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比例未达标 ,两家券商资管被出具警示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上海证监局向海通证券资管和华泰资管出具了警示函。而两家券商被出具警示函的原因均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原因。此外,公开信息显示,海通证券资管纾困资管计划违规收取管理费、纾困资管计划管理不足,投资不审慎,未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等问题。

两券商资管收警示函

又有两家券商资管接到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日前,上海证监局公告,海通资管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存在纾困资管计划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未达到规定比例,且违规收取管理费等问题。这些行为违反了《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规范运作指引》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并体现出海通资管经营不够谨慎勤勉,未能有效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此外,海通资管还存在纾困资管计划管理不足,投资不审慎,未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等问题。根据2023年《私募资管办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上海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海通资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此外,上海证监局还发布公告,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在进行业务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一是未使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达到规定比例,违反了《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规范运作指引》的规定,反映出其经营不够谨慎勤勉。二是对交易对手方尽职调查不充分,在为个别客户办理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过程中,存在未对交易对手方进行审慎调查的情况,相关行为违反了2018年《私募资管办法》的相关规定。

与此同时,朱前作为分管相关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也被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纾困用途资金比例不达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券商资管第一次因纾困用途资金比例不达规范而被采取监管措施。

4月19日,深圳证监局公布一则罚单指向国信证券。合规内控存在的四大问题之一就是纾困产品管理不足,部分纾困资管产品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未达到规定比例。

2018年下半年,市场股权质押危机潮起。在此背景下,当年10月,中证协组织部分证券公司出资逾百亿设立母资管计划,帮助民营企业发展,以市场化方式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由11家券商作为联合发起人,签署了发起人协议,并发起了行业系列资产管理计划。

不过,从过往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资管计划暴露出两大问题:一是投资目的偏离纾困导向,未实质起到纾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作用;二是纾困对象选择不审慎,对企业主体风险、资金用途判断存在偏差。比如,个别纾困资管计划资金流向未出现明显流动性问题的金融企业或融入方控股股东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等,相关投资决策缺乏审慎评估和合理纾困依据等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