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到底赚的是什么钱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最近两年的时间,股票市场真的是很难做,尤其是之前做价投的,这两年更是损失惨重。

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两年亏到了怀疑人生,怀疑对基本面分析有效性的怀疑。更是不理解为什么明明很有前途的行业,优质的公司市场会给到低的不能再低的估值,还在持续的下跌。

最近做了不少的复盘,去理解这个市场股价大幅波动背后的原因,更是去理解股票到底赚的是哪部分的钱。

股价波动大部分时间与企业的业绩是不挂钩的,更多是来源于估值的变化,估值的背后是投资者情绪的变化。

全面的大牛市自不必多说,是全市场乐观情绪的蔓延,短期的大幅上涨,更多来源于估值的变化,业绩的变化在其中的占比不大。

结构性的市场,和全年牛市同样的道理。

但结构化的市场情况更加复杂一些。

结构性的行情大概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基于行业周期的变化。

所有的行业皆有周期,可以分为强周期和弱周期。

在强周期性行业上,可以明显的看到,表现更多的是在供需关系变化过程中反应到商品价格的变化,例如煤炭,有色金属,钢铁,水泥,生猪养殖等。

股价的变动是跟随产品价格的变动,产品价格的变动来源于供需关系的变化,这样的股票,赚的钱来源于产品价格高低点的变化,通过上市公司盈利的变化(差的时候公司可能亏钱,好的时候公司的赚钱能力可以让人叹为观止)。产品价格周期低点和周期高点的巨大差异,让公司的股价有巨幅的波动(期间公司估值的水平在一直下降)。16年供给侧改革,让这类股票股价的波动体现的淋漓尽致。还有20年碳酸锂价格的波动也是这样的例子。还有2018年非洲猪瘟叠加环保造成的猪肉供给短期内大幅减少,都是这样的例子。当然,当下的黄金行业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但是黄金价格的波动背后的逻辑更加的复杂,分析起来难度更大)。

2018年的牧原股份在猪肉价格上涨叠加自身产能扩张的背景下,走出了接近10倍的行情。

这样的股票,赚的是供需错配的钱,行业整体的需求变化不大,更多的导致价格变化来自于供给端的变化。赚的是供给端变化的钱。在整个行业下行周期,行业内企业微利或者亏损的时候是好的介入点。

弱周期行业可能表现不是很明显,更多来源于行业增速的边际变化,或者可以叫成长周期。20年开始的新能源行情属于典型的成长周期行业。

20年以上海特斯拉工厂投产为标志,新能源汽车行业行业快速的增长,20年新能源汽车增速10.9%,21年170%,22年93.4%,23年37.9%。

从相关公司的股价看,在2019年股价见底(也有2018年熊市的影响),2022年股价见顶。期间股价的涨幅也是巨大的。这和行业的增速边际变化是吻合的。

市盈率从40倍+到最高的100倍+,期间最高达到200倍+,盈利的增长叠加估值的上涨,戴维斯双击,造成了股价巨大的涨幅。这种股票赚的是戴维斯双击的钱,一旦业绩和情绪双叠加,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行业增速的边际变化更加明显,如果行业再遇见业绩下修(例如供给过剩造成的利润下降),也会造成戴维斯双杀,杀业绩,也杀情绪。股价的下跌空间也是巨大的。

另外一种比较隐形,和行业周期不相干,但是和情绪周期是相关的,也可以说和大的投资周期,经济周期是相关的。

例如2016年后的贵州茅台海天味业以及中国平安等白马股的行情,当时最流行的一个词叫资产荒,大量的资金需要寻找优质的资产,市场对优质资产的理解是稳定盈利的白马股。所以从2016年后,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走出了一波行情。

还有当下的高分红股票,我的理解是在大环境具有不确定下,寻找确定性的收益资产,这个时候就凸显出高分红的性价比。

做这样的资产,是对经济的理解,难度是比较高的,不太容易把握。

概括起来,强周期的做供需变化,核心是产品价格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成长做双击,供给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更多看需求的边际变化。最后一种需要对宏观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局势有很好的把握,这种是最难的。各赚各的钱,永远在周期的底部去寻找机会。从股价的变现上看,暴涨过的股票不要碰。

从行业的角度去讲,是需要这样把握的,但是大周期内,又套着个股的业绩周期,这个放在下一期在聊。

以上均是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