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未过险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以蔡崇信、吴泳铭为搭档的「阿里元老」重新执掌阿里巴巴,让摇摇欲坠的阿里巴巴,获得了短暂喘息的机会。

无论是对于年轻管理人员们的大胆启用,抑或是对于AI的全面拥抱,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如果仅仅只是由此就断定阿里巴巴业已度过最为至暗的时刻,显然是有些为时过早的。

透过阿里巴巴的第一季度的财报,我们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2024年 Q1,淘天集团时隔两年首次获得 GMV 双位数增长,订单量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这意味着淘天集团的“用户为先”策略首次显现效果。

收入和利润情况来看,2024年 Q1,阿里巴巴营收同比增长7%至2218.74亿元,淘天收入同比增长4%至932.16亿元。其中客户管理收入(来自商家的广告费、佣金)同比增长5%至635.74亿元,增幅创下三个季度以来新高。

然而,这并不能够代表阿里巴巴的发展业已步入到了正轨,从阿里巴巴的利润表现上,便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财报显示,2024年 Q1,阿里巴巴经调整经营利润(Non-GAAP)同比下降5%至239.69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96%,若不考虑投资减值和股权激励等费用,净利润同比下滑11%。

显而易见的是,虽然阿里巴巴在蔡崇信和吴泳铭的带领之下,找到了真正困扰阿里巴巴发展的症结所在,并且开始着手进行改变,但是,想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变阿里巴巴所面临的困境,或许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阿里巴巴,未过险滩。

或许,并不是危言耸听。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找到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或许才是真正将它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阶段的关键所在。

当蔡崇信、吴泳铭从张勇的手中接过交接棒,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于阿里巴巴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

无论是暂缓阿里云、菜鸟网络的上市,还是对于年轻干部的大胆起用,乃至是阿里巴巴对于AI电商的全面拥抱,无一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表现。

不可否认的是,吴泳铭、蔡崇信的这些新的举措,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阿里巴巴的焦虑情绪。

然而,真正要让阿里巴巴步入正轨,必然还是需要回归到真正成就阿里巴巴的本源和基础之上。

于是,我们看到了蔡崇信、吴泳铭喊出了「用户为先」的口号。

说到底,阿里巴巴开始要重新回归到用户的基础之上,通过用户消费潜能的激发,通过用户体验的提升来为阿里巴巴的发展汲取新的能量。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方向的指引之下,我们看到了阿里巴巴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改变。

从去年12月底开始,淘宝先后推出了仅退款政策、新疆地区包邮服务、先用后付、店铺体验评分系统升级以及网页版全面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全面优化用户体验。对于88VIP 等会员用户,淘宝还引入了无限退货免运费和积分换现金红包等增值服务。

不得不说,阿里巴巴的这些举措,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和消费者对于美好购物体验的追求和需要。

但是,若要真正让这些举措发挥出潜能,或许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阿里巴巴Q1财报里,GMV的增长上看出一丝端倪。

财报显示,截止的3月31日季度内,淘宝天猫商品交易总额(GMV)、订单数均取得同比两位数增长,88VIP会员数量突破3500万人,同样保持双位数增长。

可见,蔡崇信、吴泳铭在「用户为先」的道路上,其实是获得了一定的成绩的。

然而,我们同样看到的是,阿里巴巴在实现GMV增长的背后是其不惜血本的重金投入。

换句话说,阿里巴巴虽然在第一季度获得了GMV的增长,但是,这些增长,是建立在重金补贴的基础上的。

虽然这样一种方式可以让阿里巴巴重新建立用户规模的优势,但是,想要在烧钱补贴的方式难以持续的大背景下,获得新的增长,或许是蔡崇信、吴泳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仅仅只是找到了触底反弹的新跳板,但是,想要借助这样一个跳板让阿里巴巴重新回到以往的巅峰,或许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加上以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玩家,同样开始杀入到烧钱补贴的新战役里,阿里巴巴想要在这样一个新常态之下,分得一杯羹,或许才是真正摆在蔡崇信、吴泳铭面前必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果说,阿里巴巴回归「用户为先」的战略,仅仅只是让它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找到了回归正常轨道的方向的话,那么,对于AI电商的持续投入,以及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出立竿见影的效果,才是真正导致阿里巴巴,并未越过险滩的另外一个关键原因。

不得不说,AI正在以一种相当迅捷的方式深度影响和改变着传统商业。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电商,亦不例外。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自然是不会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的。

