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不会流入楼市的理由(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书接前文,继续摆摆不会有资金进入楼市的理由。

第二,房子的投资属性被切割。住房不炒,已经成为基本国策,换句话说,屋宇转让的差价,是有天花板的,那么击鼓传花的游戏已经到此为止。体现在当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有巨大差距,楼市彻底进入了买方市场。即使之前最为火爆的一线城市,也频频传出二手房需要打折交易的消息,更遑论一众二线城市?如果今天还有人,谈投资房产,那不是蠢就是坏:当你一入手新房,马上就遭遇幅度不小的资产贬值,因为变成了二手房,这算哪门子投资?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住房不炒的方针被调整呢?不可能,之前不是没有人反对过,比如任某强,他和那个时代一起落幕了。

第三,我们以往对房地产的认知,是只算了加法,没有算减法。众所周知,房地产可以带动很多周边产业,比如电气、建材等等。在地产最红火的时候,它和周边产业,占GDP多少呢?百分之三十几,不超过四成;但是现在,投资主要靠基建拉动,地产市场仍旧低迷,那它所带动的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更低。笔者之前提过,地产过热对工商业的挤出效应:高房租提高了企业成本,侵蚀了利润,导致企业越搬越远,甚至倒闭。而现在市场处处出现,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大幅收缩,那么让利于实体,为企业减负,就更有必要。反之,如果为了保三成左右的经济体量,放弃另外的七成,那纯粹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能有人会抬杠说我臆测,那我就引用中泰首席李迅雷前段时间的报告为依据,他发现,日本失去三十年,及韩国房地产出现的问题,都和房市泡沫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有关。为了全产业链不成为历史,扶持制造业,为中小企业减负,避免经济陷入恶性循环,都不应通过人为干预,为房价托市。

第四,本币存贬值压力。本币和美元的息差一直扩大;同时,为了刺激经济,积极的货币政策将提上议事日程。如果投资收益率下降,资金会自己流动到收益更高的地方。

房地产通过二十年的上涨,形成了庞大的食利群体。包租公、包租婆们今天在曼谷洗个大澡,明天去东京买个包包,不断追求奢华生活品质,对本土市场贡献反而有限。为促进消费,以及财富公平分配,楼市凉了。

 

早安!

全部讨论

2023-05-29 13:02

货币政策发力?我比经济日报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