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股份,一家很像伟星的公司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2回复:112喜欢:137

前两天在雪球发帖,请大家推荐一些负债率低、估值不贵、不是周期高点、不受中美关系影响的公司,得到了热烈响应,推荐了很多公司。

初筛之后排除了绝大部分,剩下一些值得深入看看的公司,永新股份就是其中一家。花了半天看了看,记录一下思考的过程,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一、一家做塑料包装的公司

永新是国内塑料软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客户主要是伊利雀巢、三九、保洁等快消及医药行业的大企业。可以视为是一家向消费品及医药公司卖铲子的公司。下图是公司官网的产品介绍:

下图是券商研报中整理的下游客户情况,更全面一些:

不要被那么多的行业客户和林林总总的SKU吓着了,其实这都属于塑料彩印业务,公司上市以来就一直在做的。这两年开始搞所谓的纵向一体化(我更愿意称之为相关多元化),往彩印需要用到的油墨,以及新型薄膜包装材料发展。

可以看到彩印包装业务占营收的比例由10年前的90%+,降低到77%左右。这说明公司的相关多元化是成功的。

公司作为TO B的企业,毛利率不高。公司营业成本中主要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石油工业下游产品,供应商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杜邦陶氏等巨无霸。

上游是巨无霸,下游又是消费品巨头,公司作为一个生产中间品的小虾米,却能常年获得还算稳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背后一定有原因。

二、大生意里的小龙头

包装行业是个规模超大的行业。虽然各种口径出入较大,但是不管用哪个的口径,这都是一个大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行业。下图采信的是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龙头企业都是上市公司:

数据本身的准确性并不重要。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出两个结论:

1. 包装行业各细分行业之间,虽然有些企业会有跨界经营的,比如紫江企业万顺新材等,但似乎主要还是守在其中一个细分行业。

2. 每个细分行业都有非常多的企业,行业集中度很低。以塑料包装行业为例,紫江、永新市场份额均不足2%,CR5占比6%。下面这张图表达得更直观:

所以,永新和伟星一样,它取得较高且稳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不是因为它们有什么护城河,而是因为它们都是身处于一个市场份额高度分散的、但却规模巨大的行业里面。它们只是拥有了其中最优质的那部分客户,攫取了利润最丰厚的那部分市场份额而已。

这是我对永新这门生意的定性,不一定对。

三、未来成长空间

永新取得超越同行竞争对手的成绩,不是因为它有多强,而是因为对手实在是太弱。但是,弱有弱的好处,公司可以抢占它们的市场份额--这是永新未来成长空间的主要动力。

从过去多年的产品吨单价变化情况来看,公司是没有什么提价能力的,成长性的来源就只可能有一个:量增。这一方面是传统的彩印塑料包装的量获益于下游客户集中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新业务塑料软包薄膜和油墨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客户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不用过多解释。这里主要讲一下第二增长曲线。塑料薄膜不是什么高科技玩意儿,但也不是谁都能干好的。薄膜和薄膜是不一样的,下图是薄膜的种类和应用。

在深入了解之前,我也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不过,这些新型薄膜对于国内市场来说,还是成本高了点,所以公司的薄膜业务还是主要靠搭上现有大客户的便车,供应海外市场多一些。

未来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对于可降解、可回收利用,尤其是单一材质塑料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里的“单一材质”需要解释一下:由于对高阻隔性、气密性良好等性能的要求,传统的单层塑料材质无法满足要求,一般都需要再复合一层或几层其他材料,比如大米的复合包装结构之一是 BOPA 薄膜//粘合剂//PE 薄膜,坚果类是 BOPP 薄膜//粘合剂//纸/粘合剂//BOPET 镀铝膜//PE 薄膜。

这就给材料的回收利用造成了较大困难。如果是依靠某种单一材料的薄膜就能达到复合材料的性能,理论上就可以实现塑料材料的直接回炉重塑(表达不太准确,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现在这些单一材料在欧美已经开始大量采用了,部分跨国企业在中国也开始采用了。

永新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开始布局产能和投入研发。它家的研发费用率高达4%,是整个塑料包装行业中最高的了。

到此,可以大概为永新的成长性下一个初步的结论了:需求端,来自于下游客户的集中度提升;政策端,来自于环保政策的趋严;供给端,来自于蚕食中小企业的份额。

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这是定性的分析。至于定量的分析,我无法判断,也不准备去判断。

