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回复:84喜欢:70

在战略问题上,Japan 没赢过!↓↓↓

【赌上日本国运的氢能源,为什么行不通?】

在新能源汽车的江湖里,纯电和氢能之争从未停歇。日本赌上国运的氢能,作为零排放的清洁能源代表,一度被认为是新能源的未来。

可放眼目前的市场,电车却大行其道,就连马斯克也对氢能源嗤之以鼻。这波,咱确实得站马斯克这边了。氢能车是真的不行,为什么呢?

【PART1 氢能如何供电?】

我们先从氢能车的两种技术路线说起。第一种是氢内燃机。跟汽油内燃机结构差不多,只是燃料从汽油换成了氢气。但是它的造价过于昂贵,迟迟也没有办法进入主流市场。

目前大家认为的主流方向是氢燃料电池。最具有代表的车企是Namx,燃料只有6小罐,但续航有800公里。燃料小罐单手就可以操作,换起来非常方便。

氢燃料电池的结构当氢气进入燃料电池后,燃料电池的几百组质子交换薄膜,把氢气分解成氢离子和电子。氢离子穿过薄膜跟氧气结合生成水,而电子会流向外部电路,给电机供电。电机再驱动汽车,实现续航远、充电快、0污染的目标。

【PART2 致命的弊端】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氢能车好像确实比电车环保太多了。但是,氢能车有个弊端——太贵。一般氢气的生产有四种:灰氢、蓝氢、绿氢和粉氢。虽然制氢方法很多,但成本低的高污染,污染低的高成本。所以导致商业化和环保性,没法兼容。

除了制造成本高,运输成本也是高得离谱。氢气一般只在200km范围内运输,而且运输氢气的鱼雷车,每车只能运输300公斤。其中只有5%是氢气的重量,剩下95%全是气罐的重量,运了半天也只是运了个寂寞。

如果超过200km的范围,氢气必须得液态运输。而氢气想要变成液态,就必须让氢气的温度降到接近绝对零度,这导致氢气的成本又大幅上涨。

除了制备与运输,氢能源车使用的电池非常依赖稀有金属“铂”,光是“稀有”俩字,应该也能猜到它价格不菲。而且最要命的是它也不怎么安全。就比如在2021年,美国一家氢燃料工厂发生爆炸,造车了附近60处房屋损毁,这杀伤力光是想一下都让人毛骨悚然。

【PART3 降低成本是关键】

所以说,马斯克喷氢能源,喷得一点问题也没有。一项新技术的普及必然需要足够低的成本。降低价格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依靠大规模的量产降低供应链成本。

纯电路线之所以能够胜出,就是在于大量资本投向了产业上游,诞生了一大批百亿千亿市值的零部件和供应链企业,比如LG化学和宁德时代。而特斯拉为了加速进程开发大批专利,帮助让更多的新能源企业进场。

我们再来看看氢能源。一直致力于氢能技术发展的日本掌握着氢能源80%以上的专利,而丰田又占其中的47%。但丰田从来不去公布专利,这一决策使氢能源赛道仅有日本一个玩家在继续坚守。从而导致生态没打造成功,成本也降不下来。

所以,我们又回到之前苹果那期的问题,特斯拉开放专利,丰田守着专利,却让自己的创新胎死腹中。所以专利到底是在保护创新,还是在遏制创新呢?在评论区给出你的答案!#微博公开课#

【转自:基地边缘】

$比亚迪(SZ002594)$$特斯拉(TSLA)$$小米集团-W(01810)$

-------------------------------------

【关~注~我~,带您了解最新鲜的BYD资讯】

【三年后,让我们一起见证BYD的登顶时刻】

精彩讨论

南山放马人05-14 16:09

特斯垃公布专利才发展电车?你知道比亚迪是什么时候开始造电车的吗?

千锤百炼钢铁侠05-14 14:58

小众偏门技术,极低的氢产量注定只能在特定领域使用

股海十三郎05-14 22:17

我记得全面屏手机出来的时候,手机的霸主诺基亚做了一个成本测算,触屏手机的市场容量最多只有1000w台,所以他们认为全面屏不值得投入

icoco6905-14 17:32

实际上氢能在生产,储运成本和安全性方面没法和电相比,如果日本的专利真有用,它自己大规模普及就好了,成本也可以下来些,目前看就是日本也没有大规模应用就知道这根本不可行

低位高位05-14 16:14

他们根本没那个能力搞好产业,花钱到处吹是自己有专利别人才不和他玩。日本也有上亿人口,美国也让日本进入,真有本事弄咋不自己先把氢能源搞起来?这样别人想不跟也不行,实际就是氢能源问题太多,根本解决不了

全部讨论

别这么说,这次去日本 我觉得NFC支付 比我们的二维码支付方便多了,为何国内NFC支付没有推广成功?

特斯垃公布专利才发展电车?你知道比亚迪是什么时候开始造电车的吗?

日本战略上没赢过,是怎么达到现在的发达程度的呢?现在说氢气各种成本贵的人有没有想过仅仅只是几年前电动车还死贵的呢?当然,氢能是不是未来的最终选择现在谁也不知道,都只是一个可能的技术路线而已,可电动车本身也根本谈不上是最终赢家吧?都八字没一撇呢。

05-14 15:27

讨论已被 Fuffet 删除

小众偏门技术,极低的氢产量注定只能在特定领域使用

05-14 16:14

他们根本没那个能力搞好产业,花钱到处吹是自己有专利别人才不和他玩。日本也有上亿人口,美国也让日本进入,真有本事弄咋不自己先把氢能源搞起来?这样别人想不跟也不行,实际就是氢能源问题太多,根本解决不了

05-14 17:32

实际上氢能在生产,储运成本和安全性方面没法和电相比,如果日本的专利真有用,它自己大规模普及就好了,成本也可以下来些,目前看就是日本也没有大规模应用就知道这根本不可行

05-14 23:00

我个人觉得是因为日本发展氢能时吃相太难看,它集中发展氢储能技术,就好像公路还没建,它就先建了收费站,其它国家怎么可能顺着它的路走

05-14 16:00

运输不出200公里这个听起来很不科学。

05-14 22:26

自从出了马斯克,干成了回收🚀这事,我就不敢轻易下结论,怕像一群专家一样,脸被反复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