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可以上车了吗?(白酒行业的资料梳理)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酒的酿造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酒文化早已与传统文化、习俗等深深交融。作为中国酒的代表,白酒更是经过一次次蜕变,形成了“百花争艳,各有千秋”的格局。

由于酿造环境、微生物、原材料及酿造工艺等存在差异,不同香型白酒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根据国家标准分类,白酒现有12种香型,包括浓、酱、清、米四种基础香型,以及米香、凤香、老白干香、兼香、馥郁香、芝麻香、豉香、药香、特香八种衍生香型。

清香型白酒通常为地缸、瓷窖发酵,采用“清蒸两次清”工艺,发酵温度不超过50°C,发酵周期大约为28天,储存1年即可上市销售,生产周期最短,出酒率最高,接近40%。代表品牌:汾酒,二锅头。

浓香型白酒主体香成分是己酸乙酯,采取续糟配料的投料方式发酵,多采用中温(55-60°C)大曲工艺,发酵周期达2-3个月,陈酿期1-3年,出酒率大概是30%左右。代表品牌:五粮液泸州老窖

酱酒的生产工艺相较于浓香、清香更为复杂,生产周期长,发酵周期达1年,陈酿期4年,出酒率大概是20%左右。代表品牌:茅台、习酒、郎酒。

白酒产业链比较清晰简单,上游以粮谷、包装材料、基酒、水为主,下游主要是经销商、商超等销售渠道。

白酒行业量降价增,印证“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即便各行各业受到疫情干扰,但市场上所谓的消费降级对白酒行业并无影响。白酒行业净利率从2016年的13%增长到2022年的33%。对比中国巨石所在的玻纤行业,2023年上半年净利率只有9%,就算是行业最景气的2021年,净利率也只有18.5%。白酒行业真是一个暴利行业。

收入情况: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按收入来源分,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8%;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元,增长4.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7%;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元,增长5.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7%。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增长4.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增长3.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增长4.9%,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8.1%。

消费支出情况: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0.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名义增长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名义增长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481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5%;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365元,下降3.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6%;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882元,增长4.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0%;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432元,增长0.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8%;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3195元,增长1.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0%;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469元,下降5.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1%;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20元,增长0.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6%;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595元,增长4.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

虽然近几年受宏观经济、疫情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但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消费主要是城镇居民减少,减少主要涉及衣、娱乐方面,食、住、行仍保持高占比和一定增长。酿酒市场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

2015年以来,白酒行业开始复苏,白酒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白酒利润占比酿酒行业整体利润从2015年的68.5%到2022年的88%,已成为酿酒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持续减少,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在规模扩张和资本逐利的双重推动下,企业并购的积极性持续高涨,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醉驾入刑+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对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持续深入的影响,部分中小型企业在行业巨头激烈竞争的碾压下,营收规模不断萎缩至2000万元以下。

短期看,两方面的影响仍将持续,未来几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仍将保持下降走势。

2012-2015年白酒行业进入行业下行期,除茅台以外,其余酒企营收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茅台保持持续增长。2015年至今,白酒进入上行期已8年,茅台与其他酒企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来看,第一梯队茅台营收遥遥领先为1276亿,第二梯队五粮液740亿,与茅台相差500亿,第三梯队为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处在200-300亿区间。

从白酒利润占比来看,茅台一家独占全国白酒行业利润的三成。整体观察,行业竞争格局清晰,马太效应明显,白酒消费呈现出向主流品牌、主力产品集中的趋势,白酒产业也向品牌、原产地和文化集中,产业竞争加剧对弱小白酒企业的挤出效应,中国白酒市场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晰。

从白酒进出口情况看,展现出我们攻不出去,洋酒也攻不进来的区域封闭状态。2021年白酒出口量1601.7万升,而进口量仅有372.3万升。可见,尽管出口量近年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目前国内居民对洋酒的接受度还不高。出口量增速持续低迷,一度在2020年疫情间达到1424.6万升的近年来最低值,表明白酒走向全球市场仍面临巨大挑战。就出口结构情况而言,白酒受限于地区文化影响,主要国家地区仍以亚洲为主。根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白酒中国白酒最主要出口地为中国香港和韩国,占整个中国白酒出口量的76%以上。其中中国香港占比最高,达34.31%。

近5年头部酒企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20%以上,再次说明白酒是个好行业。其中,山西汾酒资产质量提升幅度最大,股价涨幅最大。

从营收、利润、ROE可以看出,下行期,茅台是唯一具备逆周期上行的企业,上行期,洋河是唯一出现营收、利润、ROE都下降的企业,说明洋河稳定性较差。山西汾酒上行期增速高且持续时间久,大有后来者追上的架势,这也是他股价涨幅行业第一的核心驱动因素。

茅台毛利率持续在90%以上,超级稳定,说明产品有很强定价权。泸州老窖波动最大,这是由于逆周期提价导致市场不买账导致。

目前估值从高到低:茅台32,泸州老窖30,山西汾酒30,五粮液22,洋河股份20。茅台高估是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出厂价和市场价差距过大,确定性极高。老窖和汾酒近几年增速大于五粮液,估值高于五粮液也算合理,洋河稳定性最差,估值最低。

最后,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白酒此刻能上车了吗?我个人观点是:目前能挣到稳定的业绩增长钱,处于合理估值区间,占不到太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