生态位?谁拿下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谁拿下了标志性大项目?谁建立起了最好的政商关系?极少有人谈,或者谈了也没有人听。直到短线热潮结束,这时候的下跌,是恐慌的下跌,实际的利空是什么,就是下跌本身;

5. 当市场大环境已经明显转好的时候,投资者们就进入了挑剔模式。因为资金永远是有限的,最终可以选择的公司也是有限的,又因为那个资金推动上涨,需要更多人一起站队的市场原理,所有人的注意力开始寻找缺点。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在一个经营改善,价值良好,有望再创新高的好企业上,找到一些瑕疵,从而抛出手上的股票,造成新的下跌,但这时候出售的是少数人,下跌往往无力,这都是比较好的建仓时机了。

       相信看到这里的投资者应该明白我的策略中是如何看待理想的企业的下跌,而万顺新材正是筛选出来的优质企业,它的下跌,都是好事情。

4. 万顺新材的未来目标30元以上,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我们对未来目标价的估算,是按照这个过程:绝大多数利空落地之后,PE估值开始有参考意义,如果预测利润对应现在的股价明显低估,就可以对比邻近行业的头部企业估值,作为参考,同时尊重市场短线热潮的力量,保守计算可以计算的营收、净利润和未来PE,客观看待市场上的投资者用脚投票。

       这里就涉及到两个基本思想和提问——

1)PE估值什么时候有效?

       我们认为,只有企业进入优势地位和上行周期,消除了绝大多数阻碍各个级别的投资者买入的障碍后,PE估值才具有参考意义。当企业错过市场潮流,或者市场本身陷入低谷,导致企业进入下行周期,投产周期/改善周期时,PE估值并不具备参考意义。没有投资者的用钱投票,用脚投票,计算器上的数字不会实现。

       尤其是大企业大蓝筹,因为部分投资者缺少相对坐标的概念,对处于下行周期的大企业营收仍然几十上百亿表示惊叹,认为有可能马上就V型反转,实现PE估值。我认为,以个人财富为基点来看待企业的营收利润的涨跌起落,有一叶障目和皇帝的金锄头的嫌疑,比如 $中国平安(SH601318)$  $大族激光(SZ002008)$  。

2)计算出来的理论市值一定会实现吗?

       不一定。PE估值法是非常基本的金融经济知识,在企业经营改善进入上行周期的这个过程中,但凡有关注的专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其实都很快的知道了这个纸面上的公允估值,但是没有投资者的用钱投票,用脚投票,计算器上的数字并不会实现。

       一个好的龙头企业的股价上涨,必然是机构和个人的基本面派,价投派,趋势派,成长派和短线客等等的合力结果。企业本身的价值释放,经营完善,确定性越来越高,其实是为市场上追求盈利的流动资金,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标的,而这个标的的PE估值,是一个公开的参考答案。而最终的股票价格,比这个参考答案更低,更高,都很正常。

 @冰淇淋9989   @jundyqz5   @股海无边回头无望   @RoseWoo  

#雪球星计划# @今日话题 #雪球热股分析#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达人秀  

研报链接:万顺新材——向新能源高利润产业胜利进军!

汇总链接:宪边研究公司汇总 (一) 第二帖 10.15

欢迎关注我,一个专注于企业经营改善,价值能量释放的长线投资者李宪边。

风险提示: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全部讨论

2021-10-17 11:33

明年15万吨铝铂营业收入大幅度提高,可能单独铝箔上市市值都能200亿

2022-12-03 10:41

确实是好文章,有水平,分享。

2021-10-16 11:35

现在跌的他妈都不认识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