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价值投资者内部争议这么大?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4回复:137喜欢:40

本文讨论的是价值投资者信徒内部的争议,和挂羊头卖狗肉和扯虎皮的伪价投无关。

市场上最近出现了很奇怪的,毫无逻辑的争论。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这种争论局限于现象而较少涉及底层因素,即使涉及底层因素的讨论也不深入,不够具体。于是我们看到了持有贵州茅台海天味业恒瑞医药长春高新,甚至持有牧原股份的投资者号称自己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而持有诸如万科A中国平安工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另外一帮持有低PE股票的大V不同意了,于是出现了雪球上关于究竟什么才是价值投资的大辩论。本文试图探讨这种争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投资者加入讨论以澄清价值投资本源。

投资者应该明白价值投资不是个狭隘的概念或具体的投资行为,更是兼容并蓄的、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这些争论更不能陷入幼稚园小孩子思维辩论中。在我们的工作、投资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1和2这么简单的问题,在1和2之外还有3、4、5、6;在1和2之间还有无数个数字。虽然定义价值投资是很困难且有争议的事情,但一个投资决策是否是价值投资还是很容易从时间上做出准确的说明和定义的。凡是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行为且内在价值与买入价格之差大于无风险收益率的行为都属于价值投资范畴,和买入股票的行业、种类无关,价值投资本质上是时间上的套利。关于内在价值如何确定,这个确实很难,也不可能一概而论。

依据目前我观察到的市场现象,我阅读的投资类书籍和金融史、金融理论,我谈下我的肤浅理解,内在价值的确定更像一门艺术(虽然未来现金流折现法是理论上最完美无缺的估值方法,但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和折现率的选取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过金融市场理论和实践过去100多年的实践,应该说,投资界已经发展出较为科学的对不同行业的估值方法、如银行股的估值方法、地产类公司的估值方法、石油天然气、矿产类等周期类公司的估值方法(注意,如果对周期归类也是有争议且变化中的问题)。

投资者应该看到,即使在同一行业内部,不同公司由于其业务构成的差异估值方法也会有所区别,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较其他银行业务构成上的差异产生的估值差异。决定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即使是以直观方式展现给投资者的可以量化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营收水平、净资产收益率等你能耳熟能详的所有财务指标也只是告诉你公司过去的发生了什么及其变化趋势,并不能告诉你未来一定是简单线性外推的结果(很多券商研报和投资者都在采用简单的线性外推预测未来,投资者应识别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决定公司内在价值的量化指标外,还有很多因素不可量化或很难量化。如公司战略、内部治理结构、管理层能力等,这些东西都很难量化,但又对公司内在价值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决定内在价值的各种因素又处于各种变化中。如行业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利率在决定内在价值中的作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等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较清晰的看到为什么我们说价值投资是估值的艺术;为什么内在价值的确定这么难、争议这么大。但即便如此,投资者也不应该放弃内在价值投资的确定。因为确定内在价值是价值投资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

既然内在价值的确定具有不确定性,又这么难,如何做好价值投资呢?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巴菲特提出了能力圈的概念(减少不确定性),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边际的概念,这一概念又由塞斯卡拉曼发扬并进一步广为传播,这就要求我们预留犯错空间,这个犯错空间就是安全边际。

同时,价值投资要求我们深入的研究,如果连近三年的财务报表都没有深入细致的看过,也就不要说自己是价值投资了。因为这是估值最低要求。看到这,一些号称价值投资者的大V们还觉得自己是价值投资者吗?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但欢迎不同观点碰撞。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精彩讨论

康姆尼2020-06-23 12:07

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投资其次才能明白什么是价值投资。投资指在保住本金的前提下获得合理回报,这个定义是格雷厄姆给出的却少有人知道。很多人连这个前提都不明白就去谈价值是很可笑的。不少人觉得涨才是价值不涨的就没价值市场喜欢的就有价值不喜欢的没价值,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各自对价值的认识某种程度上都成立,但在保住本金这个前提下就只有企业基本面才是唯一的价值,这才谈得上是价值投资。所以凡是不谈估值安全边际的价值投资都是伪价值投资,因为它不符合“保住本金”这个基本前提。在A股无非是两种主体,一种是本金较少的散户他们用较少的自有资金炒股不在乎本金的得失追求的是一夜暴富,他们不可能是价值投资者。其次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坐拥大量客户资金但期限较短为留住客户他们不得不追求较高回报率而忽略本金的安全,因为资管行业的收入来源于管理费收益率曝光率越高产品卖的越好,而本金的亏损由客户承担与他们无关。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是价值投资者。

最后遇到你2020-06-23 11:53

境界不同而已。
上士闻道,躬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价值量化专业户2020-06-23 13:04

这跟名门正派的讨论一样,答案在金庸武侠小说全集中

远方不远ETF2020-06-25 00:03

主要是不涨,涨起来大家都是价值投资,一半涨一半跌,那涨起来的价值先回归而已,而人性的缺点决定了,人都是爱装逼的,所以就出现了涨起来的嘲讽跌的!

