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4喜欢:2
目前已停止给我的持仓股加仓,第一是因为仓位够了,第二是因为目前的市场价格已不是我喜欢的那个最好的价格了。除非持仓股再创之前的新低我才会考虑加,因为再创新低的那个价格才是我喜欢的价格,只有在那个价格买入才稍微合算。
片仔癀180以下加(1000亿市值以下加),爱尔眼科12以下加(1100亿市值以下加),贵州茅台1600以下加,泸州老窖140以下加。跌不去这个价格不再加仓,因为仓位也够了。
我的投资策略是左侧交易,是在合理或自己能接受的稍微高于合理价格的位置先建少量底仓或观察仓,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资金量逐步分批次向下买入,跌的越多买的越多,在低估位置押注上重仓。一般我都会超配仓位,待股价回升之后慢慢分批减出超配仓位以此来做低成本留安全边际。
经历过中国中免之痛,中免可能会成为我未来投资生涯里的阴影,中免这个教训让我时刻铭记安全边际的重要性(尽管当时我已经给中免留了安全边际,但那个安全边际显然是不够的,当公司经营遇突发事件利润出现负增长时,留的安全边际不足够多的话还是会受伤的,以后我会把这个考虑进去)。
从现在开始,我会慢慢用策略把爱尔和片仔的持仓成本的估值降至25倍左右去(保守的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打折),因为按林奇的PEG估值法(我这里用林奇的PEG是因为林奇的这个估值相对保守一些,林奇的估值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比格雷厄姆那个成长股估值法还要保守(格雷厄姆成长股的估值公式为:企业当前价值=企业当期利润✘(8.5+2✘未来7至10年的复合增长率,注:增长率要去掉百分数,此公式只适合未来复合增速5%至17%的公司,未来复合增速超过20%的公司请尽量谨慎,估的要尽量保守些,留足够安全边际)。
因为在中免吃过亏,现在我想对我持仓股的成本苛刻一些,所以,我在我持仓成本这里用林奇的估值,多少增速对应多少倍估值,过去十年爱尔和片仔的复合增速都在20%出头,未来无法预测,我无法精准地去预测未来爱尔和片仔的增速,那我就参考过去十年的增速来给爱尔和片仔估值,过去十年爱尔和片仔的复合增速在20%出点,那预测未来的时候就在20%的基础上打个折吧,折算成15%的增速应该是合理的(保守的可以在15%的基础上再打折),15%的增速按林奇的估值法可以给予20至25倍左右的估值,但当前在它们都无法跌到25倍估值去的情况下,我就只能用策略去做了,先用格雷厄姆的估值法分批向下买,待仓位买足后再把持仓成本用策略做到25倍或以下估值去!
在估值的时候我会几个估值方法一起用,在开始建底仓的时候,我用历史估值对比法,当然前提是公司基本面没变坏的情况下(这样估值可能会稍微买得有点贵,但因为是底仓嘛,资金不多,就算买贵了一点也没什么),真正开始买入的时候我用格雷厄姆的那个成长股估值法,而且是分批次向下买,在低估区域上重仓甚至超配仓位,待仓位上满后再来审视自己成本的估值(这个时候我用林奇的,因为我觉得林奇的比较保守,林奇的估值方法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多少增速配多少估值是太有安全边际了,如果持仓成本的估值高于林奇的估值,我就用策略去把成本做低,直到持仓成本的估值和林奇的这个估值匹配或接近)。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用林奇的估值法来买呢?等它跌到林奇说的那个估值后再买不就行了嘛?问题是跌不去啊[捂脸],林奇主张多少增速配多少倍估值,那我给爱尔和片仔未来7至10年的复合增速预估为15%,给茅台未来7至10年的复合增速预估为9%,给老窖未来7至10年的复合增速预估为6%,那就意味着现在15倍估值买爱尔和片仔,能买的着吗?9倍估值买茅台,能买的着吗?6倍估值买老窖,能买的着吗?扯淡呢!格雷厄姆那个估值遇大熊市还勉强跌的去买的着,林奇这个压根就跌不去嘛[捂脸],只能靠策略把成本做下去做到接近于他的那个估值了。林奇估值方法的优点就是安全边际足够高,但用他这个估值来买股基本上买不着优质的好公司(用它这个估值方法来买爱尔眼科和片仔癀,怕是我这一辈子也买不成了),但用这个估值方法来做为持有指标倒是可以的,因为安全边际足,按这个估值来长线持有应该很安心。
总结:在建底仓或观察仓时,用历史估值对比法。在真正开始买入时,用格雷厄姆的成长股估值法。长线持有时用林奇的PEG估值法。

全部讨论

可以买点小垃圾股不,短线搞

02-25 17:10

谢谢分享。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