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新策略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5

周末没有太多消息面的事,最重要的还是下周两会,大家还是需要多多关注。从统计数据来看,开会期间近几年都容易下跌,会后上涨概率较大。A股作为一个政策市场,这个时间节点也正是大家建仓的好时候。

具体说到可转债策略上,在23年10月23日,我清仓了可转债。当时是认为可能会有赎回潮导致下跌,现在回头看,确实有雪球爆仓和融资盘爆仓这两件事让可转债市场随着大盘加速下跌。

当时我给了三条路:清仓、不动、逆行者,(50万以上可做空)

从事后来看,确实躲过了一波下跌,但是也错过了年后这波上涨。

针对这种行情,可转债策略无疑也是需要调整的,通过数据回测,近一年来表现最好的影响因子是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YTM)。

我们都知道,可转债同时拥有股性和债性,在权益市场较弱的情况下,可转债的债性会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时候选择高YTM的可转债可以取得相对不错的收益,防守型比较强,毕竟它也附带了正股的看涨期权属性。

同时,目前可转债的到期收益率也逐渐回归理性,不像前两年基本上一大半都是到期收益率为负。

同时,由于量化资金的限制,可转债权限开通门槛导致的新入场越来越少。目前的脉冲越来越少,成交量也长期在400亿左右没有大幅增加,目前可转债换仓频率更高并不是带来更多的超额收益,因此换手率因子可以不再考虑。

那么根据价格、溢价率、剩余规模和收益率四个因子可以构建四因子策略,其中价格不大于120元,转债规模不大于10亿,同时剔除ST股。

具体构建规则后续再做详细说明,得到排名前二十的可转债如下所示,我会先用模拟盘做测试优化。

对于博弈下修策略,近一年随着可转债下跌,越来越多可转债满足下修条件,但是怎么样捕捉到下修的可转债,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根据数据统计,如果所有满足下修条件的可转债都参与,直接裸博弈下修,博弈对了赚钱,博弈错了亏钱,整体上胜率是大于50%,但是基本上也没有太多超额收益。

可转债新规实行后,"上市公司应当在预计触发转股价格修正条件的5个交易日前及时披露提示性公告"。也就是说如果打算下修,应该发布提示性公告。如果不打算下修,可以不发提示性公告。

也就是下修流程如下:

公司股价满足下修条件→预计触发转股价格修正条件的5个交易日披露提示性公告→董事会提议下修→股东大会审议公告实施下修

可是有比较多公司嫌麻烦,他们都懒得发公告说这次自己预计满足条件,到时候又要发个公告不下休。啥公告都不发的情况下,默认就是不下修,这种情况天风证券的研报里叫“默拒下修”,也就是默认拒绝下修提议。

那么就有一种情况,可以让下修的概率大大增加:

之前某家公司懒得发公告,突然下次下修计算天数满足后,它又发公告了。一般偷懒的人会继续偷懒,而不会突然懂事。这种情况,真要提议下修的概率可能就大了不少。

根据数据统计,前次为默拒下修的情况下,这次发布预计触发公告,下修的概率可以大大提升。

根据这个数据进行回测,1年多的时间,博弈下修策略区间收益有21%,可以说是相当不错。

这个策略实行需要时刻关注可转债公告,且比较难量化选择,再加上大股东是否持仓,到期日情况和与上市公司的提前沟通,我觉得它更像是个套利性质的短线策略。

找出上次默拒下修,这次提前5个交易日发布了满足下修条件提示性公告的公司,开盘买入,等到是否提议下修公告后,不管下修与否,都直接卖出。持仓也就是5个交易日。卖出后再考虑下一只……

具体的可转债列表,下周文章里会举例说明,同样这个博弈下修新策略,也建议用模拟盘进行测试后再实盘操作~

以上就是可转债新四因子策略以及博弈下修策略,没看懂的可以反复多看几次,有改进优化的想法也欢迎评论区里留言交流。

其实以上两个策略都是偏防守型,至于有些人问我,如果牛市来了,应该怎么做可转债策略,理论上应该做低溢价率策略,但是我认为不如直接买宽基ETF替代可转债。

所以在实操上,可以通过ETF、股票和可转债的配比,来适应不同行情,股基债平衡,行情好的时候仓位转到股票和ETF基金,行情差的时候多转一些到可转债组合,这种资产配置上更为合理!

全部讨论

03-06 18:18

请问四因子策略回测结果怎么样?现在新组合就是模拟盘吧?很多人担心小规模因子对应正股微盘,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风险呢?

03-03 23:18

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