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卓越公司系列 - 唯品会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4回复:56喜欢:147

寻找卓越公司系列中对每一个股票的分析,会首先从报表开始,用数字了解它的经营现状和过去的资本配置,再通过竞争优势商业模型,判断未来的趋势,最后用投资框架进行打分。

股东回报本应该是最后的一小部分,但这点现在越来越引起国内投资者的关注,所以作为第一章去展示,不满意,后面就不重要了。

一、股东回报

唯品会自2012年上市,除了IPO初期募资10亿人民币(后文货币单位全部为人民币),最主要就是2017年在困境中向腾讯京东定向增发56亿。而在回购方面,2015-2016年回购8.4亿,2011年19亿,2022年63亿,2023年前三季度53亿。回报融资几乎200%,对股东的资本回报可以说是慷慨。

至于债务方面,公司一直保持净现金运营,债务负担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不需在意。

二、资本配置

基于公司财务报表,总资产622亿,其中近半是固定资产270亿,由总部大楼,各区域仓储物流中心,和16个城市的杉杉奥特莱斯构成。

现金和货币资产188亿,短期投资近年来越来越少了,可见也不敢买理财了,这是好事。但是,这占市值三分之一的现金,闲置在账上,如果能尽快分给股东,就更好了。

总的来看,200亿投入资本,在过去12个月创收1000亿,利润70亿,ROIC 35%。

而且唯品会拥有优秀的负现金周转率,业务的增长不仅不会过多占用资金,而且还会创造现金,近五年利润向自由现金流的转化超过100%,这也是为什么公司能积累如此多现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竞争优势

唯品会在中国占据了零售行业一个独特而小众的赛道,品牌特卖。它帮助品牌方精准连接想要品牌产品但支付意愿较弱的客户,满足他们的性价比需求。

一方面,是客户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要,谁不想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另一方,品牌永恒的库存问题,在季节转换和新品推出的过程中,难免有还没卖出的旧品存货,留着占用资金,打折促销虽然有效,但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需要一个其他渠道,将这部分产品快速倾销。这个方式能掩人耳目,隔绝品牌的日常消费者,只面对那些愿意低价购买的人群,这就是特卖渠道。而且,即使没有库存,不少品牌方依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额外的销售渠道,它会针对此处客户性价比需求上线专供的次优产品。

其价值的证明就体现在商家数,用户数和用户的消费频次的上升,而且98%订单由重复消费者购买,充分展现了它的可持续性和确定性。正如其策略目标,当一位顾客3次在这里买到的产品是最具性价比的,用户心智已然形成,不太会再去看其他平台。

四、公司价值

第一个问题,此公司是否真为消费者提供价值,而且有理由继续存在10年?

前半部分由上一章已经回答了,答案是肯定的。而后半部分,比较复杂。

零售,是查理芒格口中“该死的零售”,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生活习惯的变化,技术的进步,都会导致消费场景的转移,从街边小店,到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场,又回到品牌直营店,从沃尔玛一般的大商超,到仓储会员的Costco,和小而精专注自营的Aldi,更别说互联网带来的电商,除了所有零售公司都试图在线上场景抢到一席之地,也进化出工厂直达的拼多多和网红主播自创带货的新模式。

所以,这个问题是有一点不确定性的,5年前人们认为电商已然饱和,而拼多多异军突起。但是,我们有很多数据可以用来追踪零售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即使唯品会开始下行,也可以提前警觉。

第二个问题,以五年为尺度,公司的价格是否便宜?

从趋势来看,唯品会的商业模式成熟且稳步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提高, 在不断创造现金并用于回购。公司目前估值9xPE, 如果能保持个位数的有机增长和这几年的回购力度,那即使估值没有提升,也至少是五年翻倍的回报。

(鉴于此股在美国上市,请结合自己对极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残值=0=,使用条件概率计算预期收益)

五、投资框架

再重新回看Overlook Investment的投资框架,并逐项进行打分,唯品会获得综合评分:A,价值评分7.5。

(这是此打分系统下的第一个公司,还处于不断调参中,很可能出现前后违和的情况,请酌情参考)

$唯品会(VIPS)$

精彩讨论

仓又加错-刘成岗01-24 09:56

这个生意简单总结一句话就是:C端同时满足了用户好和省这对看似矛盾的需求,并因为B端品牌对尾货渠道区隔的天然需求及匹配该需求的买手使得大电商平台无法入侵。$唯品会(VIPS)$

老韭菜做梦想自由01-24 10:38

稍微有点不一样的看法,不是平台电商无法入侵,而是平台电商难以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来大份额的战略,实际上这些平台上都有商家进行尾货销售,分量也不少。具体原因大概是品牌商绝大部分都不是自营,而是分销体系。分销体系下,品牌商把自己的产品都尽快的卖给分销商,这样当产品过季等各种原因滞销的时候,品牌上自己和分销商都有很大滞销产品,品牌商大部分也不会把分销商的产品收回去(需要花费自己的现金流和人力来搞这个事情),他们为了尽快的回笼资金等原因,就会尽快的把滞销货物卖出去,这时候就需要卖手一个个的去掌握信息、渠道了,这时候平台电商压根就没办法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平台电商的小商家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能拿一些活,但是跟唯品会这种专业的大量的买手去比,竞争优势肯定是要差一些的。也许这种分销体系才是核心原因。

仓又加错-刘成岗01-24 08:40

很好的分析

Eclipse-X02-29 11:37

2023Q4,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2.3%至4850万,活跃用户平均单数同比增长5.5%至4.8。2023全年回购7.7亿美元,宣布2024年4月发股息2.5亿美元。当前市值106亿美元。$唯品会(VIPS)$

一朵喵02-22 19:00

感谢分享。

全部讨论

很好的分析

02-29 11:37

2023Q4,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2.3%至4850万,活跃用户平均单数同比增长5.5%至4.8。2023全年回购7.7亿美元,宣布2024年4月发股息2.5亿美元。当前市值106亿美元。$唯品会(VIPS)$

01-24 11:01

很好的分析。还有一个点可以讨论,为什么收购线下奥莱?从ROIC看,线下肯定不如线上,135亿资产只实现了不到3%的运营利润。可能更多从竞争格局考虑的,有研究的发表下意见?

01-24 09:54

京东是大股东可能不会抢,阿里的商家不会在同一平台上卖折扣货,剩下拼多多了,如果拼多多也做折扣的话,那么唯品会压力就很大,或者拼多多消灭品牌的生意模式,对品牌折扣都是利空? 因为性价比更高?

“200亿投入资本,在过去12个月创收1000亿,利润70亿,ROIC 35%”这个是怎么算出来的,麻烦知道的解答一下

02-22 19:00

感谢分享。

02-22 16:54

总的来看,200亿投入资本,在过去12个月创收1000亿,利润70亿,ROIC 35%。

前几年看好拼多多,它解决了其它购物平台没有解决的问题:找便宜货难、退货难、免运费难,特别是农产品销售难,因此得到国家鼎力支持。唯品会出发点很好,可惜为了销量“品”质逐渐往下走,已不在唯品会买低品质折扣货,也不看好它的发展。

01-24 08:49

股东回报做的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