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很美】——爱康国宾与医疗产业的8大王国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7回复:49喜欢:110
提示:这个系列我会写$爱康国宾(KANG)$,看空。
我创建了一个100人群组"聊聊爱康",欢迎点此申请加入: 网页链接

前言:我想大部分人是通过教育领域认识我的,更准确的说,是通过“达内科技”认识我的。

而我想说,我还有两个很厉害的能力圈,其中一个便是医疗,尤其是药品及医疗器械。(我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爱康上市了。作为中国体检第一股一路高唱鲜有绯闻,35倍的高估值也是如同带着花冠的待嫁少女,引来各种垂青。

然而,我想说,你所看到的,并非你所想。

一个“比IT行业还大的市场”日交易量却不足20万,股价的拉伸依靠着500~20000不等的小额交易。

体检第一股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甚至比想象中的要差。

那片市场是荒矿,却是面临着红海的竞争。

在大部分对爱康的股评中,都会提及“3亿人的健康刚需”“健康医疗行业有着广阔的前景”“良好的服务弥补了市场上的不足”。这样的说辞在我看来完全是忽悠不懂中国国情的鬼佬,以及忽悠对股市和医疗行业似懂非懂的青头仔。

即便是爱康偷换概念,将“体检中心”改为“医疗中心”这依然不能掩盖他在医疗行业的边缘状态。

不负责声明:
我接下来的文章里将描述的内容,仅限于我所知范围内的判断,难免有偏颇和个人的错误判断。
因此本文仅作为各位投资过程中的参考,不作为判断依据,本人也拒绝为这个系列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正文:

如前言所说,我认为爱康招股书上将“体检中心”偷换为“医疗中心”是一种对自身行业的不自信。

他们放大了自身业务范围的描述,从而造成一种繁荣的假象。

这种假象,就好比是一个叫做“*近升”的人掏出名片的那一霎那给人感觉。我们潜意识的将这个人和某个更高级的存在关联了起来。

医疗健康行业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模糊了医疗健康和体检之间的边界,将这两者误认为“差不多”。

医疗健康行业有多大?我把这个行业里分支分成了8个部分,称为8国。这8国互相关联,又各有其独立的生态。

接下来我将逐渐的解析这7国之间的关系,让大家了解真正的医疗和体检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

他们是:

宗主国:医疗体制

殖民国:药品、器械

藩属国:保健、信息化

独立国:药房、服务、体检


一、宗主国:体制医疗

提到宗主国,我们能想到的是霸权、迂腐、古板、垄断。

改革开放的这35年里,其他面向市场开放的垄断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包括银行、能源、重工等;而国家控股的医疗体制却是一块毫不松动的坚板,他们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实施者、裁决者。他们既是执业医师协会、又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是医疗事故认证机构,同时是科研中心及医院,更可怕的是他们彼此互相不受监管和制约。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中国医疗体制始终是国有垄断最有效的行业。他们通过了复杂的资格认证体系,占据了所有的权威、资源和业务,甚至把控了行业内从业者的人生轨迹。

中国医疗体制是以各地三级以上的医院为核心及其所辐射的领域展开的。这些医院100%归属于国有。任何服务于这个核心的产业均能获得极大的利益,任何背离这个核心均将边缘化。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一家私立医院要主推一个“体制外”的名医,需要花费的广告成本不下千万;而一个三甲级医院只需要将这个医生的名字挂在医院内“今日出诊专家”栏上即可达到同样的效果。以至于会出现中小型的医疗机构会到三甲医院门口做医托这种奇葩的市场行为。

所有人一边辱骂这个体制,一边顺从的遵循这个体制所建立的规则;可以说所有对这个体制抱有怨恨的人,均是因为无法进入这个体制。医生的怨恨是因为无法进入最好的医院;病人的怨恨是因为挂不到最好的号;公众的怨恨是因为没有和体制议价的能力,却又不能接受那些价格低廉的体制外医疗服务。

冗述无益,以医院为核心的医疗体制是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核心,其他所有的医疗分支行业与之同行则昌,与之悖行则怠。

二、殖民国:药品、器械

殖民国和宗主国之间的关系是高度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近代的英国和印度的关系。

药品王国:这里代指了医疗所用的药物、配件、耗材等一切消耗品。他们遵循同一套生产规则——GMP;同样的营销方式——医院代理和药房代理。

器械王国:这里代指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诊疗设备,包括分析仪器、检测仪器、实验设备、治疗设备等。他们的生产规则已经营销方式与药品稍有不同。

这两种企业要存在的足够好,就必须满足他们的第一个存在意义,为宗主国医疗体制服务。这里面的道理和潜规则大家都清楚,这里不详细展开。

以上三个部分,构成了整个医疗健康行业50%的产能。准确的说是医疗健康行业中“医疗”的这部分刚需。

判断这两个行业中企业的好坏,除了看产品本身(批文,剂型,疗效,专利保护)之外,还需要看这些企业与医院合作的密切程度。

三、藩属国:保健、信息化

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是相对独立,但无条件支持宗主国。这种关系类似于现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

这两个部分是上面三个核心产业的外围。他们占据了30%的产能。

保健王国:实际大部分指的是保健品,和药品产业不同,保健品产业虽然遵循了药品的制造规则,但本质却是相对独立,他是医疗和药品的延伸。

判断保健品企业好坏的原则和产品毫无关系,决定他市值的不是产品的功能,而是营销的手法。

简单地说,在中国,保健品的品质不重要,重要的是忽悠的方式。

信息化王国:是近年才兴起的一个产业,从前景上来看,这个部分有着极其广阔的空间,但由于医疗的专业性实在太强,导致这个部分的发展还停留在挂号管理系统、药房管理系统这些简单的服务层面。即便如此,由于医疗和药物法规的复杂程度高,即便是简单的服务层面的医疗信息化,基本上开出的也是百万级的项目。这足以支撑一个庞大的市场。

