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南下交易行为及结果简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24回复:79喜欢:162

引言:有必要更多关注港股的高股息股票,且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这部分股票里股息的持续性较高的公司上。

2024年3月22日,内资通过港股通南下净买入145.38亿港元的港股,这样一来,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内资通过港股通已累计净买入港股超过30000亿港元,达30145.16亿港元。(图表1)

那么,内资究竟买入了哪些类型的港股呢?不同时期的偏好又如何呢?结果又如何呢?

2017年3月17日起,港交所开始披露沪深港通的持股数据,因此,在该日以后,我们可以通过个股每日的持股量变化与当日的成交均价大致估算每日的净买入(或净卖出)金额,并进行汇总,以此分析内资南下交易的行为。从图表2可以看出,我们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较小,可以用于分析。不过,考虑到历史数据较长,遗漏及错误难免,因此下述分析也仅供参考。

一个核心问题是:这些年来内资通过港股通买入港股的盈亏情况究竟如何呢?

要计算内资的盈亏情况,大致可以根据累计净买入金额与当时的持股总市值做比较来得到。如果持股总市值比累计净买入金额大,那么可以认为内资作为一个整体是盈利的,反之则可认为是亏损的。不过,这里会忽略股息因素,与真实盈亏稍有差异,且还需考虑到投入港股的资金本身也有机会成本。

如果不考虑早年南下持股量较少的区间,而只考虑2020年以后,则会发现,内资估算盈利的最高峰出现在2021年2月18日,当天南下累计净买入金额估算为21249.69亿港元,而当天南下持股总市值估算为29141.69亿港元,估算收益率为37.14%。如果读者经历过那段时间的股市,那么应该对“跨越香江、夺取定价权”这句话不陌生。

但是,到2022年2月22日之后,南下资金的估算收益率则转负,至今未能回正。2024年3月13日时,当天南下累计净买入金额估算为29721.87亿港元,而当天南下持股总市值估算为23553.88亿港元,估算收益率为-20.75%。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南下资金作为一个整体,从港股通开通至今(截至2024年3月13日),未能获得正数的收益率。

南下资金青睐哪些行业?

如图表4所示,截至2024年3月13日,南下资金买入最多的行业是资讯科技业,估算累计净买入6576.15亿港元;其次是金融业,估算累计净买入4559.05亿港元;第三是医疗保健业,估算累计净买入3112.03亿元。

那么,南下资金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回报情况如何?

请注意,由于香港交易所自2017年3月20日起发布个股的港股通持股量数据,因此在下面的计算中,只能假设这一天及以前的累计净买入金额等于当天的持股市值,因此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不过由于此前港股通的累计净买入金额较小,因此可以合理预计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较小。

先来看资讯科技业。该行业包含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主要头部公司,因此成为南下资金投资的首选。(图表5)

不过,南下资金在港股资讯科技业上的收益率却不甚理想,虽然,南下资金一度曾在该行业上获得超过80%的浮盈,但到2024年3月13日时,南下资金的估算浮亏比例达26.53%,且在此前浮亏比例最大时甚至超过40%。

再来看金融业。金融业包括内地及香港的银行、保险、券商、交易所等细分行业的股票,也是内地投资者较为青睐的行业。(图表6)

从估算的收益率看,南下资金在金融行业上也未能获得良好回报,到2024年3月13日时,南下资金的估算浮亏比例达19.34%,虽然好于资讯科技业,但依旧为负数。不过,由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息率普遍较高,如果加上股息,那么南下资金的实际回报率会比估算数字高出许多。

再来看医疗保健业。医疗保健业包括创新药、CXO、传统医药、医疗器械、医药销售等细分行业的股票,由于创新药及其产业链一直是政策鼓励的板块,因此也被内地投资者青睐。(图表7)

不过,从收益率看,内地投资者在医疗保健业上遭遇到了巨大的损失。到2024年3月13日时,南下资金的估算浮亏比例高达40.82%,累计净买入金额多达3250.30亿港元,但持股总市值仅剩1923.61亿港元,估算损失远超1000亿港元,令人不胜唏嘘。

我们也可以继续对其他行业也做类似的分析,但由于篇幅有限,故不再一一列举。读者朋友们可以用类似方法自行计算结果。

回顾南下资金的历史交易行为和收益情况看,让我们来关注近期南下资金的行为。

最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高股息策略异军突起,成为南下资金最青睐的买入对象,甚至超越了此前南下资金买入的主力行业:科技行业与创新药行业。(图表8)

我们也注意到,通过港股通买入的港股,不同的投资者适用于不同的股息税,可以参考《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其主要意思是:

