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操作,取代“现金类理财”——论基金产品[智商税]本质:戴维斯双杀、浮动收益不保底、摩擦成本高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3

近期,低风险理财利率持续下滑,配合国债价格一键高位,使我打消想法、不再持有或接盘任何“类债基”产品——包括且不限于银行定期理财,特别是处于高位的“净值型”R2理财产品。
同时,高息存款闭门谢客、定期理财套路丰富,因此没有更多选择可供“保本高息+随时存取”。

因此,我想到了“T+0理财 + 场内国债”组合拳,详情如下:

-----章节一:依照“结构性存款”设计标准,自行定制产品。自己操作,丰衣足食。

【96%仓位】 T+0理财,3.02%活期利率(兴银&华夏),作为保底收益
【4%仓位】  $16国债19(SH019547)$  ,3.5%YTM(95价格),高抛低吸。作为杠杆,赢取超额收益

『初始情况』:
5万元 T+0理财
2000元  $16国债19(SH019547)$  

面对各种情况,策略如下:

【案例A】:国债价格30天之后,累积上涨2%
× 国债,卖出,获利40元,利息收入5.7元
× T+0理财,持有,利息收入126元
× 综合年化收益 =  (126+40+5.7) / 52000*12 = 3.96%

【案例B】:国债价格30天之后,累积下跌2%
× 国债,持有,浮亏40元,利息收入5.7元
× T+0理财,持有,利息收入126元
× 综合年化收益 =  (126+5.7) / 52000*12 = 3.04%

【备注】
x 债券买卖佣金,仅需百万分之五,自行百度这个券商。因此这一项开支,可忽略计算
x “浮亏之后选择持有,而不是割肉卖出” 这项策略,是借鉴了基金产品的《侧袋机制》


--------章节二:利率债基金、R2净值理财 劣根性之一,『戴维斯双杀、浮动收益不保底』
按照上述情况,那么问题来了:即使国债价格下跌,为何综合收益(3.04%)反而高于T+0理财(3.02%)?如果该组合是债券基金,此时必定亏钱呀。究其原因,本人开始讲解“基金理财”劣根性 之一:戴维斯双杀。

自己操作的情形下:国债被套期间,2000元的“不可取现”资金,是处于可容忍的范围内(对比其余5w活期资金)。
反观此时的“现金类”基金理财,其产品净值是假定了一部分客户将要割肉国债,所以把浮亏作为实际损失而计提。

顺藤摸瓜,继续讲解“浮动收益不保底”既定事实—— 基金经理在各种情况下,是如何操作呢?产品收益是如何计算的呢?

【案例A(基金经理)】:国债价格30天之后,累积上涨2%;产品收益增多,韭菜热情充足
× 国债,高位继续加仓,浮盈无法兑现,但是数值依然存在。随着新资金的流入,其往期收益被稀释。因此,实际浮盈小于40元。利息收入基准保持不变,等于“5.7元每2000本金”。
× 现金配置,”利息收入“等于126元每5w本金
× 综合年化收益(净值增长) 低于 3.96% ; 在这基础上,扣除0.5%年化的管理费,然后发布最终净值给客户。

【案例B(基金经理)】:国债价格30天之后,累积下跌2%,产品收益减少,韭菜争相跑路
× 国债,低位继续割肉,浮亏立即兑现。随着往期资金的流出,其当前”负收益“被放大。因此,实际亏损大于40元。利息收入基准保持不变,等于“5.7元每2000本金”。
× 现金配置,”利息收入“等于126元每5w本金
× 综合年化收益(净值增长) 低于 3.04% 甚至“等于零、为负” ;  在这基础上,依然(不要脸)扣除0.5%年化的管理费,然后发布最终净值给客户。

【韭菜点评】
基金理财产品的运作特点,明显属于“低抛高吸”接盘抬轿。然而,这并不是基金经理的操作失误,而是韭菜的“追涨杀跌”群体走向(自发行为),符合《囚徒困境》模式。


