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到0.2%的人,坐拥全国1/3的财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01 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前段时间,招商银行和贝恩咨询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又出来了。从2009年招行首开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研究先河以来,这个报告已经发布了6次。今年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197万,坐拥61万亿人民币可投资资产。而全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到190万亿人民币。

所以,这不到0.2%的富豪,坐拥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富。

而这些高净值人群按职业划分,创一代占比,从2017年报告中的41%下降到这次报告中的36%;二代维持不变是10%;企业高级管理层、中层及专业人士,占比大幅上升,从2017年报告中的29%上升到这次的36%。

高净值人群在理财方面更理性,资产配置也更加均衡。他们更看重财富团队的专业性,在收益预期方面也更理性。

全国高净值人数超过10万的第一梯队省份,除了之前的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这次又新增了山东;而超过5万人的第二梯队,有四川、湖北、福建、辽宁、天津。

02普通人的职场天花板

前些日子,去年因电话采访认识的小姑娘跟我聊天,说起她在北京的新工作月薪1.2万,问我算什么水平?小姑娘是96年的,毕业将近2年,职业是新媒体写作。目前这份工作,是她本科毕业后的第三份工作。其中第一份工作,她跟着团队,从珠三角北上北京,然后留在了这座城市。她的问题,让我我一时语塞。要看算什么水平,要有对比。我脑子里快速过了一下我身边了解的其他人的薪酬。

收入高的,有一线互联网公司做开发的小伙伴,毕业不久,就稳稳地月入2万左右;有几位0基础名校其他专业硕士转行过去当程序员的,也都在1年内达到了2万+;甚至有赶上了人工智能赛道,30岁不到,就年入6、70万的。收入低的,有在北京传统行业就职,名校海归硕士,工作3、4年,月入7000,年终奖发1个月薪水;有国内top10硕士毕业,新一线城市3年工作经验,回到老家三、四线城市国企上班,月薪5000的。所以工作2年月薪1.2万,放在北京互联网公司,好像算是正常水平。但把一大堆夕阳行业放进来,再把三四五线放进来,工作2年月薪1.2万,绝对头部水平。

03 普通人如何破局

看完了富豪和咱普通人,前不久前战财商研究院分享几个有趣的看法。第一,想要工资收入跑赢大多数人,去北上广深杭等头部城市,去朝阳行业这里探讨的是大概率跑赢,且说的是工资收入,毕竟咱大部分普通人,还是要靠领工资起步的。因为你是否能领到不错的薪水,一般由两条因素决定:其一你就职的企业是否有钱发给你,其二你自己是否能力强且不可替代性高。这第二点是可以靠咱自身努力的。一些在行业积累多年的人,逐步拿到了这个行业头部的薪水,就是自身能力和不可替代性越来越高了。

第二, 一线城市收入相对高,但也没那么妖魔化。从财富榜单可以看出,马太效应明显。每年各城市平均薪酬都增长亮眼,可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又被平均了一次。不要以为只有你被平均?高净值人群上榜的197万人里,超高净值人群有17万,他们又掌握了这些富人财富的40%以上。另外180万高净值人群,一样被平均。毕竟,人往高处走,我们选择了放弃老家的安逸,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拼搏,那就不要辜负自己,努力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生活。

第三,职场天花板明显月薪1.2万的姑娘告诉我,她之前在的公司,经验丰富的主编,月薪也就2万多吧,职场天花板明显。我这个月刚刚过完31岁生日,身边朋友在职场发展很不错的,聊起来大家提到最多的,也是职场天花板。外表光鲜,title牛逼,收入刚够菜场自由。刚刚不是说财富榜单里企业高级管理层、中层及专业人士,占比大幅上升吗?之所以企业高管、专业人士等跻身财富新贵的比例大幅提升,应该跟这两年风口行业的明星企业扎堆上市有关,一批持有原始股的高管一夜暴富。且不说初创公司从萌芽到上市的概率有多小,就算你赶上了这样的公司,你能做到跟着公司一起成长中间不跳槽吗?要知道,你跳槽的时候,它可能只是名不见经传租联合办公的小团队,挖你的公司名气大得多薪酬翻倍,忍得住?

第四,让自己收入多元化。所以作为普通人,面对机率微乎其微的暴富可能,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肉眼可见的职场天花板,除了尽量搭上大时代的快车让自己获得不错的收入,还应该慢慢让自己的收入多元起来。最简单的方法,存下一笔钱,学点理财知识,在学会识别风险的同时稳健理财,帮自己配置一个能形成长期稳健现金流的资产。比如存100万,理财综合年化收益率做到7%,一个月也有7000多的被动收入了,就算一不小心失业了,也还有份被动收入保障基本生活,是不是焦虑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