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股份申请重整自己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近日,曾经的百亿房企河北隆基泰和发布公开信表示,因流动性危机而申请司法重整。这封信让这家久未露面的企业,再次被拉到聚光灯下。

主动申请重整的案例并不多见。但就在最近,上市房企金科股份也发布了类似的公告,准备向法院申请重整。

今年的金科股份处于多事之秋,此前有公司曾向其发送申请重整告知函,但许久没有后续的法院通知,如今金科股份自己走向了申请自己重整的道路。对于寻求化解债务问题,重组可能是一条可行之路。

被动变主动 拟重组自身

7月31日晚间,金科股份发布公告表示,其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的议案》,该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金科股份表示,通过重整及预重整能够有效避免公司债务风险及经营风险的进一步恶化,实现重整战略投资者引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帮助公司尽快恢复盈利能力,重回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有利于维护广大职工、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表示,企业进行重整,更多是考虑降低经营风险,对现有业务通过重整进行保全,以免因为债务压力影响日常经营的稳定。

目前,该公司重整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尚不确定。如果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根据深交所上市规则,金科股份将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前将会带有“*ST”字样,如果重整失败,将会有终止上市的风险。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企业自己申请重整自己,这是一个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恢复流动性、促进公司经营恢复的正常之举,这种行为在当今的经济下行和风险暴露期会变得越来越寻常,而在之前确实是不多见的。

今年5月22日,金科股份债权人重庆端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其发送《告知函》表示,因规模约为2791万元的逾期商票,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重组。

但根据金科股份7月2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仍未收到法院有关重整的通知。

6月30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长城国富置业有限公司与金科股份签署《战略投资框架协议》。该公司有意向作为重整投资人参与金科股份的预重整程序。金科股份表示,目前双方根据协议约定,积极稳妥的推动预重整前期工作。

沈萌解释道,企业主动进行破产重整,可以将主导权控制在自己手里,防止外部主体影响自身的日常经营和重组的过程。当债务违约、甚至是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会先选择破产重整,给企业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先自行处置债务问题,不至于一下进入清算的环节。破产重组会对相关债务进行处置协商,结果是对债务进行像债转股等方式的化解,降低企业债务的压力。

柏文喜解释道,企业向法院申请重整自己,与被债务人申请重整,前者类似与自我申请破产保护,以停止被债权人追索、查封,以保证公司的争产运营,而后者类似于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是被动的。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重组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解决债务问题的有效方式。企业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既能促进债务问题的解决,也能对其稳定发展起积极作用。

重组可暂缓偿还债务

在申请重整原因中,金科提到了避免债务风险。今年,该公司票据出现多次未能兑付现象,并且债务相关诉讼也逐渐增多。

截止到8月1日,其中期票据“20金科地产MTN001”总计8.5亿元的本金及其利息0.44亿元,未能按期完成兑付本息,相关展期方案的持有人会议仍在表决过程中。

此外,本息规模达1.55亿元的20金科地产MTN002中票和本息规模达8.8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21金科地产SCP004也均未能足额兑付应付本息。

截止到7月1日,金科股份及下属子公司新增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金额29.12亿元。累计完成321.20亿元有息负债的期限调整工作,其中包括公开市场债务12笔,涉及本金119.95亿元,公开市场债券已全部完成展期工作。

今年,金科股份先后6次发布累计诉讼、仲裁事项公告。据统计,各份公告中累计新增诉讼金额规模达209.9亿元。5月31日,金科股份公告显示,其参股公司金科智慧服务集团向其发起诉讼,要求其偿还15亿元的借款以及相应的规模为0.32亿元的利息。

截至今年4月30日,金科股份有息负债为736.93亿元,其中1年内到期负债规模为473.01亿元,1-3年到期负债为188.32亿元,3年以上到期负债为75.6亿元。

截止到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货币资金为116.4亿元,与负债总额尚存较大差距,短期存在偿债压力。

一位法律人士曾表示,进入重整程序后原则上不能对外个别清偿债务,但也有例外,取决于债券合约的具体约定,有没有用公司财产提供担保等情况。详见:金科股价涨停获长城资管投资尚存不确定性

柏文喜表示,企业重组如果获得法院裁定支持,则可以停止对外债务支付和停止被债权人的司法追索,然后所有债权人会被同等对待和寻求债务化解与和解方案而暂时停止债务偿还、司法冻结等,可以有效保证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进行以维护企业本身的应有价值。

业绩未恢复 存借鉴意义

在面对债务压力的同时,金科股份在业绩尚未回暖时,打响了股价保卫战。

今年,多家房企由于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而退市。金科股份在5月24日股价曾低于1元。对此,金科股份先后发布高管增持、股东回购、并购重庆恒昇大业建筑科技部分股权等方式,以维护股价。受到上述措施及环境政策的影响,金科股份股价出现多次涨停,截止到8月2日收盘,股价达2.58元,远离1元退市线。市场对于其重组的消息,在昨日经历下跌后,今日转为上涨。

另一方面,金科股份的经营情况尚未扭转,融资情况尚未改善。

上半年,其亏损仍在扩大。据其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其净亏损预计为15亿-22亿元,2022年同期净亏损约为14.4亿元,扣非净亏损为5.5亿-11亿元,上年同期扣非净亏损为18.3亿元。

该公司表示,其在售房地产项目的销售规模及销售毛利率仍有下滑趋势。

据其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营收为99.5亿元,同比下降21.4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420.7万元,同比下降97.8%,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7亿元,期末现金余额为98.06亿元。自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一直为降低状态。

在与其他房企的竞争中,金科股份的排名也逐渐下滑。据克而瑞研究发布数据显示,该公司在1-7月的操盘金额为114.1亿元,排名第62位;而在2022年同期,该指标分别为393.5亿元和第23名。

柏文喜表示,企业一般会在债务极其沉重和失去企业流动性的情况下申请重组。这种行为自然会影响企业的市场形象与企业资信,会让企业大大增加产业链融资困难和间断性失去金融机构的支持。

严跃进表示,存在企业效仿金科股份的可能性,因为当前房地产市场销售数据不好,使得对重组方面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别的企业也可以参考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