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电力研究:基本面及定量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36

一、中广核电力简况

中广核电力(1816.HK),A股叫中国广核(003816.SZ),是中国广核集团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

公司于2014年3月25日成立,2014年12月10日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其业务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广核集团,是由国资委监管的央企,目前中广核集团持股比例为57.78%。

其余主要股东分别是:恒健投资(广东省国资委100%持股)6.79%,中国核工业集团(国资委100%持股)3.33%,BlackRock Inc持股1.32%,剩余公众股东持股30.78%。

核电,简单说就是通过核裂变反应,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其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核反应的主要燃料为铀-235,核反应堆及相关设备通过控制铀-235的链式反应,产生热量,然后加入冷却剂(通常是水),使之变成蒸汽,原子能转化为热能;

蒸汽压力带动汽轮机,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本质上跟火电是一样的,只不过火电站是用煤碳等烧锅炉发电,而核电站是用核能“烧水”发电。但与化石能源相比,核电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是一种清洁能源。

顺便补充一点,我国大部分核电站都建在沿海,其实从原理上来看,核电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在沿海,内陆地区只要有水源也可以,其他国家有很多核电站就建在内陆。

我国之所以没有建在内陆的核电站,其实都是非技术原因。一方面是要靠近用电负荷,沿海城市正好也是我国用电负荷较大地区;另一方面还是考虑到社会接受度,目前我国对此比较保守。总之,理论上,可建设的地理条件是足够的。

根据 IEA(国际能源署) 最新报告预测,全球核电发电量预计以每年近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6年,亚洲在全球核能发电中的份额将达到30%。根据在建反应堆,预计将在2026年前完工,亚洲将超过北美,成为装机容量的最大的地区。

截止2023年末,中国大陆有55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总装机容量57033.3兆瓦。在全球排第三,根据目前建设进度,预计2024年将会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二。2023年,中国核电机组的累计发电量为4,333.7亿千瓦时,占电力结构的比例为4.86%。

之前写过,国内核电准入极其严格,目前全国就只有四家公司拥有核电开发资质,分别是:中广核集团、中国核电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及华能集团。目测未来也极难再有新进入者。

而四家之中,华能和国投仅占约4%的市场份额,中广核占比约49%,中核电占比约47%,基本上这两家就是整个行业。

2023年,中广核电力在运机组27台,装机容量30,568兆瓦,较2022年增4.04%,占全国在运核电总装机容量的53.6%。

全年累计上网电量214,146.46吉瓦时,较2022年增7.95%,平均利用小时数7,509 小时,较去年的7,311小时增2.7%。

二、财务及业务分析

2.1股东回报

中广核电力2014年在港股上市,发行101.48亿股,每股价格2.78港币,募资净额约274亿港币,发行后总股本454.5亿股,按发行价格算,总市值1263.5亿港币。

2019年8月,公司在A股上市,发行50.5亿股,募资净额约12.4亿人民币(折合13.4亿港币),发行后公司总股本504.99亿。

截止2024.5.2,公司总市值1277亿港币,相对于发行日几乎持平。也就是说,上市至今,股东回报全来自于于股息,股价几乎没有上涨。

2014年上市至今,公司总计盈利1484.5亿港币,总计分红544.84亿港币,分红率36.8%。

公司每年都有分红,总的分红率比较正常,且逐年提升,2023年提升至44.3%,为历年最高,公司的股东回报意识是不错的。

上市至今的股息回报率,差不多每年3.5%左右。

从业绩和估值的角度来看。

2014公司归母净利57亿人民币,2023年107亿人民币,十年增188%,年化6.5%,pe则由30.5倍跌至当前约10.9倍。

业绩还是稳步增长的,只能说当初上市时估值太贵了。

2.2业务构成

2018年之前,公司销售电力占比90%以上,之后下降,主要是2016年国家重启核电建设审批,进行项目配套建设的需要,建安业务开展起来,工程公司除了进行核电建设,也会进行一些风电等新能源施工业务。

按2023年年报,主要为电力销售75.73%,建筑安装和设计21.68%,其余2.6%。贡献利润的主要是电力销售,毛利率45.85%,建安设计,毛利率仅1.9%。

显然,由于建安业务占比不算小,拉低了近些年公司的毛利率。

不过这倒并不算大问题,因为这部分业务的存在,本就代表公司后续成长的驱动力所在,若未来建设放缓,建安业务能逐渐退出,公司整体毛利率有升高的潜力。后续分析可以暂时不管他,以电力销售为主。

