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医药行情初探(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首先讨论一下之前引起下跌的“带量采购”。9月中旬医药板块下跌的诱因在于多方媒体报道新一轮全国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工作将由医保局牵头,其作为上海“带量采购”模式发展延伸,选取 4 直辖市和 7 个重点城市,并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品种中遴选试点品种。

医保局尚未发布正式文件,未来带量采购何时推广、在何种范围(品种、区域)推广都还存在着不确定性。处方药企的生命力在于新品种,降价是常态,并不稀奇。

未来如果“带量采购”得以推广,也将是一个配合一致性评价,较为漫长的过程,全面推开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优秀的龙头企业产品结构早已发生变化,难仿药、创新药已经大量上市,有能力对冲仿制药价格端的压力。预计新模式总体追求平稳过渡、妥善衔接,不会一蹴而就。考虑到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并不多,无需过度悲观。

                                             

医药行业的二季报和中报业绩都还是不错的,像二季报国证医药指数,二季度的营业收入的增速是 26%,归母净利润增速是 22%,把所有的一级行业都拉出来看一下,医药行业的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依然是非常好的。

后来疫苗事件把整个医药板块都给拉下来了。刚好二季度末的时候,医药板块和食品饮料板块的一个持仓,尤其是白酒的持仓,持仓比例比较高,可能有些基金经理借着这个事情把医药板块给砸了一下。第二次就是9 月 11 号的时候,上海这边开了一个带量采购的会,到 9 月12号和9月13号这两天,大盘比较弱的,医药就借着带量采购的事情也在往下砸。

带量采购到底是什么,是对现在的药品采购的一种比较新的形式,因为以前的药品招标是只招标价格不招标数量的,企业它就算是中标了,还要去医院那边去卖药,然后还需要有医药代表,然后去跟各级医生做工作,要召开各种各样的学术研究的会议。但是带量采购它跟以前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招标的时候,它不光是有价格,然后它还有销量,它可以保证在 8 到 15 个月左右,把药品用完,差不多一年采购一次。还有,这些带量中标的企业,它是可以节约销售费用的,因为中间的环节就省掉了。虽然有一些企业确实有一些影响,但是它也节约了比较多的费用,其实没有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