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消费常青藤背后的时代密码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7喜欢:3

未来的答案藏在过去的矛盾里。我们往往能够在现象更迭的脉络中,寻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必然性。

过去几年,中国商业故事最大的变化就是拼多多的崛起。时代转向,往往从意想不到的时候开始。当时间回到2017年底,彼时中国网民7.72亿,正式跨越一半人口的关卡,这一年拼多多的全年成交金额只有1412亿元人民币。

在此后4年里,拼多多的GMV翻了10倍不止,2021年,这一数据达到了24410亿元。在4年10倍增长故事里,绝大多数人只看到了用户数量的增长,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另一个重要增长指标:消费频次。2017年-2021年,拼多多的人均订单数量从17.57笔增长到70.22笔,增幅高达300%。

消费频次反映了平台的用户粘性,是一个更长周期里的增长指标。即使当拼多多用户数量增长进入瓶颈后,消费频次仍然能够驱动公司业绩不断增长。

在相当长时间里,用户数量和客单价都是消费故事里最受关注的增长指标,愿意在用户粘性上下注的公司并不多。但事实证明,用户粘性才能让消费公司实现穿越周期的增长。

/ 01 / 消费,时代变迁里的投资常青藤

作为时代变迁里的常青藤,在国外历史经济周期变化里,消费资产都展现出了不错的表现。

1980年-1990年,美国千亿大市值公司收益率前十的公司中,有8个消费股,其中沃尔玛更以42%的年化收益率位列十大公司之首。到了2008年-2018年,年化复合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消费股依然占据4个席位。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英国和日本。在英国,2018年市值排名前20的股票中,消费行业占据7个席位。而自2009年日本人口达峰以来,消费领域依然跑出了不少牛股。2009年-2019年,东证指数涨幅TOP100中,消费股数量超过32家企业。

这三个国家都经历了从消费升级阶段回归理性消费的过程,但消费资产依然能够在漫长时代更迭中经久不衰。为什么消费资产能够穿越周期波动?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消费作为一个永续需求,尽管可能会受到经济周期调整有所波动。但社会趋势变化也会带来居民消费观念的颠覆性改变,并带来新品类和服务的机会。

以日本为例,在人口达峰后,小型户、单身户成为日本的主流家庭。日本1-2人家庭户(涵盖单身、夫妻、单亲家庭)的占比逐渐超越60%。其中,单身家庭占比进一步增加到30%,且在所有家庭户型中占比最高。

家庭户型改变带来了消费行为变化,小型户成为核心家庭后,催生出了便利食品(熟食、加工水果)消费的增加,熟食占食品支出比重从2009年的10%增加到了2019年的16%。

711、罗森股价都在此时获得了较高增长。2010年到2015年,711股价增长了3.5倍,罗森增长了2.6倍。两大便利店的涨幅基本都来自这一时期。

另一个原因在于,消费资产拥有长期稳定的品牌护城河,给其带来了极强的用户粘性。可口可乐就是一个例子。所有人都知道,可口可乐是消费股中的王者,上个世纪,长期回报达到年化收益率15%,万中无一。但在长牛历史背后,少有人知道,百倍股可口可乐曾经经历过三次十年不涨。但总能凭借扎实的品牌基础,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回到当下,给我们最大启示是,寻找符合社会趋势且具备用户粘性的消费资产。

/ 02 / 拼多多以“量”取胜

这几年,电商行业剧变,拼多多取代阿里成为那个最靓的仔。很多人把拼多多的成功简单归结为抓住了下沉市场,但少有人关注到拼多多是如何抓住这一机会。

某种程度上说,拼多多的成功就是用户粘性的胜利。在拼多多出现前,消费升级是电商行业主要的叙事逻辑,阿里不断打压淘宝小卖家,扶持以品牌为主的天猫,京东也是如此。

在这个逻辑下,客单价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核心指标。甚至这股风潮也从电商延伸到了其他消费领域,带来了浩浩荡荡的新消费品牌,这些品牌大都有一个特点:更好的品质,更高的价格。

拼多多从一开始就和阿里走在不同的道路上,选择从高频低价的品类切入。

根据2019年华盛证券研究显示,在拼多多当时销量排名前二十的三级类目中,日用百货占据13个SKU,其中抽纸类有4个SKU上榜;食品类占据5个SKU。其中,拼多多销售居前的抽纸、坚果炒货、四件套,商品平均客单价不高于30元,其中约4成商品售价低于20元。

通过特定的品类覆盖,拼多多构建了消费频次提升的长期逻辑。后来,随着性价比消费的崛起,拼多多押注用户粘性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放大。事实证明,消费频次在消费赛道是一个更具备长期驱动力的增长指标。

2017年,拼多多的全年成交金额为1412亿元人民币,到了2021年,拼多多GMV达到24410亿元,增长超过10倍。而在4年10倍的增长逻辑里,除了用户数量的增长,人均订单数量增长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2017年-2021年,拼多多的人均订单数量从17.57笔增长到70.22笔,增幅高达300%,同期其平均订单价格仅从32.84元增长到40.2元,增幅只有30%不到。即使在月活用户增长基本停滞的2021年,人均订单数量也从48.58笔增长到70.22笔,增长45%,同期平均订单价格不增反降。

