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转自我的微博。我经常在微博上发投资的感想,也不知道雪球这种专业投资平台的朋友们有没有兴趣。

今天认真的分析了一下日本经济,想搞清楚日经225上涨的底层逻辑,主要是怕自己的固有观念和真实情况不一致。
结论是固有观念确实跟真实情况不一致,但之前的结论基本没错。
不一致的地方是研究前我一直认为日本最近强劲的经济数据纯粹是因为汇率及美元外溢与实业无关,但事实是最近几年日本的制造业出口增速是强于汇率走势的,说明日本的产业确实有复苏迹象。
结论基本没错的点在于,产业复苏的影响占比感觉并不高,尤其今年以来,日经225基本就是靠资金和预期在推动,跟基本面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主要观察到的信息包括:
1、过去几年日本制造业对外出口金额增速显著,主要增加值来自于汽车、半导体等。
2、半导体的逻辑应该是美国需要日本承接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以应对大事发生,这可能是一个持续性的趋势。
3、汽车对外出口TOP3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阿联酋。总感觉像是底特律被劳资纠纷玩废了,拉稀登又禁止中国车,AUKUS的市场就让日本车捡了皮夹子。但22年日本车对美国出口量(不是金额,我没查到金额)是下降的,23年数据也没有,所以我不知道这个出口增长到底是量的增长还是汇率游戏。
4、五大商社的管理层承认20-23年报表优化主要来自于海外资产因汇率导致的本币计价提升。且认为24年开始这一趋势会结束。
5、移民日本的朋友告诉我日本房价近几年涨了30%-50%,不光是外国人买,本国人也买。本国人买是因为YQ三年政府发了太多的钱,拿手里怕贬值,就去买房。
6、日本目前就业率高企,小时工薪资提升,会社员薪资没涨。
7、物价涨得厉害。信息5、6、7都是典型QE通胀的特征。
综上,我感觉日经这一轮上涨的主要逻辑是:
1、安倍经济学的人造通胀确实发挥了作用;
2、货币超发导致汇率下跌,利好出口及海外资产价格重估;
3、贬值和低息吸引外资借日元买日股,股价上涨形成正反馈进一步吸引外资。
所以这么一分析,其实主要还是跟货币政策有关,产业提升的显著性不强。
不过瞎想想,其实中美脱钩对日本来说确实是大的战略机会。中国在制造业生态位上本来就跟日本竞争,而且这些年产业升级进入高端,对日本的挤压更大。现在美国打算把中国排挤出G7市场,日本正好可以把曾经的优势产业汽车、机械、半导体重新捡起来(韩、台都有冲突风险)独霸这个市场。
但相对的,圈养市场下企业缺乏竞争,在G7外市场会不会被MADE IN CHINA摁在地上痛打就不知道了。我觉得大概率会被痛打,即使通过G7奶血提高了竞争力,也可能会被“不友好国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那到底是G7盘子大还是G7外市场盘子大,恐怕就决定了日本产业的上限。
从长远看,虽然G7现在仍然富得流油,我觉得还是G7外市场更有前途。缺乏竞争的个体终将被自然淘汰。
不过相对于过去,日本中短期面对的局面可能还是更好的。
如果不傻里吧唧的保卫菜菜子的话。
还想感叹一句:固有观念害死人。
之前没认真研究过日本经济,也从没想过去研究。只是天天看简中,不外就是安倍经济学很垃圾、失落的10、20、30年并将一直失落下去、天灾人祸水深火热私密马赛,诸如此类。
但真正研究一下,发现情况跟自己想象的差异很大——安倍经济学是有效的(所以人家才可以成为日本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日本人民也不是傻的),日本经济不是一直下跌。虽然日本不再是那个亮眼的亚洲经济奇迹,但远远没到破落户的地步。
想想这就是做二级的好处——如果只是无聊的中年爷们键政,那按自己的固有印象讲就行了,讲得爽最重要,不用多考虑对不对。但看到别人买日经225ETF赚钱了,就会眼红,就会去想为什么自己没发现这个机会,就会去研究去验证,然后发现原来天天嘲笑蛙蛙,自己其实也是蛙蛙。
之前我还嘲笑英国、欧陆和阿三,回头把这几家也好好分析一下吧。不一定现在是投资的好机会,但好歹得知道真实情况,等机会来了不至于一脸懵逼“啊?日经已经涨了1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