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周记2024年2月17日|戏很多的医学史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周交易

个股仓位

本周大A未开,仅腾讯从287.2涨至291.8,仓位影响不大。

本周谈资

继续开心过大年哈,下周一股市回归,相信会是个开门红。

阅读分享

本周阅读吴京平的《戏很多的医学史》和吴晓波的《茅台传》。

1.《戏很多的医学史》:★★★★★

很多医学历史我也是读了这本书才有所了解,尽管有少量内容在专业程度上稍有瑕疵,但仍是部非常值得一读的科普著作。我将它推荐给了老婆,她难得地一口气读完,期间还问了我一些有关医学的问题,这一异于过往的表现恰好说明了此书极富趣味性,强烈推荐。

“当年黑死病大流行的时候,老百姓看到那些虔诚的神父和修女也照样病死,他们的信仰动摇了。同样,普通老百姓对传统医学的信任感当然也就动摇了。无论你怎么辩解,都无法挽回。信任的危机往往就是思想革命的开端。”

“医生面对的是人,人体是复杂的,不能生搬硬套。病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病人自己的意思也不能忽视。医生找到了一个最靠谱的方案,无奈病人出不起钱,那该如何是好呢?掏钱这事儿,最终还是病人自己说了算。那么,医生是不是就要考虑一下,能不能退而求其次啊?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碰上有些病人得了绝症,现代医学已经束手无策了,如果病人要是向传统医学或者是民间偏方寻求治疗方案,那么医生该怎么办呢?应该拦着他吗?你别说,我的亲戚还真的碰上过这事儿。人到中年得了癌症,那种情形之下,她什么偏方都信,拦都拦不住。人求生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管它是不是稻草,先攥住再说。难道要我去给她科普一下什么叫“随机双盲大样本对照测试”?我没那个心情。

所以说,医学不仅仅是个科学,还是一门技术,同时还是一种关怀和安慰。医学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事我们人类还做不到,这一点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有些仗是永远也打不赢的,比如和微生物的演化竞赛,这一点大家应该是都能理解的。还有一个就是难以对抗的宿命,人总是要死的,衰老无法抗拒……”

2.《茅台传》:★★★★☆

吴晓波先生的新作,作为茅台的小股东自然得买来一阅,还是那个味哈,只是没有《腾讯传》那么让人激情澎湃。

“研究茅台酒案例,一种最为普遍的看法是:茅台人是“老祖宗赏酒”,祖上传下一个酿酒秘方,你只要老老实实地把它接住,传承下去,就一定能“吃喝百年”。

这是对茅台酒乃至中国传统工艺产业最大的误读。

童书业在《中国瓷器小史》一书中说:“任何物品从发展的角度看,总是古不如今的。”我深以为然。

古法未必最佳法,今人未必输古人。

纯手工的作品,比如雕一件玉器、打一张椅子、绣一顶凤冠,古人做工精细,后人有可能很难超越,但凡稍有技术含量的,后人必定有赶超古人的能力。”

“季克良对我说:“当时,企业应以效益为中心的说法提得很响,但我不完全这样认为。我始终坚持,即使在市场经济下,质量仍是企业工作的中心。只有如此,才可能获得真正长远的效益。很难想象,如果质量下去了,我们口头成天讲的千百个效益,会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我认为,能够长期存在的企业,质量一定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当时提出: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上,速度必须服从质量;在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上,产量必须服从质量;在成本效益和质量发生矛盾的时候,成本必须服从质量;工作量也必须服从质量。只要质量好了,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

注意:我说的和我做的极大可能都是错的,请务必独立思考并保持怀疑精神。风雨同舟,谨慎下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