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上拼多多崛起,让越来越多消费企业认识到用户粘性的价值。比如,阿里也在回归用户粘性。根据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介绍,在考核层面,用户购买频次将优先于GMV成为最关键目标。喜茶等新消费品牌也在通过降价,以提升消费频次。

除了拼多多外,还有一家公司较早认识到这一趋势变化并进行布局。这一家就是同程旅行

/ 03 / 同程旅行打开用户粘性的“钥匙”:更多的场景、更好的服务

在互联网领域,同程旅行是除拼多多之外为数不多认识并抓住下沉市场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同程旅行并没有像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执着于提升客单价,而是朝着增强用户粘性,提升消费频次方向去发力。

在产品端,同程旅行推出了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在机票、酒店等OTA业务基础上,不断拓展酒管服务、线下旅行社、景区运营等业务,覆盖更多的高频场景。

今年年初,同程旅行上线了苏州、无锡、上海三地的乘车码,年中又先后与洛阳、南昌地铁达成合作,推出了相应微信小程序。在巩固线上优势的同时,同程旅行还在不断加大线下场景的开拓。

以线下旅行社为例,截至今年3月底,同程旅业在全国有约500家旅行社门店。

“线上+线下”模式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同程旅行的获客效率,也为用户在进行决策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传统业务的延伸外,同程旅行针对年轻一代消费者,推出了更多创新玩法。1月26日起,同程旅行联合长白山景区在“长白山一机游”小程序推出Citywalk打卡抽盲盒、原创摄影大赛、文旅红包券等多种玩法,让游客实现“一机畅游长白山”。

站在当下时点看,这并非单纯的品牌营销活动,而是其对用户需求变化的精准捕捉。近年来,在文旅消费崛起的背后,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休闲旅游类似,音乐、电竞同样也是年轻人重要的精神载体。通过绑定上述内容,同程旅行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更贴合未来用户群体的文旅消费变化趋势。

除了场景和业务的延伸,同程旅行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不断赋能供给方,以进一步提升服务的质量。比如,艺龙酒店科技平台上的旅智科技,为中小酒店集团和单体酒店提供SaaS解决方案。截至今年4月30日,同程旅行旗下艺龙酒店科技已开业酒店近1800家,签约酒店超2600家,覆盖了国内280个直辖市及地级市,以及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老挝等海外市场。

从场景延伸满足多样化需求到赋能供给侧提升产业服务效率,同程旅行的一系列布局,使其成为旅游需求爆发的最大受益者。从数据层面看,用户数据方面的强势表现支撑了同程旅行这两年的增长。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18.96亿元,同比增长80.7%,经调整净利润21.99亿元。这样的趋势也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8.66亿元,同比增长49.5%;经调整净利润5.58亿元,同比增长10.9%。

业绩持续增长背后,是用户价值的不断释放。截至2024年3月31日十二个月,同程旅行的消费用户达2.29亿人,同比增长14.3%;截至2024年3月31日十二个月,同程旅行服务人次达18.27亿,增长57.4%。

/ 04 / 结语:时代成功者总有相似之处

在过去五年里,正当所有人都认为互联网红利即将结束的时候,拼多多同程旅行却抓住了这一契机实现了“逆袭”:前者成为了国内增长表现最强势的电商平台,后者则成为了国内市场目前用户规模最大的OTA平台。

回过头来看,同程旅行的成功与拼多多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一是先发优势,抓住了下沉市场的流量红利;二是充分理解下沉市场的用户需求,匹配相适应的服务和运营体系;三是通过供应链布局,进一步丰富服务品类和优化服务效率。

这背后既有时代红利,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正因为有了拼多多同程旅行这样勇于探索的企业,才有了这曲由时代红利与企业努力共同谱写出的华美乐章。

$同程旅行(00780)$ $拼多多(PDD)$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05-21 20:24

同程旅行就是旅游行业的拼多多,下沉市场,多元产品,培养用户消费频次,诸多相似之处

05-22 13:42

用户黏性方面,拼多多和同程旅行都是在优化服务内容,多真诚,少套路

05-22 15:06

711、罗森,都是抓住了用户经常购买习惯,跟拼多多一样,高频消费场景拿下,价格不错,还挺便宜,也是一波有效助攻

拼多多和同程旅行都在做下沉市场,消费者更多,关键消费力不差

05-22 14:21

市场增量还会下降,培养忠实客户才能解围

有高频用户和产品,什么经济周期都不在话下

05-22 13:25

线上消费者数量触及天花板,做好用户维护,提高消费频次,增加黏性,一样可以获得更多机会

05-22 13:09

跟酒店道理一样,翻桌率高,证明消费旺,也有黏性,拼多多就是如此

05-22 11:49

每个消费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对消费者友好自然会有回报

多元产品,高频场景,下沉市场,看看同程旅行的改变就知道为啥能穿越周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