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版】量身定制:网格交易参数设置之间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6

之前,我和大家简单聊过网格交易实操(点这里看原文),它是震荡市里获取超额收益的利器!网格交易的基础逻辑很简单,就是“低吸高抛”,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除了我之前提到的操作中的注意点之外,正式操作前,对网格间隔的确定也是使用网格交易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点,它也是这个方法的难点。

老规矩,先给大家看看这篇文章里有啥:

一、什么是网格交易的间隔?

网格交易是在一个震荡区间内,将资金分成若干小份,将价格分成若干个小格子,在价格分别下跌至特定价格时,分批买入;等到反弹时,再分批卖出。这些小格子的宽度,就是网格交易的间隔,在有的交易APP里也叫“步长”。

二、确定网格间隔为什么重要?

如果网格间隔定得不合适的话,就可能出现以下这两种情况:

1、网格太密

如果网格定太密了,就会导致频繁交易,可能在短时间里把资金用完。这样的话,就没办法在市场下跌的时候继续补仓拉低成本了。

即使没有出现上图的这种情况,交易过于频繁也可能会增加交易手续费负担。

2、网格太宽

如果网格定得太宽,那么交易的机会就会比较少,获利的次数相应的也会少。

三、怎么确定网格间隔?

合理的网格间隔既要能应对极端风险,又需要兼顾合理的交易频次。比如这样↓↓

综合来看,在确定网格交易的间隔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指数:在进行间隔确定之前,得先定好要用哪些指数来做网格,不同的指数往往也对应着不同的间隔。大家可以选择波动率大、反弹力强、热度高的指数来做网格,这样选出来的指数弹性大、有上涨动力,足够的热度也能保证有资金参与,不容易被冷落。

2、 关注极端下跌风险:市场未来会如何表现是未知的,要做好应对极端风险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让本金足够覆盖整个下行期,避免在市场底部时投资心态失衡。

3、 考虑可操作次数: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需要尽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即要主动研判近期的市场状态,通过尽量匹配近期波动情况的操作频率来争取更多的交易机会。

三、代表性指数的间隔

基于上面的基本思想,我给《指数图书馆:超全指数盘点》里的所有指数把了脉,给适合用网格策略的每只指数“量身定制”了对应的间隔。(注:指数都是从上次的“指数图书馆”中选取,点此跳转可查找对应指数名称及代码)

1、 行业主题指数

行业主题指数反映某个行业或主题的整体走势,弹性较大,更适合用于网格操作,是网格交易策略的主要投资工具。下表列示了波动率较大的各代表性行业主题指数的参考间隔。

2、宽基&策略指数

多数宽基和策略指数弹性一般,并不一定完美适配网格策略,但也不是不能做。下表列示了代表性宽基和弹性比较大的策略指数的网格交易参考间隔。

3、跨境指数

跨境指数走势受到更为复杂因素的影响,走势规律也更难以把握,且多数指数存在交易时差,因此,并不是咱们做网格交易的首选。但多数港股指数和一些弹性较大的美股指数用来做网格也是比较有意思且有效的,下表列示了这些指数对应的网格交易参考间隔。

随着市场的变化,适合的网格间隔也是动态变化的。本文给出的是适合近期市场环境的参考间隔,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市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网格交易# #网格穿越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