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的“狼牙棒”如期而至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回复:62喜欢:19

当所有的吃瓜群众看通威的笑话的时候,当所有通威投资者担心通威的硅料没有销售对象的时候,当某些硅料企业放鞭炮,敲锣打鼓庆祝胜利的时候。

通威的一记狼牙棒狠狠的砸过来,把所有硅料企业直接砸出一个天坑出来。

世纪大联想

按照目前隆基的硅片产能,30万吨通威硅料肯定还是有富余的,隆基是不是把几万吨硅料和某些企业置换?某些企业是不是拿不到通威的硅料?只有求隆基去要,毕竟,通威的硅料是光伏行业的抢手货,没有好的面粉,如何做好的面包呢?

通威的几万吨硅料非同小可,想要通威硅料的某些企业这一次付出的代价一定不轻,隆基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可见隆基得到的条件足以让隆基心满意足了。

隆基做的最成功的一项投资,就是投资了通威的硅料项目。

证券时报e公司讯,通威股份(600438)5月10日晚间公告,公司旗下6家子公司(简称“卖方”)近日与隆基绿能及其9家子公司司(简称“买方”)签署高纯晶硅产品销售合同,约定2024年—2026年期间,买方合计采购卖方不少于86.24万吨高纯晶硅产品,采购价格按月协商确定,合同交易总额以最终成交金额为准。如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近一期(2024年5月8日)公布的国内N型料成交均价4.53万元/吨的价格测算,本次合同预计总金额约为391亿元(含税)。

通威隆基是股东关系,高于所有普通长期协议和采购协议,通威开一个股东会就可以搞定,兵不血刃解决问题,其他企业只能到法院刀兵相见了。

根据股东合作协议,隆基必须包销硅料权益的两倍硅料,通威占51%股权,隆基占49%,就是隆基在云南和乐山项目上面,按照目前云南25万吨,乐山10万吨(隆基占15%)产能情况,隆基每年必须拿走近30万吨硅料。

隆基每年把30万吨硅料细分到每个季度,每个季度细分到每个月,按照月度计划执行生产计划,隆基可以调整月度计划,不能调整季度计划。

如果隆基违约的话,通威有权利按照原始投资(如果有分红,扣除分红)收回隆基的股权。

隆基只派一个财务参与管理,其他方面的管理一概不参与。

这就是通威隆基的合作协议大概的内容,和天合,晶科,京运通也是类似协议。

这些硅料下游企业为何绑定通威合作硅料项目?为何不绑定其他硅料企业?

首先,通威的条件很诱人,用一倍的投资拿到两倍的硅料,属于那种事半功倍的效果,疗效特别显著。

其次,硅料企业中,通威的品质是最好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企业搞公开在官网宣称自己的硅料纯度达到了11个9,至今没有,未来三年也不会有,通威在四年前就达到了11个9的纯度。

再次,在西门子法棒状硅硅料企业中,通威的成本控制能力最强,硅料成本最低,毕竟下游组件企业和通威合作硅料项目,除了保证供应链安全之外,还希望能够有投资收益,2021,2022年,隆基的净利润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利润是通威合作硅料项目贡献的。

一般的长协是有违约责任的,通威和下游硅片企业也有长期协议,但是,长协对采购的数量和时间相对比较宽松,违约责任也不会搞的对方不舒服。

普通的采购协议就更不用说了,特别是类似框架协议一类的采购协议,一般可以随时终止,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我屡次告诫通威的股友,要相信通威的大股东智慧,做好了硅料上游,并拉下游入股硅料板块,就是减少了竞争对手,就是“化敌为友”的策略,体现了错位发展,相互成就,相互协同的通威的企业文化。

和其他组件企业傻乎乎不让通威入股组件项目相比,通威和其他组件企业的格局立见高下,正是这些组件企业的心胸狭窄,鼠目寸光,倒逼通威直接介入组件,一把梭哈到100G组件产能,一年杀入组件前五行列。

通威就是光伏行业的“战斗机”。

硅料板块的“内卷”的核心问题是,“内卷”卷的是什么?

价格和质量是表象

市场才是本质

硅料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生意,没有下游长期稳定的订单,硅料项目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就是本木倒置,缘木求鱼。

没有嫁出去的女孩子就是“剩女”,而和剩女学历和颜值无关。

没有找到市场的硅料产能就是“过剩产能”

“过剩产能”就是要被淘汰的产能。

硅料项目一旦开机,如果停停开开,不光是设备受不了,亏损会进一步加大,更要命的是,本来可以使用10年的设备,可能三年就报废了。

通威的硅料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是“名花有主”的,137万吨的硅料产能,都是有去处的。

隆基每年拿走30万吨。

天合,晶科,京运通拿走20万吨。

通威自身需要50万吨。

37万吨给下游硅片企业的。

通威的包头三期,已经完成设备安装,如期会在三季度投产,三季度末,通威就有爬坡完成85万吨的硅料产能,彻底碾压全球硅料选手。

内蒙古鄂尔多斯40万吨硅料产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前期施工准备,通威物业已经入驻,根据通威的惯例,这个40万吨的硅料项目大概率在2025年底之前全部完成投产,正好赶上硅料“过剩产能”出清的“高光时刻”,通威又一次逆势扩产,挣的盆满钵满。

通威三年不怎么挣钱,挣钱吃十年,成为光伏行业的又一次传奇。

通宇物业正式进驻通威硅能源(鄂尔多斯)项目

网页链接

通威如何加速硅料行业出清的速度?

