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策略|大势研判】继续强调科技成长是阶段性主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核心观点

回顾:19年12月14日年度策略于全市场率先提出《2020,周期重估》。12月21日《战略性看多周期核心资产》,12月29日《周期核心资产:将迎历史性重估》强调三大合力将推动周期核心资产重估。1月5日《继续看多周期核心资产》。2月2日《冲击是短期的,胜利终将属于乐观者》强调冲击是短期的,指数将走出“黄金坑”。2月4日《洗净铅华,科技再起》明确判断科技是阶段性主线。

展望:继续强调科技成长是阶段性主线

——开年首日大跌以来,科技成长引领下市场连续回暖,完全验证我们此前的判断。新年开盘前后,我们连续发布报告《冲击是短期的,胜利终将属于乐观者》、《为什么我们认为冲击是短期的?》强调冲击是短期急促的,指数将迎来修复、走出“黄金坑”。2月4日我们在报告《洗净铅华,科技再起》中再次指明“中短期重点在结构,科技成长成为阶段性主线”。至今,科技成长引领下市场逐步回暖,创业板指甚至再创新高。

——为何疫情冲击下,市场仍表现出较强韧性? 1)本次疫情带来的情绪冲击在春节期间经历了持续发酵、酝酿、累积,因此在节后带来的冲击更加集中、剧烈。相应的,调整节奏也将更加急促,压力在首个交易日被充分释放。2)近期监管持续释放暖意,明确对实体及资本市场市场的呵护。3)外资巨幅回流,对市场形成支撑。4)短期调整后,A股市场风险溢价再次回到高位,从中长期看已具备较高安全边际。

——再次强调中短期重在结构、三重驱动下科技成长仍是阶段性主线。1)风险偏好驱动:参考03年非典疫情,当疫情缓和市场反弹时,风险偏好是行情主线,TMT成为反弹主力军,涨幅远超大盘。因此随着疫情对情绪冲击缓解,风险偏好修复同样将引领科技成长获取超额收益。2)流动性驱动:近期监管持续释放暖意,明确对实体及资本市场市场的呵护。流动性充裕之下,对分母端更敏感的科技成长板块也更为受益。3)景气度驱动:在基本面层面,科技成长同样具备较强支撑和景气度优势。从细分行业的情况来看,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率大于50%的行业中,最近两期连续改善的行业主要有电源设备、互联网媒体、消费电子、半导体等,科技成长景气度明显占优。

——中长期大逻辑并未改变,慢牛继续,周期核心资产重估继续。中长期,疫情是阶段性冲击,待疫情平抑,市场仍将回归自身逻辑。政策持续宽松+逆周期调节强化+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下,市场长期稳步向上,周期核心资产重估也将继续。

投资策略:科技成长是阶段性主线,关注科创板

——科技成长:重点关注电新、电子、计算机等行业。

——科创板:随着科创板持续扩容、重仓科创板基金越来越多,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看好科创板成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周期核心资产:政策逆周期力度持续加码,后续随疫情缓和复工复产加速,经济回归正轨。周期核心资产价值重估仍将继续。

风险提示:1、疫情发展超预期;2、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

报告正文

回顾:19年12月14日年度策略于全市场率先提出《2020,周期重估》。12月21日《战略性看多周期核心资产》,12月29日《周期核心资产:将迎历史性重估》强调三大合力将推动周期核心资产重估。1月5日《继续看多周期核心资产》。2月2日《冲击是短期的,胜利终将属于乐观者》强调冲击是短期的,指数将走出“黄金坑”。2月4日《洗净铅华,科技再起》明确判断科技是阶段性主线。

策略展望:继续强调科技成长是阶段性主线

1、开年首日大跌以来,科技成长引领下市场连续回暖,完全验证我们此前的判断。新年开盘前后,我们连续发布报告《冲击是短期的,胜利终将属于乐观者》、《为什么我们认为冲击是短期的?》强调冲击是短期急促的,指数将迎来修复、走出“黄金坑”。2月4日我们在报告《洗净铅华,科技再起》中再次指明“中短期重点在结构,科技成长成为阶段性主线”。至今,科技成长引领下市场逐步回暖,创业板指甚至再创新高。

