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营收创17年新低 个人贷款超5000亿 不良率升至1.5%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 屠玲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优等生”宁波银行(002142.SZ)经营业绩现增长之忧。

2023年,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15.85亿元,同比增长6.4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255.35亿元,同比增长10.66%。

在银行业经营整体承压的2023年,宁波银行继续保持了营收净利双增。但是,营业收入增速却在放缓,创该行近17年新低,净利润增速也在放缓,虽然稳住了两位数,但与拨备覆盖率下降释放了部分利润相关。

宁波银行押注个人贷款,2023年底,贷款余额超5000亿元,但不良贷款率(简称“不良率”)上升至1.50%。

此外,合规性问题也是宁波银行备受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该行因违法违规频收罚单。

息差收窄营收净利双失速

头部城商行宁波银行业绩失速。

根据年报,2023年,宁波银行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615.85亿元、255.35亿元,同比增长6.40%、10.66%。

天眼查显示,宁波银行于2007年在A股上市,2023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上市17年来最低,延续上年的个位数增速。2023年的净利润增速也明显放缓,2022年的增速为18.05%。

2023年,宁波银行的拨备覆盖率461.04%,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505.59%、525.52%、504.90%。2023年,拨备覆盖率明显下降。如果考虑这一因素,2023年的净利润实际增速会更低。

今年一季度,该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75.09亿元、70.13亿元,同比增长5.78%、6.29%,延续个位数增速。

宁波银行的营收净利为何双双失速?息差收窄,可能是主要原因。

宁波银行依赖利息收入。2023年,该行利息净收入409.07亿元,同比增长9.02%,占营业收入的66.42%。2021年、2022年,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7.37%、14.75%,占比为61.96%、64.83%。

与之对应的是,该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长缓慢,占比在下降。2021年、2022年,非利息收入分别为200.77亿元、203.58亿元,同比增长51.50%、1.40%,占营业收入的38.04%、35.17%。2023年,非利息收入为206.78亿元,同比增长1.57%,占营业收入的33.58%。

2023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7.67亿元,同比下降22.76%, 主要是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代理类业务下滑,财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20年至2022年,该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63.42亿元、82.62亿元、74.66亿元。

历史数据显示,2023年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该行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

依赖利息收入,但息差在持续收窄。2020年至2023年,宁波银行净息差分别为 2.3%、2.21%、2.02%、1.88%, 净利差分别为 2.54%、2.46%、2.2%、2.01%。

宁波银行解释称,2023年,受到市场利率下行、LPR重定价、存量按揭调价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9个基点。负债端,由于客户定期偏好上升、成本相对刚性的影响,整体付息负债利率提高10个基点。

押注个人贷款

与不少银行重点发力对公业务的经营策略有所不同,宁波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押注“个人”业务明显。

2023年,宁波银行贷款和垫款6612.69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2.78%,其中,企业贷款6482.65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1.74%。2022年,贷款和垫款为5653.83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4.05%,企业贷款5522.83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2.80%。

与之相对应的是,该行个人贷款和垫款5071.97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40.49%,无论贷款总额还是占比,均明显增长。2022年,个人贷款和垫款及占比分别为3912.30亿元、37.40%。

2023年,个人贷款和垫款较2022年增长29.64%,远高于该行整体贷款和垫款的增速16.96%。

近几年,宁波银行的个人贷款和垫款增长较快。2020年,该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为2616.53亿元,2023年较之增长93.84%。

个人贷款,以消费贷款为主。2023年,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3209.58亿元,同比增长31.89%,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5.62%,较上年同期上升2.36个百分点,较2020年的个人消费贷款1783.38亿元增长79.93%。

押注个人贷款,宁波银行的风险在攀升。2023年,该行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75.95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79.96%,不良率1.50%,远高于该行整体不良贷款率0.76%。而在2020年,该行个人贷款的不良率为0.89%。

2023年,宁波银行的贷款收益率5.13%, 同比下降21个基点。其中,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4.39%,同比下降5个基点;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6.34%,同比下降58个基点,降幅远高于对公贷款。

备受关注的是宁波银行子公司宁银消金。2021年底,宁波银行通过竞拍获得原华融消费金融公司70%股权,后更名宁银消金并将持股比例增至92.79%。截至2023年末,宁银消金总资产456.71亿元,较2022年末的81.45亿元增长460.72%。2023年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676.92%。

今年4月,宁波银行出资12.26亿元与宁波金控共同对宁银消金增资,增资后,宁波银行持股75.33%,显示其在加码消费贷款。

频收罚单合规意识待强化

押注个人贷款的宁波银行,合规守法意识有待强化。

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披露,宁波银行台州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股权投资;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买土地;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被罚款90万元。

类似的罚单不在少数。2022年4月,宁波银行(含下属)曾在一个月收到三张罚单,包括薪酬管理不到位、关联交易管理不规范、绿色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授信管理不审慎、资金用途管控不严、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票据业务管控不严、非现场统计数据差错、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代理保险销售不规范等违规行为,被罚520万元。

有统计显示,2022年,宁波银行方面合计被罚金额超过1500万元。

2023年初,因违规开展异地互联网贷款业务、互联网贷款业务整改不到位、资信见证业务开展不审慎、资信见证业务整改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新产品管理不严格等问题,宁波银行被罚220万元。9月,又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给予警告、罚没853.02万元。12月,该行方因消费者个人信息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押品管理不到位合计被罚款100万元,还因监管标准化数据与客户风险数据交叉核验不一致等被罚520万元。

而重点发力的宁银消金,也频频曝出合规风险。

2023年底,央行官网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宁银消金因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被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罚款20万元。

2023年7月, 宁银消金被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原因是宁银消金2022年度未按规定公示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