成本方面,重点看主营业务销售电力的成本构成。

四项成本分别是:核燃料成本25%,折旧31%,计提乏燃料处置金10%,运维34%,各年度结构都比较稳定。

核燃料,主要来自于天然铀。根据招股书介绍,我国是铀资源大国,但品位低、埋藏深、开采成本贵,我国铀主要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等国进口。目前全球天然铀基本都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且公司大多通过与集团下属的铀业公司签订长协采购,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暂时不高。

固定资产折旧,包括普通设施的折旧和核设施的折旧,占比最大的核设施相关折旧。

乏燃料,简单说就是核燃料烧完之后的残余,但他不是普通垃圾,还有未裂变、未用完及新生成的核素,必须专门处置。

根据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凡拥有已投入商业运营五年以上压水堆核电机组的核电厂,应当向国家缴纳乏燃料处置基金。乏燃料处置基金计入发电成本,征收标准为每千瓦时 0.026 元。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特殊行业的税收即可。

运维,是指核电站运营期间,检修、维护等产生的费用,核电站运维有自己的特点。

设备维修,包括日常维修和换料大修,日常维修好理解,重点是【换料大修】。

所谓【换料大修】是指,根据设计,在运机组的核反应堆运行一定时间后,必须停堆更换核燃料,换料期间,就正好趁机安排部分维修改造。公司在运机组越多,每年的换料大修次数也就越多,合理安排,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对运营时间的影响,是核电站运营能力最重要的一方面。

大修,又分为三种情况:换料大修、首次换料大修和十年换料大修。

常规换料大修周期均为18个月;首次大修,在新机组投入运行的下一年度实施;

十年大修,是指每十年需要对主要设备进行专项检查、试验和维修,这些工作也安排在机组换料期间进行。

换料大修,不一定是绝对按18个月安排,会根据当地电网负荷波动协调;而首次大修和十年大修,工期长、项目多、成本高,若当年安排的首次大修和十年大修多,则会提升当年成本。

所以,关注运维成本,核心指标一是看大修类型,二是看大修累计总天数。

另外,公司在招股书中称,大修周期主要受到相关的机组和燃料设计要求和发电情况的影响,公司不存在利用换料周期调节大修费用的情形。

以上成本构成,燃料、乏燃料处置基金,两者直接取决于发电量,为可变成本;折旧,也和发电量相关,但是不产生现金流出,且折旧年限和实际使用年限的错配,也会隐藏利润;运维,相对固定,与发电量关系不大,主要跟机组运营情况相关。

总体来说,成本大部分会随着营收变动,经营杠杆不大,核电站主要还是靠财务杠杆。

2.3资产结构

核电是典型的重资产,资产结构中,占比76%以上都是生产类资产,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固资和在建。

固定资产,以2023年为例,总计2467亿,包括:

房屋及建筑物536亿,机器设备1892亿,运输工具0.4亿,电子及办公设备12亿,核设施退役费22亿,船舶3.5亿。

显然,最重要的就是【机器设备】。

根据招股书,机器设备主要为核电生产专用设施。而核电设施退役费,是核电站经过经济寿命周期运行结束退役时的处置与治理费用,其原值为核电设备退役后预计产生费用的现值。

核设施的折旧,与水电站大坝的折旧一样,由于折旧年限远小于实际使用年限,并未反映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

公司对核电设施的折旧政策为:

简单说,就是第二代核岛折旧年限按30年,第三代核岛按60年。公司早期运营的电站采用第二代技术,近几年投入运营的台山1号2号、防城港3号4号,采用第三代技术。

但是,实际上,核电设施的使用寿命可以延长,比如中国核电运营的秦山1号机组,1991年并网,初始设计寿命30年,2021年9月,获得延续运营许可,有效期延续至2041年,即服役期延长至50年。

世界核协会(WNA)的统计资料显示,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有效期限的延续是普遍的国际做法。

以美国为例,美国核安全监管当局(NRC)截至2020年底已批准了90台机组的延续运行。佛罗里达电力与照明公司旗下的土耳其角(Turkey Point)3、4号机组是首批获得美国核安全监管当局批准、将运行服役期延长至80年的核电机组。这一阵营正在扩大,美国能源部网站今年5月发布的一篇文章称,截至当时,已有20台核电机组(约占该国在运核电机组总数的五分之一)计划或准备申请延续运行至80年,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核电厂申请延续运行。

