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资产配置策略:构建以基金为核心的资产组合包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回复:13喜欢:20

最近一直在追《大江大河2》,拍的很好,一代人的筚路蓝缕被刻画的很有颗粒感。改革开放的时代拉扯中,人性的闪光就格外动人。

09年有一部叫《官僚们的夏天》的日剧,讲的是通产省官员们在日本产业崛起中的奋斗。有产业官员和企业的角力,有部委间的勾心斗角,有美日贸易的尔虞我诈。男主角风越信吾为了推进国产车以下克上的作风,与宋运辉如出一辙。产业政策下的理想主义官僚们,坚定又狡黠。

大江大河背景是1978年到九十年代政策突破最波澜壮阔的阶段,雷东宝左冲右撞的背后是时代无形的气墙。官僚夏天的背景是55年到73年,岩户景气、伊奘诺景气的微观展开是日本企业家和官僚们的勤勉奋进。

日本的发展早了中国二十多年,两个经济体的模式有着极强的共性,因此摸着日本过河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家庭资产配置是时代洪流中一个微小的切面,这是一个强调自下而上研究的时代,但自上而下的视野,才是信念坚定的根基。

最近周金涛又火了一遍,尽管十分崇拜周天王,但我始终对静态的观点预测并不感兴趣。在我的世界观中,世界的发展并非是线性的,用清晰逻辑推导出未来变化只存在于幻想之中。未来是一片概率云,每一种可能性都是互不相关的切面。因果之间存在相关性,没有直接逻辑联系。

证券市场尤其如此,影响因素如此之多,让所有的预测判断都如同痴人说梦。高善文以前有个对联:解释过去头头是道,似乎有理;预测未来躲躲闪闪,误差惊人。因此总量研究常常陷入到那个怪圈中“他知道自己在胡扯,你也知道他在胡扯,他也知道你知道他在胡扯,但是他还是要胡扯”。

那么策略和宏观研究是在浪费时间吗?高善文用一篇《光线是可以弯曲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命题应该是可证伪的、现代科学是形式逻辑和实证精神的结合、寻找因果关系隔离很重要……

后来凌鹏用一套驱动力+验证信号的方法论进一步将策略研究向科学靠拢了,纯粹的预测假设没有意义。如果能针对当前现象进行观察、思考,整理出一条事物发展可能的路径,然后用驱动力和验证信号的框架去追踪,那么所谓的展望和预测才是有意义的。

想要对于明年市场做研判,就必须看清楚当前正在发生什么。

一、股市上涨的驱动力

对于过去一年的A股上涨,在资金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两条清晰的驱动力:公募爆发、外资涌入。

2020年的中国股市极具挣钱效应,基金的热度猛蹿,蔡经理霸榜热搜是基金经理的一小步,却是中国居民存款搬家的一大步。自2007年后,我们终于再度迎来了全民基金热潮,上一次的结局一地鸡毛,这一次呢?

如果07年10月份证监会没有推出规范基金销售的277号文,6124一定不会成为上证指数至今的高点,掐断基金销售正循环是压垮那轮疯牛最重要的原因。后来的四万亿直接催生了10万亿的非标市场,也掐断了公募基金的发展路径。居民的投资需求被信托和银行理财抢走,不刚兑的公募毫无竞争力。


有大型公募的老总在2019年底的内部讲话中,预测2020年一定是公募行业的bigbang。这是基于资管新规的精准判断,打破刚兑和三条红线勒住了非标和信托的咽喉。频繁的暴雷和净值化把理财需求推向了基金,公募行业在2016年后的外资洗礼下,也快速成长,具备了承接大量资金的能力。需求端三十万亿理财资金寻找替代,供给端基金公司投资能力增强,这就是2020年公募规模爆发的宏观背景。

公募当然是汹涌的,但外资恐怕才是A股牛浪潮的起点。

深港通是2016年12月正式开通的,在那之前市场其实并没有完全形成如今的龙头氛围。那时候还有所谓私募冠军在大肆宣传自己的国企壳策略,如今已经彻底凉凉。外资的持续买入是A股投资风格成熟的重要原因,公募的投资风格在此后的三年里逐渐得到了纠正。

央行润物细无声的一步步开放着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股票和债券先后纳入了全球性的指数,QFII和RQFII的额度取消了,以人民币结算的原油期货开通了……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汇改,回头看过去五年,会由衷的感慨轻舟已过万重山,不得不佩服央行的操盘水平。

今年的股市行情其实是7月进入的加速上涨,几乎与人民币的加速上涨保持了同步。下半年行情有起伏,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是单边的。一面是美联储的滔天洪水,一面是全球疫情下中国的良好治理。当金融开放的口子拉开,全球资金几乎是涌入中国市场。

