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你可能认为基金业和房地产业“挺相似”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原创出品:

作者:你赚得多

一位20年以上房产从业经验+A股、港股投资达人,关注我,每天分享多篇房产+财富干货,让你跑赢“同龄人”!

基金业和房地产业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但看到以下三点,感觉他们好像又“挺相似”。在此首先声明,本人并没有任何抹黑基金业和房地产业的意思,所有信息均来自网上公开资料。

一、他们可能都是一个“对上不对外”的行业

虽然说决定基金经理的收入可能与管理的基金规模有关,但决定基金经理的职位从来就不是投资人“说了算”。你能力再差,只要有领导欣赏你,也不妨碍你职位的上升。近期某基金公司离职员工写的“一封信”,揭露了不少基金行业的内幕。

当然这样的情况是否代表基金业的一个通病,就只能靠个人自己去判断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不少房企身上,当前不少房企都出现重大亏损,虽然看到不少管理人员的变动,但第一负责人董事长和第二负责人总经理被更换的消息却甚少。如果第一负责人董事长和第二负责人总经理都不需要为“业绩”负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能相信他们“全心全意”为股东创造利益?

二、他们可能都是一个给“投资者造成重点损失”的行业

虽然过往年份基金业也为投资者带来回报,但只计算2022年和2023年,(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数据),公募基金两年的合计亏损近1.9万亿元。

房地产业情况又如何?根据“Wind”统计数据,2022年房企亏损超过1600亿元。

根据“财智头条”统计数据,2023年房企亏损超过1000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最近两年,无论是基金业,还是房地产业,给“投资者造成重点损失”应该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三、他们可能都是一个“仍然拿着高薪”的行业

虽然我们看到公募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在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仅有7.04%

一般来说公募基金人员收入与管理费收入挂钩,管理费收入下降7.04%,即使对其收入有影响,但与投资者重大损失相比,他们的收入仍然高。根据网上“疯传”的信息,

基金的薪酬上限在300万元以内,这个收入如果能为投资者带来“正回报”,当然偏低。问题是你现在是创造“负回报”啊!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房地产业”,虽然大部分的房企员工的收入在下降,但仍有不少房企员工的收入比2022年还增长。

正荣地产虽然亏损在2023年有所减少,但还是亏损了84.67亿元,而人均薪酬却由2022年的76.22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83.5万元。

正荣地产虽然亏损在2023年有所减少,但还是亏损了84.67亿元,而人均薪酬却由2022年的76.22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83.5万元。

五矿地产虽然亏损在2023年有所减少,但还是亏损了10.16亿元,而人均薪酬却由2022年的35.7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5.92万元。

中国金茂由2022年盈利19.84亿元下降到亏损68.97亿元,,而人均薪酬却由2022年的30.21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3.37万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万,

如果一间基金公司,无论投资者是否盈利,仍然拿着比社会平均收入远高的收入,感觉“有点说不过去”。如果一间房企,公司已经有亏损,甚至亏损继续加大,而人均薪酬还在增长,你让投资者又如何“心服”?

补充说明:

1、以上观点是本人根据公司公告理解而来,难免有所错漏,仅供自己参考。请各位切勿对号入座,更不要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如有违反,风险自担。

2、“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欢迎转发、评论、点赞。

$招商蛇口(SZ 001979)$、,$万科(SZ 000002)$、$金地集团(SH 600383)$、$保利发展(SH 600048)、$华润置地(HK 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