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ad转发:0回复:0喜欢:0
科济药业-B
科济药业-B
Q:关于这个快速制备cart平台情况……?
A:这个技术我们五六年前就开始建立。快速制备能保证T细胞更加年轻,更加的Fast,抗肿瘤活性也更加的强,在体内可以看到更好的exp扩增和持续性。当然还是要让临床数据说话。我们预估今年会跟大家分享一下ID数据。
Q:这个平台未来能不能向其它产品转移?难度怎么样?比如把053转移到快速平台生产,让其生产时间大幅缩短至30小时。
A:这个是有挑战的。从监管角度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当然我们可以去交流。
Q:前段时间亘喜生物阿斯利康收购,它们也有一个快速平台,我们这个平台和它们比较起来,有没有一个对比?
A:因为它们并没有披露具体的工艺细节,所以不好对比。另外快速平台不止我们二家,还有诺华的子公司也有一家,这三家公司都没有公布具体的工艺细节,所以很难说哪一家更好。
Q:…有些患者还没等到给药就死亡了,快速平台未来是不是行业一个很关注、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另外关于续贯的问题…目前强生已经与双抗连用,及cart的连用等,数据也比较好,这一块未来的竞争格局会怎样?
A:如果能缩短制备时间,对晚期病人是非常好的事情。哪怕早期也是很重要。我看了强生大概也有10%左右没有给上药,速度确实挺重要的。一方面它可以降低制备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病人。因为肿瘤是一直在长的,早点给药,安全性和疗效都会得到改进。关于续贯,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不同的cart目前也只有二家公司可以,一家是BMS,一家就是我们。除非还有其它没有公开的。这个需要大胆探索。比如在什么时间、什么组合、什么线数上使用等等。什么状态下达到更加的click benefit?所以这是个好话题,有很多探索空间。在目前来说这个想法很大胆。在美国可能应该可以实现。你看那个TIL,卖50几万美金,也很受欢迎。你看它,有34%的客观缓解率,大概有一半左右病人能够长期获益。它的市场价格定的还是比较高的。当然最终还是要看benefit,至少在美国是这样。
Q:前些天日本的安斯泰来claudin18.2治疗胃癌的药已经获批上市,信达与盛诺亚的ADC也已经到了三期。这种不同类型的药未来临床上的定位是怎么看的?如果患者在前线已经用过单、双抗、ADC的话,是否会潜在影响他后续使用cart的效果?另外053已经商业化,产量达到多少可以平衡成本?
A:这个问题我们遇到过,比如小病毒单抗暴露过后进展的,我们看到cart是有效的。以前跟大家分享过。但是这需要一个更大样本的研究。从原理上来说,不应该有事实上的影响。如果我们往早线走,根据cart的原理,是要做斩草除根的活的。ADC嘛,是靶向化的化疗,更多人说是联合治疗。大家看到它主要是combination,单独的话客观缓解率是比较低的。所以啊,如果我们做更早期的阶段,有可能利用免疫细胞斩草除根的这个能力调整,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改变。而且我们也看到像刚才说的TIL,客观缓解率34%,这其中有一半约17%病人能长期的获益,但是它在美国的定价也是高达50万美金以上。所以如果我们的ct041等,能使一部分病人长期的获益,我觉得应该来说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关于053的成本问题,。我们的毛利率还没有披露,可能等中报或者之后才能有更详细的数据与大家交流。
Q:我想请教一下美国这边的具体情况?
A:简报上已经说了,整个的计划已经递交了fda。我们也已经阶段性的递交了一些已经完成的方法,近期可能还会有一个update给到fda。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密切交流,(尽快地解决这个相关的问题)。但我没办法告诉你具体哪一个月。这些科目的开发肯定要继续往前走,这是我们很重要的管线。利用它的原理来体现它的优势和价值。更多细节我现在不方便讲,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设计在这个产品上。我刚才讲到了TIL,定价在51.5万美金左右吧。我们(041)是50%多的客观缓解率,这其中哪怕有将近20%左右的长期获益,定价方面在美国也可以有比较大的空间啊。胃癌实体瘤在美国的存量是比较高的。2020年的公开数据:12.7万人,比胰腺癌还高,胰腺癌是9.7万。所以我们开发、利用好这个产品,来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
Q:年报里看到,把附有时间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已提交给fda了,我好奇的是,这个时间表的大概情况是怎么样的?最后一个时间节点是怎样的?比如就是说是不是到今年下半年10月份、11月份啊?另外,在与国内外合作这一块的想法是怎样的?
A:我觉得10月份~11月份这个时间我们自己也没办法接受啊,相信投资人肯定也难以接受。我们还是希望越快越好吧,希望应该在近期吧。把所有问题解决掉,然后把这个报告给它。所以大家再等等吧。没有他们同意我们会比较保守一些。这个事情应该是比较快的,应该是有非常close的。关于合作,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点啊,我们也在做,后面会会加强这些。更多的是跟MNC交流。
Q:友商已经在自免领域进入独立临床,如肌无力症、红斑狼疮等等。公司在这方面有什么动作吗?
A:我们肯定是有的啊,必须有啊。其实cart的适应症很广。红斑狼疮15个月持续缓解,这很好。这些慢性病,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我们主要是异体平台做,异体平台做(通用型)可能会治疗更多的患者。否则价格对老百姓的挑战很大,又是一个慢性病,这个适应症太大了。当然我们异体(通用型)的数据还没有披露,看今年或者什么时间段跟大家分享一下更详细的信息。 (其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