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5回复:37喜欢:1
华为造车缺的根本不是钱,参考特斯拉和上海的合作就可以解决钱的问题,地方政府抢破头和华为合作。只能说上层要么过于谨慎,要么确实老了。当初也不让做手机,余承东一人之力创造了华为消费电子系列,若不是被制裁,收益会远超主业。现在再次阻止造车,想做供应商,上层的老人思想太老旧,新势力都在往全部自己做的趋势发展,做得最好的比亚迪更是如此,特斯拉也一样的趋势。没人会因为华为是供应商而买车,买的是品牌或性价比。
引用:
2023-04-02 00:27
$赛力斯(SH601127)$
一种悲壮油然而生。英雄的奋斗者,伟大的股民,加油吧。与余承东一起加油。
摘要(看了好些遍):
余承东发泄了一下:现在被制裁,美日德的车企不会用我们的方案;
新势力,今天李斌和李想都在现场,也有他们的追求,智能化也不会用华为;
传统的车厂,怕...

全部讨论

你只看到机遇,但风险谁来扛?尤其是现在。如果没有当初的备胎,华为早玩蛋了,当初是谁提前布局的?你会想到吗?

2023-04-03 00:17

余家五毛散天下

2023-04-02 17:42

海军是余家军啊。

2023-04-02 15:19

任总考虑的更全面些。这几年,主要精力,就是突破半导体的技术封锁。一个山头已经不容易了,怎么能再立山头。只要半导体突破了,想做整车,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2023-04-02 20:29

大厂不会用华为,怕被控制,小厂用华为就是图华为的牌子

2023-04-03 08:50

华为汽车销量不行才不让叫华为的,销量可以的话就叫华为汽车了

2023-04-02 17:26

大嘴只不过是个奇芭

2023-04-02 16:47

BYD在三电技术上的积累比它造车的时间长很多 尤其是电池技术。
刀片电池是BYD新能源车腾飞的起点

2023-04-02 15:42

也不能这么说。消费业务没做的话说不定现在还能闷声发大财呢。制裁什么的不一定有。

2023-04-02 15:03

你以为资本无序扩张说的只有互联网那堆企业么,民业企业不要轻易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