如果我们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真正将阿里巴巴的发展带入到了快车道,并且真正让它成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的话,那么,AI时代的来临,则是让阿里巴巴真正打一个翻身仗的绝佳的机会。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如果抓住了AI电商的新机遇,那么,它将会找回曾经失落的五年,重新让阿里巴巴重新回归到中国互联网的头部。

然而,对于AI电商来讲,并不是和以往的移动互联网一样,仅仅只是依靠口号,仅仅只是依靠概念,便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便可以获得规模和效益的增长的。

它更加需要的是,真真正正借助AI给电商行业的发展带来本质性的改变。

前段时间,刘强东数字人的在线直播,引发了人们对于AI电商的深度思考。

可以说,京东对于AI电商的积极拥抱,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口头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反观阿里巴巴,虽然早在去年的时候,马云就已经在内网喊出了「AI电商」的口号,但是,阿里巴巴对于AI电商的落地和实践却并不及京东这样快速。用「乏善可陈」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如果阿里巴巴仅仅只是想以往那样将AI电商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找到真正用AI为电商赋能的方式和方法,那么,所谓的AI电商,非但无法给阿里巴巴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影响,甚至还将会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总体来看,看到了AI电商的大方向,却并未找到自身与AI电商结合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并未找到真正能够借助AI电商给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方式和方法,或许才是阿里巴巴并未真正越过险滩的另外一个表现。

阿里巴巴通过流血补贴的方式试图稳住用户的基本盘,当阿里巴巴在AI新电商的方向上,并未起到真正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说,阿里巴巴依然游走在危险的边缘。

然而,这些并不是导致阿里巴巴并未越过险滩的关键所在,真正让阿里巴巴依然处于危险之中的,依然是其以往盲目投资的拖累。

不得不说,以往,阿里巴巴借助不断投资,并购的方式,的确让自身的规模越来越大,边界不断地开始延展。

然而,我们同样需要看到的是,阿里巴巴的这样一种重投资的模式,仅仅只适合资本充沛的年代,仅仅只适合规模和效率的模式依然风靡的年代。

等到资本的红利不再,仅仅只是盲目地重投资,必然会陷入到尾大不掉的发展怪圈之中。

透过阿里巴巴的第一季度的财报,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其发展依然还受到重投资的掣肘。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的大文娱模块在第一季度依然是负增长,并且这样一种亏损达到了8亿元。

在文娱复苏依然成为常态的大背景下,大文娱版块依然有如此大的亏损,不得不说,对于阿里巴巴来讲,是一种背刺。

如果说,大文娱的亏损是阿里巴巴对于传统业务的投资犯下的一个错误的话,那么,阿里巴巴对于阿里云这样的新业务的投资,并且这样一种投资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更是以往重投资的发展模式开始走入到死胡同的最为真实的体现。

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仅仅增长3%。

须知,阿里云维持这样一种不温不火的增长状态,业已有两年之久;须知,阿里云的这样一种增长的背后,以腾讯云、华为云为代表的同行们的高速增长。

除了大文娱、阿里云之外,以本地生活、零售、健康、在线办公为代表的业务版块,同样难以给阿里巴巴带来新的影响,更是让阿里巴巴重投资的发展模式,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果阿里巴巴无法改变重投资给自身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拖累,特别是无法找到投资业务与自身的核心业务之间的同频共振的方式和方法,那么,阿里巴巴或许依然还处于处处暗流的险滩之中。

结语

不得不说,以蔡崇信、吴泳铭为代表的「阿里元老」们的回归,开始将阿里巴巴从危险的边缘拽了回来。

然而,若想要让阿里巴巴越过险滩,真正回归到危险地带,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阿里巴巴的Q1财报当中看出一丝端倪。

当流血补贴所带来的用户基本盘尚未稳固,当AI电商业已无法给阿里巴巴带来真正有效的改变,当重投资的发展模式依然困扰着阿里巴巴。

或许,现在一味地鼓吹阿里巴巴业已渡过暗流险滩,是为时过早的。

从本质上看,找到与当下契合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彻底让阿里巴巴偿还以往野蛮成长之债,或许才是真正让阿里巴巴进入到安全地带的关键所在。$阿里巴巴(BABA)$ $阿里巴巴-SW(09988)$ #阿里巴巴#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行业观察家,知名KOL,数字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