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压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周公布了3月份国内存贷款数据,被市场解读成利好,并且第二天股市录得上涨。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了内容,恐怕是不可能得出乐观结论的!3月社会贷款总额为5.38万亿,同比增长了十二个点以上;然而同期存款总额,竟高达5.71万亿!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了促进经济恢复,财政和央行通过种种手段,将资金流引入实体领域,然而后者又踅摸了一些领头,全部又归还给了金融机构,这是典型意义上的“流动性陷阱”。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依靠粗放式排水的方法,无法持续,市场迫切需要结构层面的利好。

为何实体虚不受补,以至于营养无法运送到每个细胞?这完全是由于这几年的市场机能遭受了极大摧残。眼下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是,以消费的形式,将资产货币化普惠大众,令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但这就象日本当年的泡沫化一样,绚烂的烟火过后,社会发展动力归零;其二是,投资于可长期在民生发展上,得到应用的项目。这对我们来说更为可行,毕竟从人均上讲,还有长足的发展道路要走。那么眼下需要打通的痛点在何处呢?

首先,除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经济“专家”秦朔在上周发了一篇文章,说自己当年没有站出来,为企业家发声,要做一些弥补。当前缺事后诸葛亮吗?都已经明牌了,再说这些,真的比追着飞盘跑的自媒体强多少?企业信心不足,是一个笼统概念。不敢说,不愿说,就不会得罪人,就不会犯错误,这样的“专家”越来越普遍,于国何用?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前没有研究和讨论问题的氛围,多说多错,不如做个救火队员。

其次,商业环境持续紧张。有一种魔术,就是钞票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名下,就会烟消云散。这个魔术的名字,叫狗肉账。眼下普遍性的结款困难,摧毁了商业逻辑。如果市场实体普遍欠钱不还,那谁还愿意做冤大头?把钱藏起来不香吗?去年开始做的一项工作——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至今没了动静。反倒在个别地方,出现了一种声音:“企业家”可以不批、不捕、不刑。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总是落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那完全是因为,放也无原则的放,管也无原则的管。这样做,真正的企业家就有信心了?反正我是更担心了!之所以这些所谓的“企业家”有问题,无非是欠钱了、欠税了、集资了,他们但凡遵守商业规则,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现在倒好,因祸得福,可是指望这些人还债,猪都能在天上飞。我们做个生意,就是简简单单赚个钱,不是要做啥惊天动地的事情,不需要法外施权;大家都按照规则做事,是最有利的市场环境。如果对于债务问题,上上下下得过且过,最终只有沉默中的爆发一条路。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