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8回复:29喜欢:2
请问方丈,晚上通宵读了《置身事内》,读的时候觉得受益良多,但读完却又感觉说不上读了什么,并不是没有读懂,但就是不能有条理的把书里的东西记住。

读其他书也有这种感觉,读的时候不管是觉得受益良多,还是有些东西有不同看法,但看完都说不出具体读了啥。可能是读的太快了?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吗

全部讨论

挺正常的。一本书,作用是极其极其有限的,千万不要希望通过读一本书这样简单的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

2021-10-05 11:25

我也刚读完这本书书,受益良多,把我之前看过的很多东西串起来了,又解答了之前一些困惑的地方,然后驱使我又进一步查阅更多的资料。举个例子书中讲的地方融资平台其实解答了为何银行股估值很低的问题,而产业引导基金不仅解答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出路也解答了未来直融占比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银行业的出路和前景!所以我理解你的困惑其实源于之前的思考和积累不足只觉得书里讲的有道理无法产生共鸣和进一步思考。简单讲就是人生经历和阅历不够!$兴业银行(SH601166)$ $招商银行(SH600036)$ $平安银行(SZ000001)$

2021-10-05 10:49

这不是老唐推荐的书吗?

2021-10-05 18:49

看的时候感觉好,已是收获

2021-10-05 18:35

吃到肚子里的食物,不需要分那么清楚,记那么清楚。营养自然吸收,乐色自然排出。

2021-10-05 14:19

这本书还没看完。
讲的就是对当前政府决策原因的历史、经济方面的解读,这种解读又是以一种客观集体作为行政机关的总参照,又举了很多现实的例子就事论事。他也指出本书的难点就在于中国政府参与经济生活,因而单纯的有西方理论知识行不太通。而这种解读又界限于模糊的现实逻辑与清晰的书本逻辑之间,因而会有一定难度。
前面的底层逻辑看一下,规模经济、信息复杂导致的上下级博弈、zf内部的“胡萝卜+大棒”构成……尤其是地方zf和中央在分税制之后的博弈,很明显能看出财政上的分流。
财政上的分流让地方不得已开启两大手段补充没有变化的财政支出,一个是招商引资,一个就是土地开发。这些都是在斯巴达前影响中国很深远的事情。
而现在,房地产为什么不行,因为zc是以人为本 而并不只是单纯的城市化率了。
这本书挺好的,读书慢慢来就成,有遇到好书记得做笔记。

2021-10-06 07:52

量变到质变需要过程。。。

2021-10-05 15:22

多看点专业类书籍,少看点鸡汤和半鸡汤。

2021-10-05 13:38

好东西只看一遍哪能够,过一个月再看一遍吧

2021-10-05 12:41

就像看一部大型历史电视剧,刚开始看感觉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看完了,感觉跟没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