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冲击预计年底前后告一段落!大朴资产颜克益罕见露面:经济在中低速增长时,更容易出牛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8

“经济在中低速增长的时候,更容易出牛市,前提是经济不要出现大问题。”

“过去几年整个中国经济运行的框架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但如果还是用以前的框架去分析经济,得出来的结论往往是非常悲观的。”

“预计在年底前后,地产的冲击会告一段落。”

“我们在微观上观察到,中国的很多行业出口在全球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

“底层还是因为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责任感,‘卷’无非就是希望家里人过得好一点,体现在经济上就是我们很强的竞争力。”

“中国的投资者喜欢投机、对美好生活有追求,这是非常宝贵的生产力。”

以上,也是在5月5日的“2024年度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上,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大朴资产投资总监颜克益,在圆桌交流环节分享的最新观点。

成立于2007年的大朴资产,也是聪明投资者严选私募之一,是强调自上而下选择投资方向的逆向投资者,将大类资产配置放在首位。

用颜克益本人的话来说,“形势比人强”,强调方向选择对投资的重要性。

从业已经有25年的颜克益,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有20年的证券研究和投资经验,历任兴业证券自营部研究策划部经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研究所所长。

跟宁泉的创始人杨东一样,颜克益对市场大的演变趋势亦有着较强的把握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较强。

其团队在2005年-2020年发表的策略报告,对市场的脉搏和走向的把握都比较到位。比如其间有三次对A股市场方向性看好的判断:

2005年,市场跌到1000点,彼时颜克益还在兴业证券,其策略报告的主题是《后股权分置时代市场走势展望——又到了关注股票的时候》,市场此后展开了一轮牛市;2007年初,市场在3000点左右,其策略报告题目是《泡泡吹起来》,2007年中期,又发布了《满仓迎接十七大》,此后市场一路向上突破6000点;

2014年初,大朴的策略为《红烧肉时代:最坏的时刻,最好的时机》,提醒大家要关注股票市场,事后看来时机也非常准确;2015年4月4000点时,大朴策略《4000点之上:大涨、大波动、大分化》,判断行情将进一步展开,后续市场上行突破5000点;

2019年底,大朴年度策略《2020年,轮到股票了!》,也是其历史上第三次方向性看好权益市场的判断。

大朴在选股上偏爱有竞争力的中大型公司,风格较为稳健。历史上的持仓较为均衡,不会偏向某个行业,价值成长都会买。

颜克益曾在2022年的一场交流中表示,大朴曾在金融、地产、周期、制造业、消费、医药等行业上都有过持仓。

2024年一季度大朴资产的持仓变动

来源:Wind,聪明投资者,数据截至2024年5月7日

今年一季度,大朴减持了电工企业佳电股份和酒类公司伊力特,但是有三只产品都对汽车零部件公司标榜股份进行了增持。

近几年,在多种因素的扰动下,资本市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次的圆桌交流中,颜克益围绕《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新趋势》,分享了几个自己的观察:

A股市场到底还有没有机会?

经济在中低速增长的时候更容易出牛市吗?

资本市场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扮演什么角色?

喜欢投机会成为某种生产力吗?

……

以下是颜克益在圆桌交流中的回答原文,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整理分享给大家。

经济在中低速增长时,更容易出牛市吗?

问:过去你有一个判断,认为经济处在中低速发展的时候,股市反而会有好的表现。如今我们的GDP也出现了增速降档的情况,你认为过去的这个理论是否又有了实践的机会?

颜克益:过去两三年A股投资者的经历是很艰难的,我本人也被重创。我从业这么多年,过去两年也是亏了最多的钱。

现在很多人都对A股市场产生了怀疑,甚至很多投资者离场。

这个市场还有没有机会?

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好。我还是保持原来的观点,经济在中低速增长的时候,更容易出牛市,前提是经济不要出现大问题。

中国经济的前景长期是没问题的,这是个前提。

为什么经济在中低速增长时容易出牛市呢?有几个原因:

第一,经济在中低速增长的时候,一般龙头公司的竞争优势会变强。

因为在整个经济很好的时候,就看谁敢干,谁更猛。而龙头公司的体量大,未必能跑得很快。

但是在经济增速下来以后,比拼的是企业的内功和综合实力,这个时候龙头公司反而更容易取得好的盈利。

股市里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各个行业的龙头,所以在经济处在中低速的时候,它们的业绩相对会更有优势,这一点过去两年也在展现。

第二,经济增速下降以后,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就会下降。

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到了2.3%,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降低了,或者说贴现率降低了。上市公司同样的盈利,对股票来说,估值应该会更高。

第三,经济增速下降以后,社会上的各种投资机会变少了。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社会上有大量的投资机会,这时候去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现在的房地产、信托、非标等投资机会,肯定就比较少了,资金将来还是要去寻找出路的。

第四,政府对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

就像最近的“国九条”,出了一系列保护投资者的政策、文件。这个市场的投资价值肯定比以前更有保障了。

综合这四点,我觉得再过几年回头来看当下,现在的A股市场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投资期。所以我仍然坚持以前的观点。