-------章节三:利率债基金、R2净值理财 劣根性之二: 『摩擦成本』
各位如果买了基金理财,则无法避免担心净值下滑、提心吊胆害怕踏空与被套。尤其是预感下跌的情形,却不舍得“高额手续费”(或理财产品定期申赎、T+1计息规则)而耽误了最佳时机、没有及时撤出,事后悔恨不已。
鉴于此,不妨尝试『章节一』讲述的组合策略,轻松实现T+0计息、T+0买卖、零佣金。以此降低“摩擦成本”,使其清零,从而提高收益、消除顾虑(敢于及时撤退)。

以上并不是本章节的核心观点,而“基金理财劣根性”才是重点讲解对象。根据基金经理的操作方式,客户付出的“摩擦成本”却被经理纳入囊中,详情如下:

【案例C】因担心净值下跌,故客户要求:债基赎回,存入T+0理财

『基金经理(章节二)』
资金池不变,因为有人申购、流入资金,抵消了资金流出。因此,经理当天无操作。而申购者T+1计息、赎回者T+1拿到资金。基金经理此时“空手套白狼”获取一天利息,且重复占用一天资金。依然(不要脸)收取0.5%年化的管理费。

『本人操作(章节一)』
国债 卖出,T+0买入场内货基或短债(或者T+1提现)。该笔交易仅占4%资金,而其余96%已经是T+0理财。因此,整个产品当天依然计息,且当天96%资金可以随时取出、其余4%资金T+1取出(或留在场内依然计息)。

【韭菜点评】
这就是基金理财的通用弊端之一,毕竟100%资金“来回倒腾”的『摩擦成本』实在太大,对比『章节一』仅4%资金用作“倒腾”且T+0计息。


-------章节四:如何轻松化解“4%资金无法取出”,这个显著弊端?刚才批判了基金理财产品,那么是否轮到『章节一』“个人操作”组合了?
针对其弊端“利率债 被套之后继续持有”,究竟何时可以取出?我以其本质角度出发:

1. 选择“价格低于100元”的利率债,例如 $16国债19(SH019547)$  (当前98元),其价格在未来时期变为100的概率为100%,例如临近到期的时候。因此,即使某天被套(跌至78),其最终还是会上升至100。对于98元的成本价,其解套的概率也肯定是100%,且解套时机早于到期日。

2. 不要在高位接盘,否则解套的所需时间明显增加。假设之前78元买入,则解套概率无限趋近于100%、长期享受巨额浮盈。因此,『章节一』策略的流动性是“弱相关”于接盘时机,而不是100%相关,毕竟只有4%资金可能被套。

3. 被套期间,无需自责反悔,毕竟被套金额只是4000元每10w本金。其4000元就当作是暂存于“人寿保险”,毕竟有一笔不菲的利息可以获取,只是流动性不佳而已(可能要几年才可以取出)。

4. 如果资金大于20w(被套8000太难受),那就不必考虑『章节一』的策略,转而购买《大额存单》即可。毕竟后者收益更高且稳定、流动性问题也不大。

【备注】
以上分析,并没有考虑“银行发售”『净值型定期理财』无法直视的流动性,以及一些“7天内赎回 手续费1%”基金产品(变相限制流动性)。
别忘了,这些产品占用了客户100%资金,说明客户100%资金的流动性是受限于产品规则。即使它们流动性可能高于『章节一』4%资金,但肯定不如96%的剩余资金。参考《田忌赛马》的获胜规则。

【作者点评】
“现金类理财产品”,包括且不限于 短债基金、净值型定期理财,其缺点明显(低吸高抛的自发行为、流动性过高触发强制平仓、来回倒腾无法计息)、优点反而是鸡肋(仅保障其余4%本金的流动性,甚至不保障整体流动性,参考定期理财),对比『章节一』策略。
通过阅读本文,希望各位仔细审视自身持有的“现金类理财产品”,是否真的值得继续投入?甚至继续“来回倒腾”?

全部讨论

2021-12-05 14:22

能不能写简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