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教父们的精彩八卦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8喜欢:20

《亚洲教父》这本书真的太精彩了,讲香港和东南亚巨富们(主要是华人)的发家之法,有趣之外,注释像论文一样多,注释里的延伸也好有趣。

很多书与采访之外,有不少信息来源是【作者采访】【非公开采访】,作者真是在这方面下过很多年功夫。略微的缺点,在于作者看了太多不体面的操作,立场先行,没有一点正面的想法。

自媒体写这方面故事做视频的人,能靠它出100篇爆款吧…

————

巨富们的发家之法,讲起来非常简单,一是战争中和战后的走私;二是当代理人,获得特许经营权,如博彩业、房地产、糖盐业、银行业、进出口权...总之是依靠政策力量达到垄断,赚取普通生意赚不到的钱。

而香港和新加坡呢,非常明显的是内地大亨们放钱的地方,一个是中国大陆,一个是印尼。新加坡近几年的热门,仍与这一点脱离不了关系。

教父们赚钱,大头是靠特许经营权,对整个社会的盘剥。盘子大了以后参与普通生意,常常显现出竞争力不足。

这些特权,是怎么获得的呢?

「1979年李嘉诚与汇丰银行挂上钩,成为其一分子,从那时起,作为教父典范的李嘉诚,其职业生涯充满了一系列费解的豁免于股市规则的事例。」

「何鸿燊给当时的日本秘密警察头子,澳门的真正掌权者择拓上校教英语,获得了政治庇护。」「何鸿燊注意到日本卫兵向择拓鞠躬,也向他鞠躬,这使他很高兴。」

「郭鹤年在柔佛州长大,那时他父亲常与贵族出身的巫统创始人拿督翁主席打麻将。郭鹤年与拿督翁的儿子,马来西亚第三任总理胡先翁曾在同一所学校就读过,又与李光耀和马来西亚第二任总理阿都·拉萨是莱佛士学院的同学。」

「在教父的发展阶段,和老板的女儿结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在此延伸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标榜自己是“独立女性”,标准要那么高,没有家庭资助,没有靠丈夫或男友。这也是一种牌坊,把人生难度设得太高了。明明看历史上那些所谓成功的人,很多都是靠家庭啊,男性靠妻子家庭的也非常常见:李嘉诚、任正非、王石、郭台铭...

连本书作者也总结这些教父们的发家,一代人不够,很多就生于权贵之家。那些所谓“白手起家”的人,也大多是傍上了一个核心家庭,加强与政治势力的联系,扩大财富。

当然,这些大亨们,大多明面上表示自己靠努力、靠奋斗,生活简朴。作者当然也要来戳穿一下。

而“努力”呢,也很难讲。

作者根据各种材料,总结了李嘉诚的一天:

6点起床;7点开始打高尔夫,顺便和别的富翁谈生意,或与公司高管们交流;

10点到办公室(其面积大部分由泳池占据),看报纸,有事的话找公司高管;

11:30,按摩;13点,午餐,饭后在办公室工作两小时;

16点,回家;17点,再按摩一次;

18:30,和生意伙伴玩牌,然后商务晚宴;22点,睡觉。

当然,作为老板,主要是社交,打高尔夫、晚宴,都可以算作工作。可以说工作时间极长,也可以说是按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实施上的事都交由“奴隶头目”去做,他只要成果。

身居高位,与权力共舞,当然有很大的危机感。

一方面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风头总会过去,作者总结二代发家,四代败家;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监管制度的完善,金融危机中各种重构,空间也越来越小。

关于教父有一点绝对不会引起争论,那就是在他们的家里,男性家长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在管理家族企业中,他们要求所有亲属绝对的服从,并且用各种手段保证他们的绝对权威。让孩子和其他亲属忠诚于他们的最有效策略是,给予他们得到巨额遗产的希望,同时不让他们拥有太多的现金。

看他们的家庭故事,有如宫斗与皇位之战,是八卦的一大来源。

书中有太多精彩之处,各种细节,我只能写一小部分,感兴趣的去看看书吧。以书中一句话结尾:「儒教的好处,就是让亚洲人民心甘情愿地承受痛苦。(陈启宗)」

全部讨论

这本吗?

05-16 10:30

一针见血,有影封侯。如果是人人可知的事实,青春岁月里再无奋斗,城中村满是躺平青年。

05-15 09:57

说白了就是权力的白手套罢了

05-14 20:05

可以看看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