国内也明确了技术政策,中国国家核安全局于2015年发布了指导核电厂开展运行许可证延续的技术政策,明确了技术路线、安全评估论证基准、需要提交的文件及内容、所参照的标准和规范、安全改进要求等。

可以预见,以后核电站的延续许可,将会成为常态。

总之,按当前的折旧政策,30~60年折旧完之后,后续的延续运营期,公司的成本将大幅降低,时间越往后,毛利率越高。

资产结构大的变化,主要是三个节点:

2014年,公司刚上市,现金较多,生产类资产占比低至61%;

2015年,公司有息负债翻倍,总资产增71%,其中主要是在建工程增加267%;

2017年,有息负债进一步提升30%,总资产增25%,其中固定资产增52%。

对应的运营情况,是2014-2018年间,是公司建设、投运的高峰期,阳江1-6号机组,防城港1-2号,宁德1-4号机组,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建设、投运的。

此后建设速度放缓,对应的就是生产资产比例逐年减小,经营类资产逐年提升。

债务结构,主要看有息负债率。

2018年之后,过了建设高峰,公司举债变少,随着还债进度,有息负债率逐年降低,现在已经到了历史最低点,比上市当年都还低,说明后续举债空间还大,公司发展后劲充足。

另一边则是股东权益逐年提升,经营类负债变化不大,公司资产结构呈现持续优化的状态。

2.4财务数据

逐项来看。

①营收、归母净利

营收看起来平稳增长,不过增速看起来逐年降低。

之前分析过,核电站营收的主要驱动力,在于装机容量的提升,随着公司2015~2018新核电站的陆续投产,那几年营收处于高增涨时期,后续投产进度放缓,营收增速下降。

2022年销售电力业务同比-1%,是因为主要原因在于台山 1、2 号机组大修所花费时间大幅超预期,进而导致上网电量以及机组利用小时数承压。

2023年整体营收没有增长,但是销售电力是+7.6%,主要是建安业务负增长21%,拉低了整体营收增速。

2018年的净利负增长,不是业务方面的原因。主要是2017年宁德核电站由合营变子公司,导致产生大量投资收益,而2018年没有。

2020-2021净利增速大幅低于营收,主要是成本变化引起的,那两年由于好几台机组运营满5年,开始计提乏燃料处置金,导致成本增幅大于往年,属于一次性影响。

因此,在判断公司业绩的时候,营收的关注重点是装机容量变动,成本方面,乏燃料处置金的计提需要注意。

总的来说,营收相对平稳增长,净利会因为成本端的折旧、计提和运维的分布不均,有所波动,不一定和营收完全同步。

②毛利率、净利率

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一路下滑,上市之初的高点50%至2021低点33%,掉了17个点。主要原因业务结构中,不产生毛利的建安业务占比逐年升高,导致电力销售占比降低的原因。

如果单独统计一下电力销售业务的毛利率,则是这样的:

虽然也是一路下滑,但是掉得不多,自2021年触底,开始有逐步回升的迹象。

后续的跟踪,需要注意是否有持续下滑的迹象。需要具体看是电价持续下降?还是利用小时数下降?或者是成本持续上升?

③费用率

费用方面,显示出公司管理还是很优秀的,管理费用逐年降低,近年维持在低位;财务费用,在近年的低利率环境下,不断置换低息债务,财务费用率逐年创新低。

④净资产收益率

总的来说,中国广核的ROE不算高,2018年之前,维持在12%~15%;2019年及之后,降低至10%附近。

降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建安业务占比提升,导致净利率不断走低,另一方面,持续降杠杆,导致权益乘数也逐年降低。

大概率,后续至少能维持在10%附近,且随着新项目陆续开工、投产,电力销售占比提升的话,净利率和债务杠杆都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2.5现金流

公司的现金流画像,是典型的“+--”现金奶牛类型,现金流强劲。

除了上市之初,建设高峰期,筹资现金流净流出较少,后续年度都在边投资边分红、还债。

考虑到公司的投资类资产占比很小,大部分投资活动现金,都流向了新的核电站项目,资本配置角度看,是加分项。

下篇聊投资逻辑和估值。

#投资炼金季# #雪球星计划# #新能源#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投资炼金季 @终身黑白 @慧思书房 @散户老沈

$中广核电力(01816)$ $中国广核(SZ003816)$$中国核电(SH601985)$

全部讨论

05-09 05:15

A股为什么不选择中国核电?估值更低点。

05-08 20:04

少有人研究,没想它是不声不响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