而要想真正的做到远程医疗这种高级的信息化变革,我预计至少还要10~20年,这个领域不可限量。

四、独立国:药房、服务、体检

独立国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是从宗主国中独立出来的业务并与之竞争。这种关系类似于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

原本由医院承担的职能,由于市场的需要而独立出来的一个板块,他们提供优于医院体系的服务与医院体系直接竞争。

“规则的制定者”做出的任何政策规范,都有可能对这个行业里的企业产生极大的打击。

简单一个例子,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抗生素管理规范,仅仅要求抗生素类药物必须有医师处方才能购买,武汉马应龙连锁药店当月销售额锐减30%以上(内部人士透露,非官方消息)

药房王国:因为没有医师这种专业人才的限制,使得各大药房独立于医院体制之外,蚕食医院的药品业务。

但又因为其市场化属性属于“分销渠道”——既面对客户选择(比医院贵不如去医院买药)又面对竞争对手,所以其成本管控是竞争力的核心,其利润严重受限。

例如我们去药房卖药,我们需要的是拜耳或者杨森的药品,药店的工作人员100%会推荐一款没听说过的河南小厂牌药物。

大厂牌的药品成本高让药店没有利润,使得药店通过推荐次品的方式获取更高的利润,这种打击高品质品牌扶持劣质廉价货的普遍行为使产业正走向严重的扭曲。

服务王国:是泛医疗的服务,比如代挂号、特需门诊、护工、医疗接送、陪诊甚至月嫂等非直接医疗服务。

这也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行业,感谢中国迂腐的医疗体制和糟糕的医护服务,使得几乎所有人的看病经历均是极其糟糕而悲壮的。

这类提升病人就诊体验的服务慢慢的被人民所接受,但由于病人的医疗成本本来就很高,而这些服务不能计入医保,使得这成为少部分有钱人的奢侈品。

有趣的是,爱康在10年前的创立初期,正是从事的这个部分业务。
从elong出来的张黎刚,最开始是想做一个类似于携程的网络挂号系统,但这个部分触犯了体制内的“既得利益人群”这部分业务无法推进。

之后爱康又转入高端医疗服务,通过掌握的挂号资源提供高附加值的特需服务(高级挂号黄牛),爱康曾在几个大型医院都建立了VIP接待中心,由于分成和资源的稳定性等因素,之后这部分业务又不得不再次转型。

直到2007年8月爱康和国宾合并后才开始正式运作连锁体检中心的策略,同年12月获得了美林等公司2500万的融资后才获得了迅速开始并购;2009年开始放风要IPO。

在爱康的历史介绍和招股书上都有意无意的抹去了这段历史,而直接描述为“从事了10年的体检服务”。

而我认为爱康国宾将体检业务正式的运营只有09~14年这段时间。

体检王国:完全是生生的造出来的行业,是从医院分裂出来的一个业务。目前只能满足企业级的健康管理需求。在以上所有的行业里,这是极小的一个分支。

下篇文章里我会详细的描述中国的体检行业状况。这里我先卖个关子。

总之,三个独立王国的业务,均因为为病人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而存在;却因不为医疗体制服务反而在蚕食现有医疗体制的市场,而情况均不乐观。

ok,扯了这么多,我只想说,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油水很多,但国情所限,不是任何涉及这个大行业下的分支都能赚钱。

体检不等于医疗健康,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是整个医疗行业的一个极小的分支。

爱康的支持者们啊,请不要被美好的错觉迷惑,更不要急于和我争辩。下一篇文章我要告诉大家,即使在体检这个小行业里,爱康依然极不乐观。


不负责声明:
本文里描述的内容,仅限于我所知范围内的判断,难免有偏颇和个人的错误判断。
因此本文仅作为各位投资过程中的参考,不作为判断依据,本人也拒绝为这个系列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最后
我创建了一个100人群组"聊聊爱康",欢迎点此申请加入: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黄花菜菜2014-08-12 23:54

求接着写~

emo中2014-07-28 23:38

机票是标准化的产品,主要拼成本。体检个性化成分更多一点,服务和信任度的比重更大。虽然门槛都是在竞争中产生的,但个性化的行业先发优势没那么大,

wser2014-07-14 23:30

菜鸟入市2014-07-12 23:58

JACOBLEE,很惊艳啊

JacobLee2014-07-11 10:09

嗯,医疗的核心不是资本,是人。民营资本进入,而人才的引入却无法保障。二三线城市对客户来说成本是中心,公立医院收到各种政策的保护,加上病人的认可,有着天然的成本优势。私立医院的出路,我认为有三:向上走向高端,向下走入社区,横向进入专科专业领域。

jli1072014-07-11 10:01

今年感觉政策面有点松动了,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这个大市场的的趋势好像都出来了,个人感觉医疗资源类似三甲集中在大城市,细分市场上面,比如2,3线城市民营医院是不是会有机会? 另外类似合作医疗的专科医院,比如肿瘤中心,伽马刀中心之类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以后会越来越走俏?

JacobLee2014-07-11 09:48

一体医疗是对北大的远程医疗提供技术支持的。肿瘤方面北大医药需要技术背景。

JacobLee2014-07-11 09:47

民营医院可以赚钱,但无法规模化。体质决定他们的生意只能是公立医院捡漏的。

jli1072014-07-11 09:45

LZ 对凤凰这种民营医院怎么看?或者被北大收购的一体医疗这类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