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资本化的迷思?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费用资本化对股东的意义

费用资本化主要包括研发费用资本化和借款费用资本化,前者多见于技术型企业如医药公司,后者多见于融资依赖型企业如房地产公司。无论是研发费用还是借款费用,都是企业为了交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而发生的营业成本。这里的分析只关注企业将其资本化的动机和对股东的影响。

通过资本化的方式,企业当期的部分营业成本被记入到资产侧,当期财报利润数据显得虚胖的同时交纳更多所得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分虚拟资产最终还是要转化为同等金额的营业成本,转化动作会对未来财期利润数据形成拖累并减少对应财期的所得税税额。与之对应,企业也可以选择不使用资本化手段,直接将其记录到费用发生的当期,让当期利润数据更加真实,并将对等金额的应纳税额延后到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再交给税务局。所得税同费用资本化产生的额外增量利润是如影随形的关系,额外增量利润是从未来时间节点抠出来的纸面利润,不造成现金流入,随之的所得税交纳确是实打实的现金流出。

企业选择费用资本化,一般动机是「增加当期纸面利润」,并通过利润增值撬动企业市值的额外增长,毕竟给十倍市盈率的话,额外的一亿利润反应到市值上会是十亿的增量。但对于不太关注资本市场情绪的内在价值投资者,这样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操作代价是提前支付了本可以零成本延期到未来交纳的所得税。作为个人可以代入下,如果你需要交纳十万的固定金额所得税,并可以选择即时交纳还是明年交纳,你会怎么选择?神经正常的投资者都会选择明年交纳,把这十万拿去理财白吃一年利息不香吗?总之,真正对股东负责的公司会尽可能减少对费用资本化的使用

万科的费用资本化

通过历年财报可以观察万科对费用资本化的态度:

2019年,万科实际利息支出合计 139.6 亿元,资本化比例为 41%

2020年,万科实际利息支出合计 158.4 亿元,资本化比例为 51%

2021年,万科实际利息支出合计 134.5 亿元,资本化比例为 50%

可以看出,相较同行业其他公司动辄 80%、90%、100% 的资本化比例,万科对借款费用的处理显得极其保守,这是万科追求长远利益的企业文化造成的。人天生具有动物的本性,有吃的想尽快拿到嘴里,竭泽而渔说的就是这点;如果要超越你的同类,一个简单的方式就是懂得延迟满足。在这场长跑比赛里,万科已经在起跑线阶段就积累了自己的胜势。(如果早明白这一点,我会在去年买入融创时考虑的更清楚些)

遗留的疑惑

1. 即然房企可以合法的进行 100% 借款成本资本化,若反其道而行之 100% 借款成本费用化是允许的吗?

2. 万科为什么将费用资本化比例设置在 50% 的区间?

3. 从长期股东的视角看,费用资本化行为可能产生提升企业内在价值的正面效用吗?

$万科A(SZ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