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9喜欢:2

$光峰科技(SH688007)$ 光峰科技深度分析思考之三!

本篇重点谈AR眼镜和ARHUD业务!

5月7日,光峰科技公布了旗下自主研发的AR光学模组。采用自研的 SPD(super pixel density)技术,能够在0.5cc的体积内,实现了超过1万的PPI、720p的分辨率、40度的视场角和200mW以下的功耗,相当于说,同等的体积下,图像清晰度能够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一倍之多,也成为了全球首个突破1万PPI的商用AR光学模组。

5月26日,光峰科技发布宣传视频,其中ARHUD场景视频首度公开!


7月11日,光峰科技博士后赵鹏将在福州举办的国际显示技术大会上演讲,演讲分享题目如下:一种集成像素位移的microLED显示装置(或者翻译为:集成像素位移的嵌入式microLED显示装置,这可能更贴切)


目前能从公开正式的渠道获得以上三个信息。

一、光峰科技发布的AR光学显示模组,全球唯一PPI像素过万的模组,采用最为先进的衍射光波导方案。众所周知,光波导方案被认为是最先进,最具潜力,技术难度最大的技术之一,同样其在体验以及应用上的表现也是最佳的。从曝光的信息中可以看到,光峰科技推出的全场景AR光学模组,可以解决行业对轻量化可适应日常佩戴的痛点,满足室内室外多适用场景所需的亮度需求。超过85%的透过率,让镜片足够轻薄,从而满足轻量化;同时大幅度提高整个模组的显示亮度,使其在户外等亮度较高的场景下,也具有一定的可用性,真正做到了全场景AR显示。 

二、ARHUD场景视频,结合两个科学家吃面提供的光峰科技ARHUD专利资料,再结合场景运用视频,对比目前网上能找到的ARHUD场景运用视频,个人感觉光峰的最好!整个信息显示布局巧妙合理、亮度高、对比度强(有夜间因素)、色彩好!

但是AR眼镜和ARHUD业务,目前仍然没有见到正式公开发布的产品,各种传言也时不时出现!对于这些传言,个人估计不是空穴来风!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美的机器人发布前,雪球上、包括整个网络上都没有美的机器人搭载了光峰核心投影器件的消息,公司在正式非正式场合也从没明确说过!因此可以明确确定,光峰与美的有保密协议!同时,公司也许就是想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成人达已"者!二是从公司发布的模组指标和视频信息看,AR模组技术指标确实先进,ARHUD场景视频确实效果好!(这点也欢迎各位球友提出比较指标或者图片对比)。

所以总体上看,AR眼镜和ARHUD业务,今年年底前一定会有进一步消息!会有产品正式合作上市方面的消息!


