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110喜欢:26

$桃李面包(SH603866)$ 这是食品行业我最关注的标的,最近也开始买入。桃李的优缺点都比较明显,且信批透明度较高,所以于我个人而言我感觉更能把握一些。简单说一下逻辑:

优点集中在内部,即管理。桃李是全国第一家做短保面包的,这个细分对成本和时效的管理存在相当挑战:桃李存货周转率位居食品行业第二(仅次于元祖股份,我大致看了下元祖的情况,大概有30%的外协订单,以及2倍于桃李的毛利率水平,导致营收相对膨胀,综合判断依旧不如桃李);大部分存货是原材料,周转天数只有10天,60亿营收规模做到这种程度确实不错,远超紫燕、绝味、巴比这类做卤味、面点的短保食品企业。当然, 有人会说细分不同比不了,并且紫燕、绝味、巴比包括元祖的经营模式是“中央工厂+连锁店”,而桃李则是“中央工厂+批发”,周转效率上肯定有差别。确实如此,但要注意,“中央工厂+批发”这个模式其实比连锁店更简单易懂,但貌似除了桃李以及短保面包这个行业,几乎看不到其他案例。我相信不是没人愿意做,肯定有人尝试过复刻桃李,只是没有成功罢了。所以这里面说明桃李的内部管理肯定有加分项。

缺点在外部,即市场。从财报上看,桃李这两年遇到的表象问题是营收增速放缓,并且毛利率下滑导致利润下降。毛利率下滑主因是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的单位产出折旧提升。据财报,桃李产能利用率从21年的85%下滑至22年的81%,23年上半年继续下滑至73%。这导致22年全年的面包产量同比+2%,但制造费用却同比大幅+13%。原因很简单,就是新上产能利用率不足,尤其是华东、华中这几处桃李近年一直尝试提升市场份额的区域。从市场竞争看,达利食品的美焙辰自2018年推出以来,对桃李影响较大,加上原本就盘踞在长三角区域的曼可顿,导致桃李在华东地区迟迟无法实现盈利,22年毛利率只有10%,只有北部区域的一半。区域竞争问题只是其一,其二桃李还受到新零售渠道的挑战。之前说过,桃李的模式是“中央工厂+批发”,意味着桃李没有自营渠道,需要去主动拓展。那么这种态势下,终端渠道的结构性改变对桃李而言就是风险。比如叮咚买菜这个渠道,它自从上了自家供应链品牌“保萝工坊”后,就渐渐看不到桃李的产品了。所以传统商超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是桃李面临的问题,后面就要看桃李的市场应变能力了。

简而言之,桃李起家靠的是管理,而在市场逐渐饱和、并产生一些微妙的渠道变化后,市场能力已经取代管理能力成为桃李最短的一块板了。

至于当前估值,我个人认为合理。虽然这两年利润下滑比较多,但主要还是受新上产能折旧的侵蚀,北部区域依旧贡献稳定的现金流。如果后续能够在市场拓展上出现一些改善,以及在内部管理尤其是对产能布局方面提效增质,我认为回到8亿利润是可以期待的。

精彩讨论

花匠秀2023-11-30 12:31

桃李醇熟,至今未找到替代品。就我自己口味来说,当天现烤的也没找到能媲美的

老刘该睡觉了2023-11-30 12:30

短保面包和烘焙房的烘焙产品在价格上至少要差1倍,所以他们俩其实是不同的市场。短保面包已经做到价格和口味的极致性价比了,没有其他平替产品。这也是为啥我会看重这个行业。

花匠秀2023-11-30 13:03

全麦的不喜欢,全麦的我觉得面包房当天现烤的更好吃。其他的都是当天现烤的好,就单单是原味的桃李醇熟这一款,口感和平淡简单的味道真的没找到替代品,我一度担心桃李撑不住。大家有啥替代选择推荐吗。

深圳板柱19792023-11-30 12:31

恕我直言,做面包做面粉做鸭脖卖奶茶的公司就不应该上市,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通,还没有什么护城河,行业竞争极大,标准化和产业化难度很高,中国目前产业过度资本化了,做什么行业都上市套现,最后跌回到爹妈不认的地步,妥妥的价值毁灭!$桃李面包(SH603866)$ $克明食品(SZ002661)$ $绝味食品(SH603517)$