看下图就知道我的重点了

通威的现金成本为4万,现在按照4.8万(股东可以按照4.5万元出售)一吨向股东提供硅料,妥妥的11个9的硅料,行业品质最好的,优质优价没毛病。

硅料行业企业总共有27家,2023年年底硅料6万的时候还有17家硅料企业报价,现在只剩下10家了。

根据我的理解和经验,如果通威持续按照现金成本价出货的话,维持半年以上,大概率10家企业只会剩下一半企业了,大全,特变,东方希望,青海丽豪这几家估计可以扛得住,硅料卖不出去不重要,关键是血足够多就行。

特变,东方希望把硅料当副业的,减少硅料产量可以应对,东方不亮西方亮,堤内损失堤外补。

大全有现金储备,估计抗半年没事。

青海丽豪后面有资本大佬支撑,也有通威基因,下游也绑定了几个光伏企业。

其他的我就不评价了。

就是活下来,也没有多大意义。

万一通威继续按照现金成本价干一年呢?

初步预计,硅料行业“内卷”结束,在2025年年底初步达成目标。

我曾经说过,光伏行业的饭桌上可以没有其他企业,千万不能没有通威

没有通威,光伏行业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市场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市场的方法来解决。

这是通威老刘的一句名言,我在此借用一下。

我翻译一下,就是通威可以自扫门前雪,打扫庭院,清理门户,不需要政府出面,也不用麻烦政府。

通威用现金成本价销售硅料,就是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市场本身的问题。

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当中,能够要求谁?又能够不要求谁?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行为,因为企业是平等的市场参与主体,既然平等,那就只能比武艺了,比功夫了,比耐力了。

硅料行业相比其他环节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环节,没有好的硅料,就做不出好的组件,没有质优价廉的硅料,就造不出性价比最高的组件来。

硅料就是组件的面粉,没有好的面粉,就搞不出来好的面包。

通威的硅料质量国内第一,毋容置疑,行业公认。

通威的硅料成本在所有西门子法棒状硅企业当中最低,毋容置疑,行业公认。

通威不久前的股东会透露,前期建设的45万吨硅料已经收回了成本,这大概为通威清理硅料门户增添了最大的底气。

通威利用人工推演和人工智能推演,把硅料行业的整个数据都放进数据库,直接打明牌,通威智能决策系统会告诉通威决策者如何操作即可,一场必胜的仗为何不打?

为了国家计,为了光伏行业的长治久安,为了企业的生存,通威必须打赢这场硅料清理门户之仗。

通威就是光伏行业的清道夫,把光伏行业过剩产能全部清空,让光伏重现一片艳阳天。

精彩讨论

无心海客05-11 06:10

我想说的重点不是通威成本有多低,而是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产品有人要、能出手是一个更大的优势,当然成本低也很重要。
如果产品卖不出去,就没有现金流入,这对企业是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情况下,没有几个企业能撑多久;只要产品能出手,即便亏,也就是亏少量现金流,血条够长是能撑足够久的,久到卖不出去的产能倒下、出清,而硅料企业一旦倒下,想爬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时候生存下来的企业就能获取合理的利润了。
所以能不能卖出去决定企业是生还是死,是质变;至于成本高一点或者低一点,只要不是碾压性的优势,只是影响企业生存状态,是量变。
硅料,包括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当前已经是winter is coming,结合通威3月进行的以“戒骄戒躁 穿越寒冬”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启动仪式,通威对此是有准备的。那些质量差/成本高/血条短的企业,只能说自求多福吧。
从目前来看,对通威“即便光伏主产业链全部玩完,通威也会是最后倒下的那几个之一”的看法依然不变。

梦中额吉99605-10 22:33

通威就是光伏行业的宁德时代

海军158805-10 21:59

等硅料挣钱了再来吹不迟,卷不死别人自己也得一起死。

无心海客05-10 21:49

保山一期5万吨,模式和二期是一样的,保山这个硅料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隆基出一部分钱找通威给自己建的。
通威敢于大力扩产,感觉和硅料肯定能有人买有关系。极端情况下,硅料企业都亏现金,通威成本低,并且产品有人要,就是亏一些现金流。按照通威年报4.2万/吨的生产成本,现金成本应该在3.7万左右,就算一吨税后卖3万,因为产品有人要,就亏0.7万的现金。
而其他二三线企业,本来成本就高,就算4万的现金成本(这个成本在二三线里绝对算能打的了),但是产品还没人要,产出来只能囤着仓库里,生产一吨,就要亏4万的现金,头得多铁才能扛得住压力继续生产。

千亿隆基新征程05-10 21:01

云南合资公司,隆基占49%,两倍权益,相当于包销了云南合资公司的所有产能,我记得是20万吨/年。

全部讨论

云南合资公司,隆基占49%,两倍权益,相当于包销了云南合资公司的所有产能,我记得是20万吨/年。

今年地方给的优惠电价取消后,通威的成本也上升,还能比别家低吗?

通威23年半年报公布的硅料生产成本是4万元/吨,而23年年报是4.2万元/吨,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随着N型料占比的提升,通威的单吨生产成本在提升,也就意味着在2023年底,通威的N型料生产成本在4.2万元/吨以上。你避开年报的数据而采用更久远一些的半年报数据是为何?

通威的11个9只有1000吨产能吧?在想:如果这个产能起来,去抢占半导体行业的电子级硅料市场,是不是又一个隐形价值爆发?

隆基绿能两家都买,因为颗粒硅和棒状硅是掺着用的。 晶科也说只要颗粒硅每公斤便宜10块,那么每吨便宜一万块他们就会用颗粒硅。

05-10 21:50

通威下周涨停的势头

05-10 22:33

通威就是光伏行业的宁德时代

05-10 21:59

等硅料挣钱了再来吹不迟,卷不死别人自己也得一起死。

05-10 21:48

老杨,一大帮颗粒硅粉在赶来的路上,你怎么看颗粒硅

05-11 18:09

这货起码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