因为确实太难了。

四、投资决策

分析至此,永新在我心中的印象,很像伟星新材,也有点儿像汤臣倍健永新和伟星得益于在规模巨大市场中攫取利润最丰厚的市场份额,汤臣得益于选择了差异化的药房渠道。

但这些都不是别人无法复制的护城河,投资这样的企业让我不是很心安,所以我伟星一直没敢买,汤臣也只有4%的仓位。

如果一定要买永新,理由只有一个:最近几年来高达70%~80%的分红率,以及13~15PE之间估值对应的6%左右分红率。但是这个分红率,富森美也可以做到。

永新和富森美的对比优劣也都很明显:市占率极低的永新有更高的成长空间,确定性却差一些;躺着收租的富森美有更强的确定性,成长空间却很有限。

这个选择太困难了。不过,相对于成长性,我更愿意给确定性更多的权重。在现有估值水平下,我的决策是把永新排在富森美之后。确定性差一些的企业,不太适合我这种不太喜欢高频跟踪企业,随时去感知经营的变化懒人。

$永新股份(SZ002014)$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精彩讨论

坐着马车拾柴火2023-09-03 08:56

行业中重度太低:
1,下游包装,品类品种太多太多,要生产新品类需要资本投入
2,地域限制,要新建基地,需要新资本投入
3,产品只能以销定产
总之,我的意思是,你需要买新设备,来生产新品类。但这行业是以销定产,可能买来的新设备需要长时间才能使用。品类只能随着现有客户需要增加。
这有没有可能是集中度太低的天然屏障。

预言家S2023-09-06 11:56

18年5.9买的 当时13倍pe
持有5年后,每股分红2.25 10送2股一次后,股价涨到9块pe还是13
背靠消费,上市以来几乎每5年分红涨一倍,a股还有比这省心的股票嘛
这个股票的超额收益就是来自于某一年的财报不增长,不然的话就是年化10出头的水平

庶人哑士04-01 22:09

感谢分享
听上去是没有差异化的To B产品的共性问题,但为啥它家还是毛利率高而稳定呢?我看好像没有人把这个讲得很清楚。

胜己2023-09-05 22:05

这不就是 彼得林奇 所说的“同行都觉得它很行”的公司嘛 $永新股份(SZ002014)$

庶人哑士2023-09-05 20:07

奥瑞金前几年发现做金属包装生意好像没那么赚钱,尤其是红牛这个大客户业务不行了之后,就举牌买了永新20%多的股份,成为了第二大股东。所以它家的高管周啥来着忘了,就是奥瑞金实控人的公子。

全部讨论

2023-09-03 08:56

行业中重度太低:
1,下游包装,品类品种太多太多,要生产新品类需要资本投入
2,地域限制,要新建基地,需要新资本投入
3,产品只能以销定产
总之,我的意思是,你需要买新设备,来生产新品类。但这行业是以销定产,可能买来的新设备需要长时间才能使用。品类只能随着现有客户需要增加。
这有没有可能是集中度太低的天然屏障。

2023-09-06 11:56

18年5.9买的 当时13倍pe
持有5年后,每股分红2.25 10送2股一次后,股价涨到9块pe还是13
背靠消费,上市以来几乎每5年分红涨一倍,a股还有比这省心的股票嘛
这个股票的超额收益就是来自于某一年的财报不增长,不然的话就是年化10出头的水平

看看港股的康哲药业,10年来ROE都在20%以上,每年40%以上的利润分红,目前PE才7-8倍。
还有港股的互太纺织,ROE也是多年在20%以上,这两年可能受防疫影响,业绩有所回落。但确实堪称现金奶牛,每年大部分利润都分红,前几年每年每股分红6-7毛钱,目前股价才1.7港币左右,便宜的不可思议。

04-02 10:32

永新的主要优势是,最初他是一家港台企业,外资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习惯与港台企业合作,有了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商的光环,国内大型企业也与之合作。多年维持了最优质的客户资源,这才是买入它的理由。

永新股份

出于包材药品、食品安全性考虑,下游大客户不会轻易转换包装商,这可能是永新的隐形护城河。

2023-11-03 22:18

好好,点赞关注

2023-09-03 15:10

民营企业

我对永新的分析结论和你基本一致,从各个指标来看,公司是好公司,但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就只能拉到股票池里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