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0
回复@forcode: 出于爱好大学看了一些城市规划的书。拿美国为例,咱还在清朝时纽约已经普遍建起摩天大楼,所以积累很多研究成果。实践证明高层建沦落成贫民窟的概率非常大,另外数据也显示楼层只要超过五层(层数有点忘了)对人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成长中的住宅分别经历过乡村独栋(民国建筑)、四户联排安置房(村里帮忙盖,四户人家并一横排)、海员安置小区(总7层,一层俩户)、商业广场边的高层小区(总25层,一层八户)。独门独栋的幸福感真的最佳//@forcode:回复@言一的星辰大海://三联生活周刊:高层住宅贫民窟的现象在国际上出现过吗?尹稚:这个现象在国际上曾经大规模出现过。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一些国家曾经把社会底层的人高度聚集安置在超级社区。这些社区都建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其实降低了这类人群在经济链条中的就业可能性。通俗点说,如果住宅是穷人、富人混居模式,哪怕低收入人群从事家政服务小时工,都能挣到钱。而当低收入人群必须坐地铁转公交,长距离跋涉才到有雇佣市场的地方时,他们挣钱能力实际在下降,而不是提升了。第二个是对低技能劳动者而言,过度聚集会带来社会反抗的同质性效应,就是说这样的社区更容易“培养”反社会心态。综合起来,西方当初按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高层住宅区很多都变成了社会最不安定的、犯罪率最高的社区。
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本身的结构强度因荷载的需求是高于居住类的。无论是楼面荷载的定额,还是结构标准,都远高于住宅楼,所以它做内部功能性改造的可能性很大。比如一家商场开不下去了,可以改成办公楼,办公开不下去了,把轻隔断打掉后形成大空间,可以做教育或别的业态。这种功能性改造的可能性很大的建筑,一般不会选择废弃。旧的业态走了,新的业态进来就行了。
三联生活周刊:不同城市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一样,这些三四线城市,包括县城的大密度高层住宅楼,相比于一线城市,会不会面临的问题更多?尹稚:肯定会更多。城市越小,它的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就越弱。比如说供电的故障率,一个大都会城市的电网保障度一定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说,高层住宅除了个别维修段定点定时关闭,其余时间段不会停电梯。但是国内很多小型城市的电网安全度没那么高,如果再出现点其他的短缺,电梯三天两头停,会给居民造成很多不便。另外,三四线城市的高层住宅面临更多的偶发性事件和不安全因素。很多中小城市都出过一个问题:住宅楼着火了,内置消防栓供水系统的水压强度却不够。还有一些管线是老化的,加压以后管子就爆了。我见过的最极端的一个案例是:很多年前,一个城市明明没有高层供水能力,却盖了一个高层住宅楼。这楼里7层以上老百姓想了个什么办法呢,他们在7楼修一个大公共水房,水压不够的时候,用水就跑到7楼公共水房接水,从电梯里拎上去。这些因素都很容易造成五花八门的邻里纠纷。
我们还可以借鉴国际上高层住宅的消防手段。比如,日本因为人口密度高,可利用国土面积小,高层建筑比较多。日本的集合住宅或高层住宅在每家阳台上增加逃生的速降绳、速降网。这些设施挂在阳台顶板上,危急情况下把它拉下来往腰上一挂,能降到一楼。美国的住宅,除了内部梯之外,外墙上会有折叠型的消防梯,挂钩一打开梯子就落下来了,人们可以沿着没着火一面的户外消防梯逃生。这些都是在尽可能多地提供应急逃生可能性。目前可以预见的是,往后,国内高层、超高层住宅楼建设会越来越少。北京市副中心建设就明文规定,住宅不许超过36米,大规模解决中国住宅有无问题或者讲刚需问题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以居住使用为主的住宅已经临近饱和期,群众需求也不一样了。以前有无成套住房是第一重要的事,现在舒适安全、环境质量慢慢成为更重要的考量。
网页链接
引用:
2024-04-27 21:09

全部讨论

04-27 23:50

你让追捧塔楼的日本人不知道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