对于个人投资者和公募基金,根据所持港股的不同,港股通股息税率为20%或28%,这与持股时长无关。请注意:这与A股的股息税收取方式完全不同,持有A股满一个月后股息税减半征收,持有满一年后则免征。

对于内地居民企业,持有H股获得股息的企业所得税则跟持股时长有关,持有满一年后则免征。实际上,这一规则与内地居民企业持有A股获得股息后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相同的。

如果内地居民企业决定以收取股息为目的而持股,由于H股的股息率多数情况下高于A股,且税收情况相同,那么选择H股可能是更优选择。请注意:通过港股通投资的港股,其股息会自动兑换为人民币,而通过港股通买入港股也是支付人民币,因此对于内地居民企业来说,以收取股息为目的的持股并不会暴露于汇率风险之下。

投资高股息股票的诉求主要是收取股息,因此,股息的可持续性应当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图表9)

我们将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的成分股拆成两组,分别是金融地产和非金融地产,然后进行对比,可以发现:2023年以来,南下资金买入的重点方向是非金融地产的行业,而金融地产行业仅有少量买入,这体现出南下资金的倾向:同样是高股息策略,南下资金更愿意选择经营杠杆率更低的非金融地产行业,而经营杠杆率更高的金融地产行业相对来说波动性更大,股息的可持续性不及非金融地产行业。

因此,考虑到税收因素和南下资金近期的交易行为,我们认为,有必要更多关注港股的高股息股票,且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这部分股票里股息的持续性较高的公司上。不过,正如之前的分析,南下资金历史上投资的重点方向事后看得到的回报并不理想,因此,对于高股息板块,投资者也仍需谨慎分析、小心决策。

图表数据来源:香港交易所,万得;经泓湖投资分析制图

备注:本文为泓湖投资提供给《雪球参考》(雪球出品刊物)的独家撰文。

精彩讨论

陈达美股投资04-24 18:06

港股主板总市值30万亿港币,港股通买了3万亿(准确说到今天是30,943.6762亿),正好十分之一的盘子,潜力很大。至少买到40%才能说掌握了定价权吧哈哈。南下南下,百万雄师过深圳河。

黑色磁铁04-24 17:51

我对有理有据并配套数据的作者都是非常尊敬的。

陈达美股投资04-24 18:13

直接开港股的就算是境外资金,可以装外宾了。

陈达美股投资04-24 18:08

买个Wind,数据全有,做投资的不能省这点钱。

超级滚雪球04-24 07:13

自2015年下半年进入港股,幸运地保持10年连续盈利,近六年更是满仓港股,收获满满。现在再看A股,实在是无法下手。回想起来,还得感恩有港股通的存在,才有了众多十分难得的投资机会。

全部讨论

港股主板总市值30万亿港币,港股通买了3万亿(准确说到今天是30,943.6762亿),正好十分之一的盘子,潜力很大。至少买到40%才能说掌握了定价权吧哈哈。南下南下,百万雄师过深圳河。

好文,许多数据正是我想知道的。

04-24 17:51

我对有理有据并配套数据的作者都是非常尊敬的。

04-23 10:07

国内郭嘉队通过港股通买入了三万一千亿港币的股票,不算时间成本,还亏了20%左右。
也就是说恒生指数拉到两万一千点上方时,南下资金才能解套,而因为体量大,若想盈利的话,拉到两万七千多点才能保本顺利撤退。

04-24 07:13

自2015年下半年进入港股,幸运地保持10年连续盈利,近六年更是满仓港股,收获满满。现在再看A股,实在是无法下手。回想起来,还得感恩有港股通的存在,才有了众多十分难得的投资机会。

04-25 06:59

""请注意:通过港股通投资的港股,其股息会自动兑换为人民币,而通过港股通买入港股也是支付人民币,因此对于内地居民企业来说,以收取股息为目的的持股并不会暴露于汇率风险之下""
上面这句话哪位明白的老师给讲解一下。

04-23 09:36

金融业这部分虽然看着也是-20%,但在5年这个尺度里类似银行股这种股息率收息能打平这个亏损基本能保本出,而且目前估值触底每年微涨一点是可以的,实际体验还是要比恒科、创新药好很多,高股息是真的能提供下跌保护的

恒生需要更多的韭菜,速来一起抱团

港股连续下跌了四年多,南下资金仅仅亏损20%,说明南下资金大部分都是高手啊,才亏损这么一点儿,未来大有希望!

04-20 21:27

本人2020年南下,高股息策略,得益于股息再投,取得了显著正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