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息打野选择五——牧原股份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7喜欢:7

牧原股份是一只很纯正的猪周期股票。之前看到一个球友说:最怕把上升中的周期股错当成长股。牧原从前成长得很快,将来也会继续成长,但它最重要的属性还是周期,牧原股份,只能打野,不能长持。

研究了牧原的年报之后,得到了以下信息:

1. 牧原历年总资产规模/营业收入上升很快,但是上市趋势已经开始放缓。从高速成长慢慢走向成熟。但是由于中国猪肉产业的集中度还有很大提高空间,相信牧原的天花板还很高,只是估值不能再按高速成长股。

2. 牧原的经营模式为母公司控股,按需要投资开设分公司经营具体业务。其中主业发展就是在各地开办养猪场。其次开设上下游产业链相关的公司,如粮食收购公司、饲料厂、兽药厂、屠宰场等等,主打一个全产业链包圆。这些相关公司本身利润不高,但是对降低牧原的生猪完全成本,有很大帮助。

3. 公司长年举债发展。14年上市募资66.7亿以来,牧原多次定增、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等,合计融资277.51亿元,主要用途是生猪产能扩张、偿还贷款和有息负债,补充流动资金,可以说公司主要是靠筹资发展的。好消息是,22年年报资产负债率54.4%,比21年的61.3%有所下降。而且有息负债率虽然逐年上升,但仍然控制在35%以内,还不算太高。

4. 企业销售债务大于债权,基本没有赊销,都是签了合同就付款,销售回款良好。采购以赊购为主,存货规模和应付账款大致相当。

5. 自由现金流常年为负。企业核心利润获现率还可以,但是因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购建固定资产,自由现金流很差。21、22年因为周期关系,公司利润下降,购建固定资产投入也随之放缓,这个数据转正了。但是估计公司等有了钱,还是会继续大力投入固定资产建设。

6. 从公司历史数据来看,历年营业收入上升很快,从2018年到2022年几乎翻了10倍。毛利润和净利润收入周期性起伏,相差很大。核心利润率在20年的顶峰时期可达50%+,18年低谷时期不到1%。21、22年相对低位时,牧原靠着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养殖成本,成功保持了7~10%的核心利润率,比之前有很大进步。

7. 三费比例保持在5%~7%,22年有所下降。由于公司经营农产品退税,税金是个正收益,卖得越多,赚的税金补贴越多,在低谷年份,税金补贴对净利润贡献也比较明显。

总结:牧原股份是一个典型的成长周期股,净利润率根据周期在0%~50%范围内波动。随着规模提升,成本下压,净利润率也有所增高。公司主要发展方式为向股东和金融机构筹资,购建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能力,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降低成本,增强公司竞争力和市占率。因为扩张速度快,负债比例较高,现金流紧张。随着将来扩张步伐放缓,负债和现金流有望缓解,但是成长增速也会随之下降。

再来看一下读研报的收获:

首先最大的收获就是猪周期很难判断,千万不要相信机构的具体预测。

我看了好多份研报,基本都没有预测准确的。别说两年三年的预测歪到外太空,三个月半年内的预测,南辕北辙的也多得是。其实逻辑也很容易理解:对于周期来说,当一致预期形成的时候,局中人按此调整计划,导致预期落空。

举个简单例子:22年下半年猪价上行,机构纷纷预测整个22年底和23年一季度猪价都将在高位。结果就是大家都等着赚钱,不肯去化,猪肉供应量太大,从年底亏到现在。

因此从前的猪周期可以大致了解一下,但并不要企图据此推算将来的猪周期。

如果想玩周期推测,那最终就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你再预判我的预判的游戏。这个游戏过于复杂,昔日猪肉三巨头的正邦科技都玩不转,直接把自己从行业龙头玩到破产要退市。(正邦的故事很有参考价值,推荐阅读球友 @剪刀之九 写的 正邦科技何以走到破产边缘?