全部讨论

2022-06-26 10:16

Micro LED +光波导方案成熟度仍待提升因为AR的光波导要损失90%多的效率,AR眼镜屏幕一定要高亮度。Micro LED自带的高亮度属性,能让它成为AR眼镜的主流材料,未来AR会是Micro LED小屏的主战场。
Micro LED(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又称为微发光二极体,也可以写作μLED。Micro LED是将传统LED薄膜化、微小化和矩阵化,使像素点距离从毫米级降低至微米级别,并在一个晶片上高度集成的固体自发光显示技术。
行业对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第三方市调机构集邦科技旗下LEDinside的定义:Micro LED指无蓝宝石衬底,且芯片尺寸至少小于75μm的微型LED芯片,其阵列可达到超高密度像素级别并具备自发光特性。
Micro LED Display主要有两大类应用趋势:1.小间距、大尺寸、高分辨率的室内/外显示屏、部分穿戴装置,主流尺寸为15×30μm至34×58μm;2.高分辨率、强便携性、低功耗、高亮度的穿戴设备显示屏,其中就包括了AR眼镜。
AR眼镜被视为Micro LED实现量产的突破口,它的兴起推动了小尺寸Micro LED的商业化进程。穿戴装置的光引擎尺寸要求非常小,大约在0.5寸至1寸之间,而AR眼镜要给人眼传递资讯,要做到4K分辨率,PPI高达4000dpi以上,每颗Micro LED的大小要求5微米以下。
Micro LED的量产受多个条件的限制,包括从前期的磊晶技术瓶颈、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良率、封装测试,到后续的检测、维修。在磊晶和芯片方面还面临着均匀性的问题,只有达到波长均匀性<±3纳米、良率≥95%的条件,才具备批量量产的可能性。Micro LED的尺寸小到微米级别,如何在制程中把生产控制到更精准,也是取决于能否尽早在AR产品上实现Micro LED商品化的关键。
AR眼镜对Micro LED的分辨率要求高,不管是传统的PCB背板,或者是主动式的玻璃背板,都无法实现4000dpi的PPI需求。必须要改为硅基CMOS基板,但其精准性方面还在摸索阶段。
另外,以巨量转移为例,它分为基板分离和晶片取放两个关键制程:其中,基板分离是以某种作用力将晶片与源基板批量整体式分离。晶片取放是通过转移装置,将分离后的Micro LED晶片,高精度选择性地从源基板上拾取,并转移放置在目标显示基板的特定位置上。
据资料显示,Micro LED的LED晶片尺寸大约为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体积约为主流LED大小的1%。其在巨量转移过程中的精度极高,一次转移需要移动几万至几十万颗以上的LED。传统LED晶片在封装环节,主要采用真空吸取的方式,真空管的物理极限下只能做到80μm左右,目前转移设备的精密大约为±34μm,覆晶固晶机的精密度是±1.5μm(每次移转为单一晶片)。
全彩Micro LED+光波导技术是业界公认的最佳技术实现路径,这也是AR行业多年难以突破的技术难题。虽然弹性印章转印、静电转印等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制造能满足AR/VR应用的高分辨率全彩Micro LED显示器仍是巨大挑战。
Micro LED晶片红光发光效率差,采用全蓝光又会面临“如何高效色转换”的问题,这使得“无法实现全彩高亮显示”成为Micro LED在近眼显示领域的主要缺陷。全彩化可能需要用到镭射转移技术,10微米以下的红光EQE(外量子效率)还未有效克服,wafer bonding做色转换的方式或将成为Micro LED在AR领域最早实现的方案。
此前,市面上已经发布的Micro LED AR眼镜,以采用单色方案为主,具体或是单目或是双目,比如OPPO的 Air Glass就是单目+单绿色显示方案,该类方案主要适用于浏览简单的资讯或导航应用等。
即使量产困难重重,也挡不住市场的努力。近年来,Micro LED在降成本方面颇有成效。在2021年之前,Micro LED晶片基本上处于试验阶段。到2022年,4/6英寸Micro LED晶片正式量产,RGB三基色Micro LED芯片成本缩减了30%以上。预估到2024年之后,传统拾取转移会转向镭射转移,将进一步降低Micro LED晶片成本。同时,新6英寸工厂的投资也将推动Micro LED晶片降成本进度。集邦科技预测,将Micro LED芯片从外延晶圆迁移到显示背板的成本,在2025年有望降到2021年的四分之一,甚至还可能会更低。

2022-06-26 13:51

光峰有最好激光显示的技术,当然也会选择华为、美的这样的优秀合作伙伴,一起共创共赢。

2022-06-26 11:25

另5月26日发布的宣传视频,ARHUD应用场景为什么是夜晚?两点因素:一是夜晚对导航的需求比白天更迫切,更具刚性需求!从本人驾驶经验看,夜晚更容易走错路线!二是保密需求,夜晚看不清路试车辆,而光峰又需要向外界传递ARHUD信息,所以选择了夜间视频!

2022-06-26 11:11

据车厂的消息面来看,光峰的AR-hud和天幕都已经定点了,只待发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