达里奥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这他的中国崛起论,在贸易战两年过后,不仅我们内部情绪从低迷走向了昂扬甚至激进,全球审视中国的视角也已经完全不同。放眼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公募爆发和外资涌入的趋势没有被打断之前,估值恐怕还不是市场的核心矛盾。

二、值得关注的验证信号

公募去年新发行规模超3万亿,基金公司也摸到了冲规模的门路,明星基金经理+互联网推广+银行渠道的组合拳屡试不爽。

公募的爆发是典型的正反馈效应,基金业绩和申购资金之间相互驱动。正反馈的极致从来都是崩溃,大家热衷于抱团的赚钱效应,就要承担最后泥沙俱下的结果。关于抱团的一切,都在招商策略张夏的那份《抱团启示录》的研报里,不做赘述。

去年七月份,医药抱团陷入高估值争议中。医药板块下半年不给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能源的确定性更强,业绩更好,并不是单纯因为估值高。估值从来不是抱团瓦解的关键因素,破坏“抱团—申购”的正反馈机制才更重要。

打破这个正反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反馈演绎到极致,另一种则是反馈机制被人为掐断。尽管去年公募基金已然热闹的过头,但距离过去几次的极端情绪,目前看来都还尚有距离。正反馈应该是已经进入了下半场,需要警惕但也没到失控的时刻。当前比较值得担心的是监管会不会伸手。

上面这两年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是关心且支持的,对公募发展也持鼓励态度。2015年的惨案新股民可能没有记忆,但监管心有余悸,绝不会允许再出现疯牛。对于过于火热的市场,铁拳随时会来。

所以一旦有可能打破“抱团—申购”机制的监管政策出台,就需要打起十二分的谨慎,比如说暂缓新发基金审批。

公募抱团瓦解需要观策的信号还相对明确,外资行为对股市影响的逻辑则可能更需要摸着东亚过河,台湾和日本都是很好的样本。

东亚经济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都走过了一条相似的发展路径:金融开放自由化→大量外资流入→货币升值→外资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泡沫→资产负债表衰退。部分节奏是同时发生的,但演进的本质却大体相似。

金融开放和自由化既是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活力的关键,更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潘多拉钥匙。1984年日本在美国的胁迫下,进行了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利率市场化幅度大增。随后广场协议签署,为了抵消日元大幅升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本央行采取了极度的宽松货币政策。1986年后,日本的股市和楼市上演了疯狂的上涨。

台湾八十年代末的股疯故事我过去写过文章,金融机构牌照审批放开、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是台湾股市癫狂的关键要素。

在台湾和日本的资产价格泡沫发展中,外资并没有扮演主角。相反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外资的持续进场,反而成为了市场的定海神针。

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日本、台湾都是在金融自由化改革完成和泡沫破灭后,才迎来了外资的持续配置。中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尚在途中,外资的配置就汹涌而来.外资当前对中国的积极配置还是基于中国过去金融市场过于封闭,以至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后,外资对中国的配置比例有比较大的欠账。

中国的资产价格面临的上涨压力比日本和台湾都要大的多。

外资不是中国股市上涨的核心要素,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进度才是。所以我们或许不应该盯着沪深港通每天外资的进出,而是应该关心中国的金融开放、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进程。这个进程不结束,中国股市、房市的上涨就不会停。

总结一下就是,微观上关注公募的“抱团—申购”机制如何瓦解,宏观上关注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进程。

三、应该构建以基金为核心的资产组合包

中国资产价格的上涨将是比通货膨胀更影响所有家庭的大事,东亚其他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个人不能在未来五年内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就将失去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享受到泡沫,然后在泡沫破灭前及时抽身,那么即便遇上社会的失落二十年,个人的生活总体上还是好过的。

所以面对2021年,细枝末节的具体分析没有意义,关键是要拥有坚定拥抱泡沫的决心。京沪核心区域的大平层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购买的,但是中国最优秀公司的股权,普通人却可以通过基金持有。

所以说,该怎么选,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松竹稳进(CSI1109)$    $沪深300(SH000300)$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22-01-03 16:04

新能源炒上天了,怎么抱?

2021-01-11 16:14

对的

2021-01-11 13:45

川神为啥都是早上十点左右进行交易,是要上班了吗。

2021-01-10 22:36

团长您好,拜读了帖子,也关注了您的组合 $松竹稳进(CSI1109)$。理解您的意思:资本市场长期看好,但中短期已面临风险,松竹稳进组合里的股债比5:5,再涨还会减少股比。这样理解对吗?

2021-01-09 12:34

关注团长有两年多了,之前通过被推荐,关注了寻暇记,请问团长平常关注些什么公众号呢,能推荐推荐吗

2021-01-09 10:32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

2021-01-09 10:32

思路清晰,逻辑很有说服力

2021-01-09 10:14

团长这篇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