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5喜欢:2
从客观信息到主观延伸理解,投资中的分歧往往就产生于这个过程。比如生物法案,细则就是那几条细则,但每个人的理解大相径庭。我个人理解为“基于个体恩怨出发的特定领域信息安全查漏补缺”,但很多人包括市场的主流理解是“生物医药领域全面脱钩”。一个乐观,一个悲观。谁对谁错,不知道。
但这个时候,我始终会保持乐观。因为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训练已久的逆向思维模式,低位时就应该乐观,高位才应该悲观。我的这种思维模式使得在当前药明的这种估值基础上,我会无条件倒向乐观派。
但投资的复杂性就在于,既不能无视客观事实做无脑的逆向思维,又不能无视股价位置做无脑的理性思维(比如无视赔率,始终保持底线思维)。把握不好这个度,就容易倒向一个极端方向。
有人曾说过我过于逆向。除非我对客观信息所表述的内容都无法看懂,才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形。

全部讨论

05-16 10:51

医药太难了,今年来反弹最少的

想请教下,目前的A股药明,从悲观下的乐观主义角度,估值怎么给合适

05-16 18:24

影响大不大要看下游才有发言权呀,这个有调查吗

05-16 10:57

赞同。有时候分析太细没必要,用采用直觉就可以做基本判断。如果有些人相信,新冷战要来了,要彻底脱钩就随他们去吧。主力在这时候放空目的很明显,就是割韭菜,大V再写个雄文一顿吓,OK,目的达成。其实网上都在讨论什么法案都是带风向出来的,最基本的问题是CXO在经过几年10倍的疯狂增长后的确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这方面的问题比什么法案重要几倍。反正价格比较低了,就让它慢慢磨呗,让主力继续震荡割韭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