威尼斯的唐吉可德2020-06-23 11:06

文章我都没看,答案很简单:绝大部分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以及巴菲特的追随者”,其实连最基本的如何判断价值都没搞懂,只会用简单的PE、财报、价投大V的作业作为自己投资的依据。

全部讨论

岁月沉浮2020-07-01 22:26

说的很对,我基本是抄作业。

欢乐岛12020-06-27 19:24

价值投资应该是一个大的概念,不论是投资现在的价值还是未来的价值都算价值投资。

敬畏知止2020-06-27 08:16

市场上涨还真不是你理解的那样简单,利率确实会影响估值,以中国市场为例,为啥中国市场的估值这么高?主要还是我们的利率实质上是负利率(请注意通货膨胀和CPI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这个负利率水平比市场上我们看到的要高的多,也就是说假设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年期CPI是2.5%,一年期存款利率1.5%,表面看负利率水平是-1%,但实际的负利率水平远远高于这一数据(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CPI已经失去其代表通货膨胀的意义而沦为宏观管理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更直接的影响还是美联储向市场注入资金,这种资金短期没地方去。
通缩是解释不了高估值的,日本的股票估值好像不是很高吧,估值泡沫也不是这么严重吧。日本放水的钱也没有全部留在日本,而是被众多机构借入全球套利交易了。
今天的市场现象在二战期间也出现过,没啥稀奇的事情。未来一定是债务违约和全球货币体系重建。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的水平可能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这个话题太大了,任何讨论都是一叶障目的讨论,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只是知道你的理解很肤浅而已,就像我的理解一样。

三斤荔枝2020-06-27 07:59

当市场暂时看不到通胀预期的时候,真的就会预期率利率接近于0,认为未来美国中国也会步入欧洲日本后尘。长期看,利率有可能会上升,但市场目前没有看到就不会预期。并不是放水就一定通胀的,日本多年放水但还是摆脱不了通缩,一是老龄化,二是放水的钱没能有效提升社会平均工资,同时供给端过剩。3月份美股崩盘,一降息指数就上来了,因为利率是影响市场最大的参数,传导到贴现率。

敬畏知止2020-06-27 07:44

如果市场预期未来利率是零,那简直是简直了。哪个市场敢这么预期,你以为美联署官员全部低能儿啊?你用短期的股票价格现象解释长期的经济现象,我只能说你这一认识太过肤浅。
现在市场预期的是通货紧缩和通货紧缩后可能的通货膨胀好不好啊。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从来没有掉过馅饼。大放水后怎么办啊,疫情过后怎么办啊?流动性陷阱之后会带来什么啊。最后,让我们重温央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灵魂四问: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怎么能够让这么多中央银行开动印钞机,去无限量地印发货币呢?
“对于美国来说,外债也不是债。”未来真的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吗?
通货膨胀真的能像某种找到特效药的瘟疫一样,在世界经济生活中永远消失了吗?
大规模刺激政策进入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欢欣鼓舞,将来如何退出?

三斤荔枝2020-06-27 07:36

市场对疫情的预期是通过贴现率体现的,现在市场预期未来利率保持在0左右,也就是疫情好了利率也接近于0。所以,你看到的资产定价好像疫情不会好了,其实不是,背后的本质是市场认为疫情好了利率也接近于0。另外,DCF模型包括企业存续期间所有现金流折现,不知道你说的N期折现和DCF有什么区别。

敬畏知止2020-06-27 06:28

对PE的理解有点道理,但不全面;对市场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视角太短期,且论据有点牵强。既然是DCF模型折现,不是未来现金流(N期)折现吗?难道市场不能识别疫情是暂时的?
如果市场没有错,那涨上去的价值就是永恒存在的。但问题真的是这样吗?

三斤荔枝2020-06-26 14:10

因为疫情前美国长期CPI在2.5%左右,经济增长在3%左右,所以市场认为资产每年合理的收益率在5%左右,对应PE 20。这次疫情改变了这一切,市场认为CPI+GDP降到零了,所以这段时间成长股猛涨,夕阳行业低PE的公司一直跌,因为DCF模型的折现率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家认为市场疯狂市场错了,其实市场比大多数人聪明。

深信2020-06-25 21:00

越深入理解价值投资,越发现股票投资与实业投资的一致性。

奥马哈的理发师20202020-06-25 19:34

说实话,能读懂您这话本质的人确实不多,要不然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会那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