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一周观点前瞻!分析师给出板块布局策略[22/12/19]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信证券-《A股策略聚焦:政策博弈退潮,静待业绩接力》

全面修复行情仍处于观察适应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定调后,政策预期博弈退潮,疫情成为核心观察变量,预计本轮疫情流行期将在明年1月达峰,2月经济将快速恢复,在此期间市场仍将以存量博弈特征下的短期交易为主导,波动依然较大;建议围绕医药医疗、地产产业链和出行链三条内需主线均衡配置,并关注政策定调积极的数字经济主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定调后,政策预期博弈退潮。

1)总量政策以内需为抓手稳增长,符合市场预期。首先,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为5%左右。其次,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明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发挥更大作用,预计流动性在疫情高峰期过去后将回归常态;财政政策方面,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意味着明年财政总支出规模还将保持扩大趋势,发挥积极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再次,会议明确将内需作为稳增长抓手,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这基本符合市场前几周交易的预期。最后,消费方面,会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等相关消费;基建方面,预计未来将吸引更多社会投资进入相关领域,依旧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2)结构性政策六大看点值得关注。①会议着重强调支持民营经济与深化对外开放,篇幅多、措辞强、方法实,有助于缓解“预期转弱”的压力,提振民营企业信心。②旗帜鲜明支持数字经济和平台企业发展,平台经济监管转为常态化监管。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④产业政策强调发展与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⑤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包括改善就业、扩大医疗资源等;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跻身国家战略。

⑥继续乘风破浪,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物价不稳、就业不稳、规模性返贫等经济金融民生风险。

3)实际目标导向下,地产政策依然有发力空间。会议依然强调“房住不炒”,我们认为,当前房地产政策的重心在防风险,即避免房地产金融体系进一步爆雷,避免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避免政府性基金收入不断下滑,避免房地产继续陷入“销售-交付-信用”的恶性循环之中。政策本身既重视需求侧,也重视供给侧,既要实现保主体,也要实现保市场,既要强调房地产市场稳定经济增速的作用,又要重视房地产市场对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巨大意义。我们预计对房地产企业将继续加大流动性支持和预期管理,尽管还有部分存量房地产困境主体需要解决展期和违约之后的保交付问题,但新的信用暴雷事件发生概率将明显降低;同时,对自住购房需求的正面引导和释放有助于推动整个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预计2023年全年新房销售同比增长4.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0%,在2023年二季度之后开始明显修复。

疫情成为核心观察变量,其对经济影响明年1月达峰,2月经济将快速修复。

1)综合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趋势判断,预计本轮疫情峰值在明年1月达峰。政策预期博弈交易退潮后,国内疫情将成为市场观察适应期关注的核心变量。以高频数据判断,人流方面,主要城市拥堵指数降幅扩大,地铁客运量降幅也在扩大,但部分一线城市已“先进先出”,广州和北京的地铁客运量已从本轮底部反弹。物流方面,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最近两周从76.5的低位恢复至89.4,但距离过去两年同期的120左右还有差距。

兴业证券-《2023年A股资金面展望:走出存量博弈,迎接增量入市》

投资要点

引言:2022年以来,市场并不缺钱,但市场的极端波动、风险偏好的剧烈收缩导致资金面呈现显著的存量博弈。岁末年初,投资者普遍关注:明年市场资金面能否好转?增量资金来自何方?因此,本报告系统性梳理了公募、私募、保险、北上、两融、产业资本、银行理财等10类资金今年以来的演绎情况,并对2023年各类资金的流入情况进行展望,供投资者参考。

2023年资金面展望:

2023年的资金面有望好转,逐步走出存量博弈、迎接增量入市。年初以来,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国内疫情等内外扰动不断,市场大幅波动、风险偏好收缩,市场资金面呈现显著的存量博弈。展望2023年,内外扰动因素边际缓和,股市资金面也有望走出存量博弈,迎来增量资金入市。一方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新发规模有望逐步放量,外资流入规模也或将迎来边际提速;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理财资金权益仓位提升的空间较大,明年存量资金仓位抬升也将贡献重要增量。

10类资金——2023年流入展望:

一、公募基金:收益率改善,发行回暖

随着业绩有望回暖,预计基金发行端将逐步放量,公募基金仍会是市场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全年偏股基金新发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

二、私募基金:发行回暖,仓位回升

私募基金存量仓位回补和发行回暖有望带来双重增量,预计全年规模扩容4000亿元。

三、保险资金:仓位有望底部回升

保险资金的稳定扩张叠加权益仓位提升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重要增量,预计权益规模扩容4500亿元。

