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1喜欢:6

记得有一段时间,雪球上的地产股(银行/游戏……等等)投资者,会将一些潜在的利空说成是“鬼故事”——现在回头看,这些“鬼故事”固然是真真假假,有些纯是吓唬人的,但似乎也有一些变成真的了?

全部讨论

滴滴

长春高新开始下跌时,说是要集采投资者都说不可能集采国家管你高不高又不是疾病,确定集采后又说那是粉针长高都不要走量的东西没啥影响,水针不可能集采。但集采后增长放缓又说集采的原因,最后水针也集采了。后来又说要有竞品了,投资者都说没啥用,长高优势明显谁选落后产品,现在竞品离上市越来越近了,大家又开始恐慌。后来金磊高危减持,大家说为了交税以后增持,今年离婚了大部分给媳妇自己就留了1个点。然后有人讨论生长激素天花板,大家都说照着发达国家还有巨大空间,但现在管理层都说增长局限发展别的突破口多元化。还有不担心生育率低到现在负增长的恐慌。就这样股价在“传闻”“非理性”声音中股价从500多跌到了100,不得不惊叹市场某种有效性。

04-28 10:48

现在想来
所谓市场上参与者对价格的发现可能是一个涟漪状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 有一部分聪明人和一些行业内的参与者朦胧的或者确定的看到了趋势 开始对股票进行买入或者卖出 这是涟漪的第一个⭕
慢慢的 行业的外围和不那么敏感的或者风险偏好没那么大的人也开始参与 这是第二个⭕
最后 谁都知道了 这第三个圈最大 但是涟漪的能量逐渐耗尽了
长城汽车 比亚迪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有人相信新能源车 有人买了新能源车 这是最早的那一圈涟漪 直到现在涟漪到了最外圈
乐普前几年是相反的 最早有人看到了集采的伤害 现在大家都看到了集采的伤害
$乐普医疗(SZ300003)$ $长城汽车(SH601633)$

01-23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