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后的港股医药当下正是配置良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5

一直以来,港股创新药属于利率高度敏感性行业,创新药企需要风险投资和融资输血,随着近期美联储加息节奏见底以及国内财政政策的逐渐发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港股创新药板块逐渐“解冻”,受到了愈来愈多投资者的关注。

经过自2021年下半年来的持续调整,目前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而港股创新药板块相较A股而言弹性更大,所以现在的港股创新药成了市场普遍关注的困境反转方向,我们不妨看看“深蹲”后的港股创新药板块形成了哪些投资机会。

创新药行业,依旧“长坡厚雪”

首先不妨看创新药发展的政策环境。

2015年以来,以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为导向,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药注册的特殊审批管理规定。在相关制度下,我国创新药企业在新药注册上取得了良好成果,可以将创新药推向市场,从而加速国内创新药企业的成长进程。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

在市场方面,企业积极参与医保谈判,平均降幅逐步趋于稳定。

国家为了降低群众用药成本,在医药行业中,一般对仿制药采取集采政策,对创新药则采取医保谈判。其中的区别在于:集采的药品市场往往较为成熟,在规模效应与竞争效应下,降价幅度剧烈;而针对有专利的创新药采取谈判的方式,降价往往较为温和,根据PDB样本医院数据,2018年医保谈判成功的品种自调入医保目录后销售额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

最后我们关注商业化,多方面的“量变”已促成创新药出海的“质变”。

国内方面,多个地区(如广东、河北、北京、上海)推行将更多优质的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范围;随着多家企业的创新药产品陆续到达密集兑现期,目前已有多个企业的核心品种已处于快速放量或即将放量阶段,领先者如恒瑞医药、康方生物等的药品均已上市,有望通过实现“借船出海”,进军全球市场。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其中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

为何港股创新药更具优势?

投资界里有一句话叫做:“消费看A股、科技看美股、医药看港股。”与A股医药行业相比,港股的医药具有自身的特色。

首先是港股医药板块老生常谈的“标的稀缺性”。

由于港股允许符合条件但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因而许多创新药企、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以及其他生物科技公司都在港股完成上市。目前港股部分稀缺且优质的子行业,如生物科技、创新器械、互联网医疗、辅助生殖、牙齿矫正等。

随着各类医药方面的新需求如减肥药、医美的出现;以及“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型消费走进日常生活,互联网医药加速发展,此类新业态尽数被港股医药所囊括,这一点也是我们看好港股医药的重要依据。

数据来源:网经社

此外,研发是推动创新药行业发展的原动力,而港股医药创新属性相比A股更强。

根据Wind数据,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在全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其中生物医药子行业的占比均值更是高达160.82%,凸显出生物医药企业对于研发创新的重视。

根据Wind数据,港股医药板块较A股医药板块创新性更强,在生物制品、CXO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板块占比更大。此外,创新药企业更重资本,当前港股已成长为亚洲第一个生物科技融资中心,港股创新药企业可受益于港股的全球融资优势,迅速对行业内优良资产进行收并购,增强自身韧性以及研发能力。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5-30

最后,港股创新药的波动性相比其他医药子行业更大,行业好转的过程中弹性也最大,从今年4月份医药反弹和10月份医药反弹的过程看,港股创新药的反弹也处于医药细分行业中最多的水平,在多方利好的环境下,“进攻性”更强。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与传统制药公司相比,生物科技公司尤其专注于创新药物的开发,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没有存量仿制药业务的业绩增长压力。在国内制药行业整体向创新药转型的背景下,生物科技公司凭借差异化的创新以及高研发效率有望实现快速崛起。

这里就要介绍一支我比较看好的指数: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恒生生物科技,HSHKBIO)主要聚焦港股生物科技公司。3月31日,恒生指数公司发布公告,为了加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的生物科技属性,指数已于今年六月焕然一新,在新版方案中,指数的成分股数量精简至固定50只。相比于其他港股医药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更加聚焦大市值及流动性较好的上市公司。指数聚焦“行业龙头强者恒强”的优势,受马太效应的影响,头部公司有望占据更多的市场空间而享受更多的行业红利。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11-27

从指数成分股来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就已覆盖了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细分环节,其中产业链上游标的包括从事CRO、CDMO业务的药明生物药明康德中游标的包括从事药品和器械研发生产的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以及下游从事药品流通销售的京东健康。就这一点来看,在医药全产业链逐渐复苏的背景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有望充分受益。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11-27(成份股仅作指数推荐,不当作投资建议)

此外,恒生生物科技保持每季度一次的调仓频率,相比于每半年一次调仓的恒生医疗,更能适应市场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从具体指数近5年表现来看,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也优于同类其他指数和港股宽基,充分体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成分股的优质性。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11-27 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

在时机的选择上,短期来看,随着多方利好,市场风险偏好已逐渐上升,前期跌幅较大的板块更易获得投资者青睐,截至当前(11-27),恒生生物科技指数PE处于一年来0.82%百分位,配置价值显著;长期来看,今年及未来两年是港股创新药产品周期集中兑现收入的阶段,这一点是相比其他医药细分行业中长期最明显的优势。

数据来源:iFind,统计周期2022-11-27——2023-11-27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费率也是一种隐形的“阿尔法”,在具体产品上,不妨选择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综合费率仅0.2%,低于同类平均水平,其中管理费0.15%、托管费0.05%(同类分别为0.84%、0.2%)。

总结而言,未来老龄化进程中,居民对优质医疗的需求长期存在,将不断催生更多健康消费需求。当前的市场环境,海外流动性压力趋缓、国内基本面复苏、估值历史低位多重因素叠加,港股创新药经历短期的蛰伏后,正迎来配置的良机。

$恒生生物科技ETF(SH513280)$

全部讨论

2023-12-05 06:52

消费看A股,科技看美股,医药看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