大胤李将军2023-12-01 22:37

$桃李面包(SH603866)$ 我曾经持有挺长一段时间桃李,也赚了一点零花钱,简单回顾一下,说说感想。
对于这家公司和吴氏家族管理层,我其实是欣赏和佩服的。短保面包这个业务,对供应链精细化管理要求非常高。从原料采购、排产,到运输到无数个小卖部夫妻店、安排货架、退货,关键是这些都要在一个很短的周期内完成(不像普通消费品可以怼给经销商再一层层慢慢消化),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桃李能做到这个地位,可谓产业能力相当强。其他的短保面包也不一定跑得出来。此外,公司财报干净,分红慷慨,这些都是加分项。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弥补商业模式的缺陷。他产业能力的亮点并不能转化为产品端的壁垒,比如很多家庭依旧会选择自制早餐、直接买够好几天吃的长保产品、上班族一杯拿铁解决问题、买更香的面包房现做产品……方案无数。即使没有别的短保品牌,桃李的对手也遍地都是。此外,桃李不能及时售出的产品就要立即处理,没办法。
最后,注意到近几期财报里借款快速上涨(直到几年前都还是0有息负债),吴家的体外业务似乎比较麻烦,导致股权高质押甚至冻结。都挺让人唏嘘。

全部讨论

$桃李面包(SH603866)$ 我曾经持有挺长一段时间桃李,也赚了一点零花钱,简单回顾一下,说说感想。
对于这家公司和吴氏家族管理层,我其实是欣赏和佩服的。短保面包这个业务,对供应链精细化管理要求非常高。从原料采购、排产,到运输到无数个小卖部夫妻店、安排货架、退货,关键是这些都要在一个很短的周期内完成(不像普通消费品可以怼给经销商再一层层慢慢消化),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桃李能做到这个地位,可谓产业能力相当强。其他的短保面包也不一定跑得出来。此外,公司财报干净,分红慷慨,这些都是加分项。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能弥补商业模式的缺陷。他产业能力的亮点并不能转化为产品端的壁垒,比如很多家庭依旧会选择自制早餐、直接买够好几天吃的长保产品、上班族一杯拿铁解决问题、买更香的面包房现做产品……方案无数。即使没有别的短保品牌,桃李的对手也遍地都是。此外,桃李不能及时售出的产品就要立即处理,没办法。
最后,注意到近几期财报里借款快速上涨(直到几年前都还是0有息负债),吴家的体外业务似乎比较麻烦,导致股权高质押甚至冻结。都挺让人唏嘘。

业绩预告后把桃李的仓位换成了巴比食品。
Q4营收端虽然一般般,但对于正经历渠道转型挑战的桃李而言还算可以了,但利润收缩的速度超我个人预期。因为桃李财务风格一直偏向紧平衡,即保证日常周转资金需求后会进行大额分红,在提升ROE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下行周期时就会体现到分红率的下降上。桃李目前的问题很明显,就是渠道建设的进展难以跟上产能布局的野心,营收增长难以跟上固定资产的快速膨胀,导致资产周转率快速下降以及越来越大的折旧分摊压力,这就是Q4利润大幅下滑的根源。虽然卖了,但后续会继续观察,核心观察要素就一点:固定资产周转率何时止跌回升。
拿包子替换了面包,都是纯刚需,永续型生意,这是我买食品行业最看中的一点。巴比的渠道挖掘潜力更大一些,且有2B预制菜业务分摊风险,估值较桃李偏贵,但作为成长性溢价还是比较合理的。$桃李面包(SH603866)$ $巴比食品(SH605338)$

2023-11-30 12:31

恕我直言,做面包做面粉做鸭脖卖奶茶的公司就不应该上市,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通,还没有什么护城河,行业竞争极大,标准化和产业化难度很高,中国目前产业过度资本化了,做什么行业都上市套现,最后跌回到爹妈不认的地步,妥妥的价值毁灭!$桃李面包(SH603866)$ $克明食品(SZ002661)$ $绝味食品(SH603517)$

2023-11-30 14:11

折旧2020-2022年分别为1.2 1.33 1.44亿元,其实折旧这块前几年没有太大影响,今年上半年0.88亿元,比之前增加较多,去年制造费用增加13%,除了折旧就是人员开支了,在一个地方常年渗透,退货率会下降和份额也会逐步提升的,产能利用率也会提升,此外去年外购成本增加2个多亿,说明区域产能分布不均,随着产能投产这块也是会降的,今年能明显看出公司产品的变化,不同渠道对应不同产品我估计后续能还看到毛利的改善。 $桃李面包(SH603866)$

2023-11-30 13:43

他最大优点之一的股息高要提一嘴的

2023-11-30 12:46

消费品的产品周期太重要了

2023-11-30 13:19

对于靠管理起家的判断不是很认同,我觉着还是产品品质,从我们当地来说当初超市里或者零售商店里能比他家好吃的真不多或者说没有。要说管理,当初多少了解一点,某地,老板的一个儿子坐镇,手下一群娘子军,正经的事不多,花边消息不少,当然也可能是我了解的比较片面。

2023-11-30 20:56

桃李抖音上的很好吃 超市的看着一般

2023-11-30 13:46

挺好的。
只是最后说,估值合理。既然是合理的,那么安全边际就还不足,对吗?

2023-11-30 12:53

没有护城河,而且消费疲软,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