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不会流入楼市的理由(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书接上文,本周分析一下资金不会进入楼市的理由。以下都是硬逻辑,应该能破解所有迷茫:

第一,人口结构发生剧烈变动。早在三年前,我们已经进入婴儿潮人口集中踏入六十岁的时间段,而这个趋势要持续到2030年以后。换句话说,不工作的群体突然扩大;同时新生人口负增长,那么如何负担养老压力呢?完全依靠中央财政根本不现实,必须持续将劳动人口引入大城市,扩大社保基金来源。所以,城市必须为新来的人口优化生活环境,提供工作,让他们有钱可赚。通过最新数据,我们知道,人口流入一线城市的趋势,已经暂停。上海和杭州的常住人口增长率断崖式下跌;而大湾区更是满盘皆墨,深圳常住人口下降接近2万,广州下降7.6万,东莞下降近10万。下一步,如果大城市无法提供适宜的生活成本,那么爆雷的,不一定是大家关注的城投公司。在这里,给大家提醒一个严重的认知误区,很多媒体都在鼓噪,未来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将无人问津。事实是,当前人口回流的趋势已成,面临空心化的,恰恰是大城市里,“摊大饼”摊出的新城!当然,这个结论可能有人不敢相信,我以居住的武汉为例,比较下和一线城市的性价比:武汉的基础设施完备,地铁四通八达、教育资源丰富、三甲医院林立,关键是商品房海量供应。我相信,国内有很多性价比极高的二、三线城市存在,就连地理和气候恶劣的鹤岗,都能成为青年的精神家园,那比它强的宜居城市有多少?笔者特别强调一下教育和就业问题。网上有个叫“米公子”的,成天尬吹房产,说什么国内最优秀的劳动力,都往深圳这些一线城市集中,所以核心土地一定是稀缺的!除了事实数据打脸外,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城市已经消化不了那么多大学生了,君不见,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只能在银行柜台当casher吗?如果大家到银行,请认准这些年轻人,您能享受各省高考状元的服务,福报还小吗?而研究生毕业,做全职女儿、全职儿子的大有人在。所以把近年那些尬吹逻辑一一摆出来,全部是落空的。当然,这也不是完全负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远程办公普及,更多的岗位也会交给机器,企业成本将大幅下降;同时,人们读书的目的,不再是“货与帝王家”,而是成长自己的兴趣爱好。总之,眼下房子对新进人口与年轻人来说,是负债,而非资产,与其一辈子偿还房贷,不如用脚投票。

一下没收住,讲超了,后面的下周再说吧。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