四、北上资金:内外扰动缓解,流入有望提速

预计北上资金流入A股的步伐回归常态,全年预计净流入2400亿元。

五、ETF:发行预计维持较高水平

预计2023年股票型ETF的规模扩容达到2000亿份左右。

六、银行理财:权益仓位回升,流入有望加速

预计权益仓位抬升有望成为理财资金流入A股市场的重要增量来源,理财产品股票持有规模预计扩容1900亿元左右。

七、两融资金:风险偏好回暖有望驱动两融回流

预计两融资金流入A股市场的规模回升至1200亿元左右。

八、养老体系:预计稳定贡献千亿增量

预计社保基金稳步贡献260亿元增量;预计年金扩容为A股市场贡献766亿元增量;预计养老金有望为A股市场贡献189亿元增量。

九、散户:新增投资者数量预计达1560万人

预计2023年新增投资者数量达到1560万人。

十、产业资本:预计2023年解禁压力环比回落

预计2023年全年解禁市值达到42000亿元左右,净减持规模3823亿元。

风险提示:1、历史经验和指标可能存在失效风险;2、不同区间统计可能存在结论差异风险;3、因数据不完备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的风险

国盛证券-《市场回顾(12月3周):经济仍弱,交易降温》

一周要闻点评:经济基本面仍显弱势,市场热度明显降温。

本周A股市场较为弱势:防疫政策优化带来的情绪提振边际弱化,同时11月社融低于预期、经济延续回落反映国内基本面仍弱,市场整体的交易热度明显回落。结构层面看,上周中央与地方防疫政策优化均逐步落地后,消费复苏预期持续改善,本周消费板块继续领涨,而赛道股与上游资源集体走弱,对大盘特别是双创板块造成了明显拖累。

宏观要闻:1、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11月新增信贷1.21万亿、新增社融1.99万亿,均同比少增且略低于市场预期。

2、美国11月CPI同比连续5个月回落,核心CPI同比年初以来第二低。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4、美联储12月FOMC会议加息50bp,大幅下调经济预测,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预计2023年将再加息75bp,并且不会降息。

5、11月经济进一步探底,消费下滑幅度超预期,地产销售跌幅扩大,制造业投资回落,基建投资增速逆势提升,工业、服务业生产均放缓。

A股行情复盘:A股调整,必需消费和其他服务占优。

指数与风格:指数全面收跌,上证50沪深300相对抗跌。风格表现来看,必需消费和其他服务、大盘、中市盈率和亏损股占优。

行业表现:多数下跌,社会服务、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涨幅居前,防疫政策优化逐渐落地,对消费复苏预期产生较强提振。

领涨指数:近20日上证50占优,食品饮料房地产、银行领涨。 估值跟踪:A股估值回升,行业估值分化程度小幅扩张。

海外行情回顾:全球股市多数下跌,A股表现居前。

全球股市:股指多数下跌,越南证交所、澳洲标普200和沪深300占优。 美股市场:指数全面下挫,能源、公用事业和工业较为抗跌。 港股市场:指数全面下跌,行业仅能源业、综合业与电讯业收涨。

大类资产表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海内外风险偏好回落。

绝对表现:商品价格多数下跌,仅原油价格上涨,美债利率回落,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人民币汇率贬值。

相对表现:中美利差、德美利差均收窄,海内外风险偏好回落。

风险提示:海外波动加剧;宏观经济政策超预期变化;监管政策超预期扰动。

安信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新开局、新气象、新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新开局、新气象、新发展

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我们认为,经济的量和经济的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经济在量上的合理增长和在质上的逐步提高是相互联系的,全社会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形成共识以后,经济运行在量上的总体回升,会促进质上的稳步改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我们认为,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怎样实现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需要的经济发展,这是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回答好的根本问题。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经济体系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稳步实现创新驱动、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方式,是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根本途径。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招商证券-《招商研究一周回顾》

招商研发宏观组与策略组重要观点回顾摘要:

宏观组。

1。关键政策窗口期来临,警惕预期波动。1)政治局会议有两点关键变化。第一,不再强调坚持动态清零,防疫的重点转为优化防疫措施,并将此作为明年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之一;第二,对房市未着一墨,表明一方面房地产不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政策优化,决策层判断政策效果有助于保民生和释放风险。2)防疫优化日渐明朗,“回家过年”可期。12月7日“新十条”出台,包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跨地区流动不再查验核酸,“应检尽检”转为“原检尽检”等都标志着防疫大幅放松。一般来说,疫情爬坡期为1个半月,国内本次疫情在11月中旬开始,预计元旦后迎拐点,“回家过年”可期,也有助于消费的逐步打开。3)警惕短期波动。当前国内资产价格主要受强预期主导,需要关注的是,明年1-2月是数据真空期,强预期得不到经济数据的验证。若国内疫情阶段性显著恶化,可能会造成资产价格的波动。

