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吸引海外企业IPO,未来3年风云再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港新股市场近年主要由内地企业撑起,较大型的外国企业来港上市已寥寥可数。不过,港交所(00388.HK)最近公布的3年战略计划,列明未来发展重心是拓展国际化业务,包括吸纳更多海外公司来港挂牌。

陈翊庭:三大因素驱动

从事新股法律工作的金融发展局董事会成员陈翊庭表示,现时积极吸纳外企来港的时机成熟,特别是在英国「脱欧」不明朗、国际企业的亚洲业务渐成熟,以及中国资金近年积极作海外并购的三大因素驱动下,未来两三年国际企业来港上市的风潮可望再度卷起,香港应争取成为中国市场的「国际板」。

不过,有业界人士坦言,要说服海外企业来港并不容易,循分拆亚洲业务及东南亚市场方面着手或有较大机会。

近期似有不少海外企业对来港上市重拾兴趣,包括全球最大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AB InBev)计划分拆旗下亚洲业务、总部位于英国的数据中心Global Switch等。陈翊庭透露,「过去一年半至两年,多了外国企业询问在香港上市……你看我去哪里出差就知道,平时我一星期返两次大陆,现在每个月还要去多次西边的地方。」她形容:「自2010、2011年那一波后(海外企业上市)就静了一段时间,现时真是强势回归。」

德勤促聚焦东南亚公司

以往不少外企以第二上市或HDR(香港预托证券)方式来港,但多数因交投疏落,最终选择退市。陈翊庭指出,第二上市或HDR通常没有发行新股,成交淡静属先天不足,强调「不要被这一小撮影响到」。她举例,Prada(01913.HK)、新秀丽(01910.HK)及欧舒丹(00973.HK)等外企,在港作第一上市,交投量皆不俗,故香港应该更着力争取外企作第一上市或双重第一上市。

虽然港交所有意吸纳海外企业,但似乎未敢急进,行政总裁李小加早前解释,会先主力吸引东南亚企业。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领导合伙人欧振兴认为,着眼于东南亚,乃由于其与香港处同一时区,文化相近,且不少东南亚国家正值高增长,较易塑造亚洲故事予投资者。惟近年该区来港上市的企业集资规模小,惹「啤壳」质疑,然而欧振兴强调,东南亚仍不乏未上市的优质企业,例如召车平台Grab。

相反,海外企业来港上市的诱因较少,尤其是各地交易所各自有分工,例如欧洲企业主要到伦交所,美洲企业则选纽交所或纳斯特,港交所在市场深度及投资者种类方面,未见特别优胜。

有外资投行部主管亦同意,要说服海外企业来港上市非易事,特别是现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令外企藉来港上市打开中国市场的憧憬减少。

不过,他提到,金融海啸之后来华发展的外企,其中国及亚洲业务已成长到具独立上市条件,故不排除有外企分拆业务在港挂牌。

近年市场有声音批评,港交所针对海外企业的推广不足,曾任港交所上市科首次公开招股交易部门主管的陈翊庭认为,投行会负责推销工作,港交所的职责应理顺及改善上市规则,「只要市场发挥到功效,可以融资,估值好,港交所不用做大量推销。」

呼吁新股定价可向上调整

至于上市规则应如何改善,她建议获接纳在港上市的海外司法地区,应该继续增加,特别是有不少欧洲国家的企业有意来港,但仍未属合资格的海外司法权区。另外,定价机制尚有改进空间,尽管港交所已引入灵活定价机制,但发行价只能向下调整,弹性不足,若招股反应热烈,无法及时向上调整招股价。

「新股通」暂时未有进展,外国企业未能藉在港上市时直接吸纳内地投资者,会否减少香港市场对外企的吸引力?陈翊庭相信影响不大,特别是现时恒指公司正就外企纳入指数咨询市场,内地投资者日后或可通过沪深港通投资在港上市外企。她又说,中国资金出境的渠道不少,「并非没有『新股通』就不能投资那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