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4喜欢:17

基本可以确定,房地产就是学习新加坡模式。

基本可以确定,就是学习新加坡模式。

基本住房需求,政府负责,保障房为主。

改善住房需求,市场负责,市场为主。

如果这个早出9年,在2015年退出,那么无疑是非常好的。

但是现在,户均住房1.1套,根本就不缺房子,现在最大的问题,

是需要防范房地产风险,实行房地产的软着陆。

看看所谓的新一线城市,二手房的挂牌量都在10万套以上。

1-2月的新房销售,根据可瑞尔的数据,同比下跌了50%。

万科的债券更是出现暴跌,这可是房地产的优等生,曾经的地产一哥。

所以,我认为当前的根本任务,应该是防风险,软着陆。

早该全面放开限购,然后让开发商出清了。$招商银行(SH600036)$ $三一重工(SH600031)$ $贵州茅台(SH600519)$

精彩讨论

瞎扯几句03-05 11:24

历史形成的房地产金融的格局,不可能再走新加坡的道路。房产已经充分货币化,并且承载了货币超发的蓄水池,如果剧烈贬值,就是事实的用全体国民的纸面财富去对冲了货币超发可能外溢造成的剧烈通胀!从金融机构安全方面,同样不允许,个人消费类房贷和房产商开发贷款,更有为土地财政服务的各类地方债。如果没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过度,这个脓包直接挤破,是会出人命的。还有,替代房地产,能够成为支柱产业的门类还未成型,从规模而言下一个可能是汽车,但是光靠国内市场依然不够,需要加大产能的海外输出,这需要时间。因此,新加坡模式,无法复制。

疯狂的阳线03-05 12:17

保障房都是给公务员盖的,其他人也住不上

內伊组特03-05 11:30

房地产软着陆?这是脸着陆吧

小A先生03-05 11:21

我就知道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信米莱模式

cxt892503-05 11:23

确实,当年就应该不搞棚改发钱,而是走产品升级方向。商品房就是商品房,产品不停拉高标准(隔音,采光,容积率,物业,阳台,楼板厚度,绿化,地库等等),全面对保障房安置房老破房碾压。
这种商品房不设限价,最好位置,最好景观全部给这种房子。

全部讨论

学新加坡?搞笑吧,大象跟蚊子学习生存

历史形成的房地产金融的格局,不可能再走新加坡的道路。房产已经充分货币化,并且承载了货币超发的蓄水池,如果剧烈贬值,就是事实的用全体国民的纸面财富去对冲了货币超发可能外溢造成的剧烈通胀!从金融机构安全方面,同样不允许,个人消费类房贷和房产商开发贷款,更有为土地财政服务的各类地方债。如果没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过度,这个脓包直接挤破,是会出人命的。还有,替代房地产,能够成为支柱产业的门类还未成型,从规模而言下一个可能是汽车,但是光靠国内市场依然不够,需要加大产能的海外输出,这需要时间。因此,新加坡模式,无法复制。

保障房都是给公务员盖的,其他人也住不上

03-05 11:23

确实,当年就应该不搞棚改发钱,而是走产品升级方向。商品房就是商品房,产品不停拉高标准(隔音,采光,容积率,物业,阳台,楼板厚度,绿化,地库等等),全面对保障房安置房老破房碾压。
这种商品房不设限价,最好位置,最好景观全部给这种房子。

03-05 11:30

房地产软着陆?这是脸着陆吧

03-05 11:21

我就知道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信米莱模式

03-05 11:22

问题在消费侧,非要去抓供给侧

03-05 11:07

你还信保障房?

03-05 11:45

放开限购的话,卖得多,又开始拼命拿地起房子的,后面风险更加高,到时候你又说早几年学新加坡了,

03-05 11:22

软着陆就是把房地产滥在购房者手里面,让购房者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