2、为何疫情冲击下,市场仍表现出较强韧性? 1)本次疫情带来的情绪冲击在春节期间经历了持续发酵、酝酿、累积,因此在节后带来的冲击更加集中、剧烈。相应的,调整节奏也将更加急促,压力在首个交易日被充分释放。2)近期监管持续释放暖意,明确对实体及资本市场市场的呵护。3)外资巨幅回流,对市场形成支撑。4)短期调整后,A股市场风险溢价再次回到高位,从中长期看已具备较高安全边际。

3、再次强调中短期重在结构、三重驱动下科技成长仍是阶段性主线。1)风险偏好驱动:参考03年非典疫情,当疫情缓和市场反弹时,风险偏好是行情主线,TMT成为反弹主力军,涨幅远超大盘。因此随着疫情对情绪冲击缓解,风险偏好修复同样将引领科技成长获取超额收益。2)流动性驱动:近期监管持续释放暖意,明确对实体及资本市场市场的呵护。流动性充裕之下,对分母端更敏感的科技成长板块也更为受益。3)景气度驱动:在基本面层面,科技成长同样具备较强支撑和景气度优势。从细分行业的情况来看,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率大于50%的行业中,最近两期连续改善的行业主要有电源设备、互联网媒体、消费电子、半导体等,科技成长景气度明显占优。

4、中长期大逻辑并未改变,慢牛继续,周期核心资产重估继续。中长期,疫情是阶段性冲击,待疫情平抑,市场仍将回归自身逻辑。政策持续宽松+逆周期调节强化+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下,市场长期稳步向上,周期核心资产重估也将继续。

投资策略:科技成长是阶段性主线,关注科创板

——科技成长:重点关注电新、电子、计算机等行业。

——科创板:随着科创板持续扩容、重仓科创板基金越来越多,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看好科创板成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周期核心资产:政策逆周期力度持续加码,后续随疫情缓和复工复产加速,经济回归正轨。周期核心资产价值重估仍将继续。

科技成长是阶段性主线

疫情冲击,短期市场大幅波动,风险偏好是核心。与本次疫情类似,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的非典高峰期,同样出现了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对于疫情的担忧成为市场主要矛盾。除了医药及部分高景气行业具备明显抗跌性外,大部分板块集中调整。但随着各项应对措施及时落地,从5月中旬开始,非典逐步得到控制并进入到疫情缓和期。此时,风险偏好明显修复,并同样成为引导行情的主线。


因此,随着后续疫情逐步缓和,预计风险偏好将进入修复期。市场将有望走出黄金坑迎来反弹。并且结构或将成为决定超额收益水平的重点。我们认为三重驱动力将引领科技成长率先走出调整:

1)风险偏好驱动:参考03年非典疫情,当疫情缓和市场反弹时,风险偏好是行情主线。而受风险偏好提升影响更大的电子、计算机、传媒等行业成为反弹主力军,涨幅远超大盘我们认为,随着本次疫情进入缓和期后,风险偏好修复同样将引领科技成长获取显著超额收益。


2)流动性环境驱动:其次,近期监管持续释放暖意,明确对实体及资本市场市场的呵护。流动性充裕之下,科技成长板块也更为受益。近期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密集发声,明确要求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持疫情防控时期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从而,对分母端更为敏感的成长股将更为受益宽松的货币环境。