微观上的不悲观

问:你有20多年的投资经验,也一直保持低调的风格,对于宏观环境这样的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颜克益:社会各界对经济的看法,从来没有像过去两年有这么大的分歧,也从来没有这么悲观过。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从我们的研究和思考来看,过去几年整个中国经济运行的框架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宏观经济的去地产化,第二个变化是全球地缘冲突的剧烈化。

如果还是用以前的框架去分析经济,得出来的结论往往是非常悲观的。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来说经济的去地产化。

2021年,中国的商品房卖了17.9亿平米,去年是11.2平米,降了38%左右。今年一季度又降了19.4%,今年商品房的交易额成交量大概率是在9~10亿平米,相当于三年时间掉了将近一半。

其实大家的悲观是非常有逻辑性的,外资也是用这个框架来看,所以对中国的经济是非常悲观的。

按照传统的框架去分析,自然会得出一个非常悲观的结论。

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研究。过去几年商品房的销售量掉了这么多,价格也跌了这么多,但是整个金融体系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居民也没有大量的负资产。

我们研究下来觉得,这轮对地产的调控还是非常成功的,从三条红线、限购限贷,到新房的打新等一揽子的方法总体都是有效的。

所以,大家可能是过度悲观了。预计在年底前后,地产的冲击会告一段落。

其次,再说说地缘冲突的剧烈化,比如俄乌、巴以等。以前的冲突没有这么剧烈,以前的社交媒体也没有这么发达。现在很多冲突的泛化,会把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拉扯进去,所以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也是很大的。

2008年,中国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大概加起来占到总出口的40%,到了2023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33%;

2008年,我们对东盟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是8%,到了去年,这个比例已经提高到了15.5%,当然这里面有很多转出口;

2008年,我们对印非拉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是10.8%,到了去年,这个比例也提高到了15.8%。

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出口已经开始多元化了,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已经在逐渐弱化。

第三个方面,我们在微观上观察到,中国的很多行业出口在全球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

像风力发电已经占到70%左右,新能源电池占到60%左右;去年中国的汽车出口将近50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还有造船、工程机械、光伏以及锂电池等等。

再讲一点,春节的时候大家那么悲观,但是消费的数据是很超预期的。这就说明在微观方面其实没有那么差,各个行业都在突破。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过于悲观。

那么这里面的底层原因到底是什么?

现在一直很流行讲一个词——卷。的确中国人是非常勤奋和坚韧的,企业家也是勃勃生机的,面对经济的去地产化以及海外的打压,还能积极寻找机会。

包括工厂的工人,大家都是坚韧不拔的。底层还是因为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一种责任感,“卷”无非就是希望家里人过得好一点。体现在经济上,就是我们很强的竞争力。

所以,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框架去分析,很容易得出非常悲观的结论。但如果结合我们自身的一些特点去分析,其实没有必要太悲观,我本人对经济是很乐观的。

但经济增速肯定会降下来。因为随着经济的去地产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经济增速本身就会降下来。对股市不悲观的核心,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是没有问题的。

资本市场在产业升级中扮演什么角色?

问:你一向也看好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在当前这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你觉得我们的产业升级会有哪些难点?破局点又在哪里?

颜克益:大家也讲到这次的AI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它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在当下这个大的浪潮下,半导体行业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也是在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一定的限制,所以半导体行业肯定是一个破局的点,关于这点大家应该都已经看到了重要性。

讲到这个地方,顺带一提这两年出现的一个非常好的变化。

以前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去了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但这几年像电子、数学、计算机也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大家以前最喜欢去的行业是金融,现在变成了半导体、AI等等。

其实这些产业最终都是靠这些优秀的学生去进行突破。

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我觉得资本市场对产业的升级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以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经济的过程中,银行去配置资本是非常高效的,因为量大、批发,而且比较好监管,风险可识别。

但到了产业创新的阶段,这些行业的项目很新、风险很大,银行去配置这些资源是很有约束的,也无法及时去引导优秀的人才去创业。这个时候靠强大的资本市场去推动产业升级就变得非常重要。

另外,资本市场的作用不仅仅是在融资,它真正的意义在于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引导PE、VC进行投资。

因为市场本身能融到的资是有限的,它最大的意义是榜样和带动作用。而且,它还会激励优秀的人才去创业,因为一旦上市成功以后,它的回报是惊人的。

所以,资本市场最大的意义是引导社会资源配置,这不是一个空话。直接融资固然重要,但不是它最主要的作用。

喜欢投机、追求美好生活是非常宝贵的生产力

我再引申一下,这个市场上其实有很多的悖论。比如茅台可以给投资者提供很好的回报,但是它对提升中国的芯片、AI技术等,好像无法直接发生作用。

我一直讲一句话——中国的投资者喜欢投机是一个非常大的生产力。只有大家喜欢去买这种股票,它的估值就会很高,这些公司就容易融到资,PE、VC就愿意去投,年轻人就喜欢在这些行业去创业。

但这是一个悖论,涉及到我们怎么去理解和平衡社会价值和和个人的投资价值。但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投资者对美好生活是有追求的,他们喜欢去投一些新的东西,我觉得这是非常宝贵的生产力。

管理层也是认识到了资本场的作用,所以出了“国九条”等很多政策来呵护这个市场。

虽然我这个话好像跟现在的红利投资没什么关系,但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多面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