2、货币政策展望:降息必要性提高。过去十年,央行实施降息往往面对着类似的宏观环境:(1)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有待进一步提升(2)PPI 同比处于负区间(3)经济增速低于某一关键值。当前宏观环境跟此前三轮所处的环境有相似之处。按照央行的表述,下一步的政策逻辑依然是引导实体经济信贷成本进一步下行。那么,央行或需要首先帮助商业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从货币政策工具上来看,降息是最直接的手段。

策略组。

1、A股有明显的春节效应,以春节为分水岭,A股多从节前上证50占优演绎为节后中小成长占优。春节前,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稳增长预期升温,市场往往演绎大盘蓝筹风格;春节前流动性相对削弱,叠加市场对于中小成长更高的盈利预期易在年底被证伪,导致中小成长的压力更大。而春节后,政策预期落地进入复苏观察期,中小成长业绩披露落地,进入业绩真空期和下一年的新预期形成阶段,市场开始重新憧憬新一年的高增长,调整的中小成长利空落地而反弹。春节后流动性相对更充裕,有利于中小成长表现。

2、综合以上来看,疫情放开之后,亚洲地区如日本、越南、中国台湾GDP增速有明显改善;工业生产表现不一;消费市场除香港外3-6个月内均有不同幅度的反弹,尤其餐饮、旅游等前期受损严重的领域。考虑到我国当前防疫正逐渐放开,后续经济增速及消费有望较大幅度恢复,资本市场来看,结合其他国家地区的经验,前期推荐关注医疗保健、必须消费板块,更长时间维度可选消费、通信科技有望取得较好收益。

海通证券-《借鉴美股:A股如何更平稳运行?》

核心结论:①近年来A股波动性有所下降,但是仍比美股高,2005年来沪深300年振幅均值为72%,标普500为33%。②为降低市场波动,融资端通过全面注册制提高融资主体多元化,平滑周期波动,完善退市制度促进股市生态平衡。③投资端需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提高银行理财、保险、社保等长期资金的权益规模,鼓励更长封闭期的公募基金发行。

对比美股,A股波动较大。近年来A股年度振幅下降,但是对比美股仍偏大。统计2000年以来A股数据,我们发现主要指数的振幅(区间最高价/最低价-1)逐步下降,今年以来沪深300振幅为42%,而2002年以来均值为66%。但是,对比美股,A股波动幅度仍较大。统计1900年以来美股数据,我们发现美股振幅低于A股,今年以来标普500指数振幅为38%,而2000年以来均值为33.5%,1928年以来均值为34.0%。进一步从牛熊周期视角看,A股的波动远高于美股。除了年度视角下A股波动很大以外,牛熊周期视角下,A股波动也比美股更大。以上证综指刻画,1991年以来A股已经经历了五轮“牛市-熊市-震荡市”周期不断交替的过程,目前处在第六轮牛熊周期中。从时间上看,A股一轮牛熊周期为5-6年,而美股光牛市平均下来就12年,算上震荡市和熊市后,美股一轮牛熊周期近20年,A股的周期轮回节奏更快。

融资端:融资结构多元化 &执行退市制度。通过全面注册制提高融资主体多元化,反映实体经济结构变迁。对比中美上市公司结构,A股中金融和周期行业占比较高,而美股中科技和消费占比较高。从2021年净利润占比看,A股金融+周期占比为68%,科技+消费为18%,而美股金融+周期为42%,科技+消费为49%。从最新总市值占比看,A股金融+周期占比为32%,科技+消费为44%,而美股金融+周期为25%,科技+消费为61%。长期以来,美股消费和科技行业占比高得益于美国经济结构消费主导和推行注册发行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保障市场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建立起多层次市场体系,持续优化IPO流程,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退市制度迟迟未推进,A股上市公司家数大幅增长。按当年退市数量与上市公司总数之比衡量退市率,2010年以来美股历年平均退市率已经达到7.1%,而同期A股仅0.25%。

投资端:培育机构投资者。相对美股,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偏低。对比美股, A股长期以来投资者结构中散户占比偏高,而机构投资者占比偏低,从交易特征看散户投资者换手率高而机构投资者换手率低,这就导致A股市场波动性比美股更高。近年来我国监管层正在积极引导长线资金进入A股,助力培育机构投资者。10月2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这是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举措。其他引导长线资金入市的举措仍需进一步推进,比如:首先,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配臵权益比例仍可进一步扩大。其次,对于投资表现亮眼的社保基金,可以考虑通过国有资本划转的方式来扩大社保基金的资产规模。最后,鼓励更长封闭期的封闭式公募产品的发行同样有利于引导资金进行长线投资。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冲突加剧引发市场调整,美联储加息节奏超预期。


以上内容由萝卜投研app整理发布,专业研报尽在萝卜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