3)景气度驱动:在基本面上,科技成长同样具备较强支撑和景气度优势。从2019年业绩预告的情况来看,2019年四季度创业板业绩将大幅反弹,相对主板业绩优势显著。具体来看,创业板剔除温氏股份、乐视、宁德时代、坚瑞沃能和光线传媒后,四季度业绩增速预计为48.8%,较三季度的7.0%回升41.7个百分点;创业板指四季度业绩增速预计为5.9%,较三季度的-8.4%回升14.4个百分点;创业板权重股(总市值占比前20个股)4季度业绩增速预计为53.4%,较三季度的40.5%回升12.9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的情况来看,截至1月24日披露率大于50%的行业中,最近两期连续改善的行业主要有电源设备、互联网媒体、消费电子、半导体、环保及公用事业等。因此,整体来看,科技成长细分领域景气度持续向好。



科创板将成为未来重要“主战场”

科创板指数领跑全球主要指数,超额收益显著。截至2020年1月,科创板顺利运行已满7个月,根据科创板已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编制的科创板指数(以流通股本为权重按帕氏指数加权计算编制,其中新上市标的满5个交易日后予以纳入,2019年7月30日为指数基期)对科创板业绩加以跟踪。科创板指数取得显著超额收益,并领跑全球主要指数。截至2020年2月7日收盘,科创板指累计涨幅达到30.47%,同期深成指和沪指累计涨跌幅仅分别为13.78%和-1.93%。对标海外,科创板投资收益也显著优于美股三大股指,同期纳斯达克、标普500道琼斯工业指数区间累计涨跌幅仅分别为17.08%、12.26%和9.36%。


公募目光已经投向科创,国内机构抢筹正在逐步上演。科创板上市首个季度,公募基金目光即开始投向科创板,澜起科技南微医学在2019Q3就已步入部分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行列,而最新的2019Q4公募基金持仓数据显示,步入前十大重仓行列的科创板标的已经扩展至19只,而且科创板持仓市值相较三季度已大幅提升,持仓占比自2019Q3的0.09%已经扩大至2019Q4的0.44%。截至2019年底,已有281只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涉及了科创板标的,国内机构对科创板标的的关注度正逐步提升,科创板块的抢筹正在上演。


股权融资大时代,科创板迎来历史性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动能正逐步由资本驱动向科技驱动倾斜,而科创板正肩负着疏解科创企业融资难的历史重任。参照海外经验,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将成为经济转型期的有力支撑,况且我国融资结构长期面临股权融资占比不足5%的局面,发展潜力巨大。未来我国将迎来股权融资的大时代,科创板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

聚焦科技创新,科创板正在快速崛起。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公司成功上市以来,科创板IPO占比持续攀升。截至2020年2月7日,科创板IPO企业数目占比已突破了50%,科创板正在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增量的“主力军”。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板企业集中分布于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医药生物,前4大行业占比达到78%,而且此类行业的公司IPO也基本集中于科创板,其中医药生物公司IPO自7月22日以来已全部选择登陆科创板,另外3个行业科创板占比也均达到50%以上。未来,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和医药生物等行业的科创新秀有望云集于此,科创板将成为此类行业投资的重要战场。


综上,未来将是股权融资大时代,而科创板也将迎来历史性机遇。未来科创板的企业数量、权重占比和板块地位均将持续提升。与此同时,科创板将吸引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参与,未来势必将成为A股的“主战场”之一,也将成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战略性配置周期核心资产

周期估值体系有待“拨乱反正”,龙头普遍折价。根据我们《新策论》系列报告提出以美日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中优质公司、龙头公司享受估值溢价,当前A股估值体系正在经历“拨乱反正”。消费、科技等行业龙头已逐步从折价走向溢价,而多数周期行业估值“拨乱反正”仍未开始,龙头普遍折价。无论是行业市值前20龙头组合还是行业最大龙头,周期龙头相对行业普遍折价,伴随周期龙头估值体系重塑,未来有望迎来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我们一直强调,机构化、国际化大趋势下,A 股正经历的不是简单轮回,而是历史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A 股的估值体系将逐步与国际接轨、与历史脱轨。因此需要我们打破历史估值框架的束缚,横向(国际)估值比较将比纵向(历史)比较更有意义。业绩稳定、高 ROE 行业龙头将持续享受估值溢价。A 股消费龙头估值体系率先完成与国际接轨,但与美股相比,A 股周期核心资产仍具备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从 PB-ROE 角度,对比中美周期龙头估值水平。A 股龙头估值相对较低,部分盈利更优,尤其是能源、建材、建筑、地产行业。便于中美对比,采取 GICS 行业分类。

