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细思恐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今天这个行情可以说是股灾,昨天大盘股还能撑场面,今天直接泥沙俱下,大盘股小跌,小盘股大跌。跌停个股数目有746家,跌幅大于7%的个股有1762家,所以基本上就是千股跌停的场景。

网上看到有人说别人买垃圾股活该的论调,其实这种十分不正确,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巨大的亏钱效应是会扩散的,小盘股可以不涨,但是暴跌绝对是对谁都没好处。

这里面逻辑也不用细讲,还是之前说的新“国九条”对于整个生态的影响,盘中证监会也强调了,退市新规不是针对小盘股,也不是说所有的小盘股都会受到影响,只是精准出清劣迹、绩差的风险公司。

至于为啥市场会变成小盘股狂跌的状况呢?这里就有点囚徒困境的意味。

囚徒困境是一个著名的博弈理论,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博弈,那么具体是什么博弈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警察抓住了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犯罪。于是警方将嫌疑犯分别关押,然后分别提审这两个人,给两人提供了这样的选择:

1、如果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认罪者将立即获释,沉默者将判监禁10年。

2、如果二人都保持沉默,则二人同样判监禁1年。

3、如果二人都互相检举,则二人同样判监禁8年。

如果我们以上帝的视角来看这两人的话,只要两人保持沉默,那么整体上可以获得最有利于他们两人。

但是这里有一个考验人性的地方,因为这其中存在一个诱人之处,那就是有一个人可能会无罪获释,正是这一个有利之处,会让两个囚犯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相互检举,而最终他们两人将获得8年的监禁。

这就是囚徒困境。

虽然新规是25年实行,但是有小盘股的人怕手里的小盘股业绩不行,怕他们不分红被st,从而大跌,那么大跌前先卖了总能少亏点。这样想的人多了,其实就变成了不管公司如何,只要是小盘股,早卖早享受,晚卖就多亏。

所以市场的参与者做出的选择往往是不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就是一起砸盘。这里面不少机构资金,例如配置小盘股的量化,还有一些私募等等。

说实话我也没想到一个不错的政策会给市场造成这么大的影响,真有点像2016年的熔断。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波当年惨痛的历史:熔断机制从诞生到结束,仅仅只有7天,其中两天经历了四次熔断。

熔断机制在西方市场广泛使用,中国2015年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目的在于为市场在大幅波动时提供“冷静期”,有助于市场稳定,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2015年12月4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规则,指数熔断规则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于2016年1月8日暂停。

指数熔断机制将主要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设置5%、7%两档。指数触发5%的熔断后,熔断范围内的证券将暂停交易15分钟;但如果尾盘阶段(14:45至15:00 期间)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间触发7%,将暂停交易至收市。

结果熔断机制一出现,A股就直接开始挑战熔断,估计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开盘20分钟就提前下班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事后大家反思了一下,中国市场由散户投资者主导,伴随当时人民币贬值压力,以及全球新兴市场的普遍下跌压力,市场出现了很多抛压,而熔断又阻断了流动性,反而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惧心理。

同时,我国熔断阈值设置不合理,从5到7,特别容易产生磁吸效应,导致“熔断”失败;基本上第一次熔断,投资者就觉得要第二次熔断了。

再者,A股个股本来就有涨跌停制度,熔断的实施显得冗余。沪深300一熔断,个股也无法交易,那个股一跌停,也卖不出去。对流动性的恐慌让大家抛售个股,又加剧了指数熔断。

最后的结果就是:谁都跑不掉,所有的参与者都变成了输家。

把两者对照来看,大家是否能看出一些人性的共通点。2016年熔断制度公布的时候,大家也没想到会造成这种极端结果。

我认为目前退市新规的初衷是好的,实行是对A股长牛有好处的。这两天A股却有点不领情的意思,根本原因还是散户持股小盘股垃圾股太多,等待市场出清后,就不会有啥进一步影响。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相信大家会理解2024年4月15日和4月16日的小盘股股灾,A股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每天都在带我们体验人性!

全部讨论

04-17 08:23

劣迹、绩差公司怎么上市的?退市一退了之吗?不追究责任?不赔偿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