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工作之我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最近小奇又消失了,忙着在资本市场里捡钱,只能跟大伙说一句抱歉。


这种更新的习惯一旦丢弃,捡起来就会很难,所以以后无论如何,还是要多写一写。即便看的人少,也就作为自己成长的记录吧。


最近有很多朋友换了工作,我最好的一位朋友B就正在换工作。


B与我交流得最多,我特别懂她的挣扎,她的无奈,她的诉求与她的困境。


所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她找工作里去,连柯基都笑话我多大人了,还在讲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


我认真分析了最近接收到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信息,发现虽然都是换工作,其实差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人为什么要换工作?


无非是老板不好,氛围不好,薪资不满意这三个原因,当然也有一些更高的诉求——我要自我实现,但是一般人都达不到。


很多人会用后一个诉求来包装前面的原因,但是是可以理解的,这样会让自己心里感觉更加舒服。


——不是我不好不被认可哟,是我内心有更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但是无论自己怎么表达,一定要搞清楚内心的诉求。


第二,我想要换什么类型的工作?


这个很难想清楚,有人终其一生也想不明白,大家碰到这个问题,最后都转化成我能做什么。


其实应该不管自己能干什么,先想想自己愿意干什么。


这里就要提到小奇最近醍醐灌顶的信息——选择比努力重要,以后单开一篇文章讲讲。


记得当幸福来敲门的男主,就是在证券公司门口看见有人豪车出入,他当时穷困潦倒,最渴望的就是有钱,就问他你是做什么的,那人回答说证券经纪,男主就下大力气进入到证券经纪领域。


大家应该更关心内心需求,想想自己想做什么。


我理解,社会招聘可能与校园招聘不一样,你需要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说服下一家公司你是适配的,你要招一个圆形,我就说服你,我就是那个圆形。


所以哪怕很多时候你已经不想做这种工作内容了,你为了快速拿到下一份工作,还是得用这样的工作经历说服别人。


殊不知,年纪越大转化成本越高。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当然还有人的打法是换到自己想要换到的业务里面去做自己原来的业务,希望寄托于偶然的机会,调换到自己想要换到的业务里去。


我实在是觉得这个想法不靠谱,太偶然,难度太大。


这就像当年学生时代考研考博,我自己,总想去那个难度更低的学校,觉得这样自己能够毫不费力,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老祖宗都教过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我们年纪已经老大不小,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又去凑合一阵子呢?


人如何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必然是选择最想要的并且为之努力呀!不要有丝毫将就凑合的想法。


聊远了,说两个例子给大家参考。


1、例子一


D去年在一个国有投资机构做了5年的法务,终于决定自己内心的理想要去投资机构做投资,决定去海外读名校MBA。辞职备考一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出去,最近找到一份工作去一家市场机构做法务。


首先是否一定要选择海外名校MBA才能顺利转行,这个存疑。我当年也是如此。


我不喜欢我的第一份工作,寄希望于考一个在职博士认识新同学与新老师来改变自己的窘境,把读书当成救命稻草,而不直接去换工作,其实是在给自己缓冲,害怕未知,害怕承担责任。


第二,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忘记了最初的目标是要转行做投资,继续去做法务,其实本质上跟第一份工作是没有区别的。


2、例子二:


A最近换了工作,换到了一家银行做后台,原来的他在基金公司做后台。工资没有提升。


我们聊天的时候我以为他会有很多的抱怨,但是他没有。毕竟还是原来琐碎的工作,工资也没有多大的提升。


因为他换工作的目的就是领导控制欲太强,他觉得只要达到这个目的他就是开心的。







所以你换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你想要换到什么样的工作呢?千万不要被大家的想法绑架,一定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薪资、工作内容、机会、离家距离、氛围、工作时长、工作点等,一定要有个自己的排序。


最后再说一个思考,如果工作不行,我有一个自己很好的副业,把工作当成消遣可否?


我当时在做第一份工作时,由于不喜欢工作内容,刻意在生活中去工作化,而且也拥有可以养活自己的能力,但是我还是不快乐。


我无法说服自己把去工作当成做慈善,把与同事相处当成社会观察,也无法面对我每天要呆满十小时以上的工作是一事无成的,我也想发展自己的人力资本。


要是我选,我不要过副业人生,不要当斜杠青年,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生活。


当然本质上可能是我脑子不够用,我只有全心全意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一件事情完全做好。


仅供参考,希望大家都能换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去。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