能源行业:A 股龙头估值低,部分盈利更强。中国神华 PB 估值低于美股龙头、且 ROE优势显著;中国石化中国石油 PB 估值低于美股龙头。


建材行业:A 股龙头估值合理,盈利更强。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东方雨虹估值与美股龙头接近,但是 ROE 远高于美股龙头,估值吸引力更强。


建筑行业:A 股龙头估值合理,盈利更强。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估值远低于美股龙头,且 ROE 有优势,估值吸引力更强。

地产行业:A 股龙头估值较低,盈利更强。华夏幸福万科 A、招商蛇口保利地产估值远低于美股龙头,且 ROE 更高,估值吸引力更强。

电气设备行业:A 股龙头匹配度与美股相近。 化工行业:A 股龙头估值合理,匹配度与美股近似。A 股化工龙头估值与盈利均居于中等水平

机械行业:A 股龙头估值低、盈利低,匹配度与美股相近。潍柴动力三一重工估值较低,但 ROE 也较低。

纸业行业:A 股龙头估值低、盈利中等,匹配度更优。山鹰纸业太阳纸业晨鸣纸业估值较低,其中山鹰纸业、太阳纸业 ROE 均处于中等水平,估值较美股吸引力更强。

航空&铁路行业:A 股龙头估值低、盈利低,匹配度与美股相近。

物流行业:A 股龙头估值合理、盈利中等,匹配度与美股相近。

金属、非金属与采矿:大部分 A 股龙头估值偏高。宝钢股份估值偏低,盈利与估值匹配更具吸引力。其他龙头估值偏高。

过去几年,部分周期龙头正在经历“周期蓝筹化”,我们已经看到,盈利稳定性成为提升估值的关键。

海螺水泥为代表,伴随经济波动收敛与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其盈利增速波动下降、呈现稳健增长的“蓝筹化”特征。即使 2018 年业绩增速遭受冲击,但 ROE 水平仍维持高位,其估值也率先迎来修复。

而以中国神华为代表的大多周期龙头,估值尚未迎来修复。公司在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领域皆为行业翘楚,具有极强竞争力。受益于“煤电化路港航”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纵向一体化优势,即使在煤价下行周期中,业绩底部依然明确,19Q3单季净利润创近 6 年新高,抵御风险能力强劲。公司充裕现金流、低估值、高分红,但估值仍处低位。未来类似中国神华的周期龙头也或迎来估值的“拨乱反正”。

而未来伴随经济波动收敛,盈利企稳将推动更多周期股迎来估值提升。一方面,经济企稳、波动收敛下,未来将涌现出更多业绩稳定、现金流稳定的周期个股。另一方面,存量经济下盈利将进一步向龙头集中,周期龙头估值修复空间更大。

随着盈利趋稳,周期股“低估值陷阱”的担忧也将逐步缓释。为何此前周期估值持续走低、重估乏力?主要由于投资者普遍担心经济下行趋势或带动周期其盈利加速向下、从而陷入“低估值陷阱”。而近期,随着经济数据回暖,央行连续调降政策利率、以及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市场对于后续经济企稳的预期升温。因此周期“低估值陷阱”有望逐步解除,至少是阶段性缓解,有望推动周期股估值修复。


本周市场表现回顾


市场资金面状况

全球主要市场表现

风险提示

1、疫情发展超预期。本文在分析中很大程度上参考03年非典疫情的发展历程。后续存在新冠疫情超预期发展,并持续冲击经济和市场的风险。

3、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若后续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导致市场基本面恶化,将直接冲击市场。

来源:国盛证券

$创新ETF(SZ159987)$ $万科A(SZ000002)$ $赣锋锂业(SZ002460)$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货币基金不等于银行存款,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