正邦破产的主要启示问题在于错判周期,盲目扩张,负债率过高,最终资金链断裂,没有熬过周期底部,成为被淘汰的部分。这是所有周期股共同的危机:熬不过周期底部。

这个危机牧原如何应付?

1. 逆势扩张。正邦在周期顶部扩张,扩完之后猪价下行,最终搞死了自己。牧原之前每次扩大产能,都是顶峰过后下行阶段,扩产之后正好加入下一上行周期,节奏把握很不错。但是这个节奏,主要靠经营者判断,以前判断对了,不代表以后也能每次都对。这是加分项,但不是决定项。

2. 控制负债率。作为重资产发展 企业,牧原总体负债率不低。但是横向比较一直低于温氏和正邦。其中有息负债占比少,因此财务负担不重,融资渠道畅通。这是应对危机的保障。

3. 深耕主业,贯通上下游产业,降低成本。和温氏靠多元化经营平抑周期不同,牧原可谓死磕养猪。所有投资的上下游子公司,都是为了保障养猪主业。力争在每一个环节都努力降低成本。效果也非常显著,牧原的生猪完全养殖成本,是国内最低的。

这个最低,就是牧原穿越周期的真正秘诀。成本低,意味着周期底部可以熬死别人。把别人都熬死了,周期自然就会上行。你亏钱我还能小赚,我小亏你大亏,你坚持不住了我建设新产能,你凉凉了,行业总产量降低,周期开始向上,赚钱的时候到了,竞争对手又减少了,我产能还增加了,简直完美。

每穿越一次周期,就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散户、小规模养殖场、决策失误的大公司纷纷倒闭,行业集中度上升,头部企业市占率增加。养猪这个游戏,最终会是赢家通吃,越大越好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牧原只要做好自己,越养越科学,越养越系统,越养规模越大,越养成本越低,就足以保证自己的行业地位和赚钱能力上升。

放弃精准的周期预测,从大概率正确性来说,每次生猪养殖亏损后,都将迎来一轮猪价上扬,猪肉股股价上升。股价和猪周期不完全一致,可能会提前启动和结束,但是基本匹配每一次猪肉价格涨跌,都有一轮猪肉股价格涨跌。

本轮猪周期,已经在2021年中、2022年初、2023年初经历了三次亏损。如果在第三次亏损期间能进行彻底的产能去化,很可能迎来周期反转。如果产能去化不彻底,也会有一次反弹行情,再进入第四轮亏损-产能去化-反转or反弹的行情。

总结:牧原股份在生猪养殖行业具有绝对性的龙头地位,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最大,完全成本最低,全方位竞争优势明显,因此在猪周期底部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本轮周期猪肉亏损已经三次并持续时间较长,反弹和反转可能性较大,并且估计启动时间不会太远。

盈利预期:

目前牧原股份股价46.19元(5.15日),PB3.59, 全部PB百分位为2.24%,五年内PB百分位为0%,几乎已经跌到最低。

本轮周期猪价前两次亏损和反弹分别对应股价为38.76反弹至60.85,47.75反弹至65.99。上涨幅度分别为57.0%和38.2%。

目前股价处于一轮下跌中,250周线支撑位为44.09元。保守的以44.09支撑位上涨38%来计算,这波猪价反弹行情可期望涨到60.84元,距现价上涨幅度为31.7%。预期年内可以达成。以上推算为拍脑袋算法,仅供本人自己参考。

风险:

1. 牧原财务造假暴雷。牧原造假这事,据说是21年某大V提出来的,那时候我还没有太关注牧原,详情不清楚。大致查了一下,主要理由好像是“别的养猪股都亏钱了,只有牧原不亏,它肯定造假”。这就有点无法评价了。至少以我浅薄的能力,没有在年报中发现可疑点。一定要说的话就是自由现金流为负,负债率高。但是连续第三年猪价低位了,哪个养猪股不是这样?此风险概率5%,收益率-50%。

2. 猪周期变形,猪价反弹不及预期。猪周期变形是必然结果。但是再怎么变形,猪价必然要反弹,早晚的事。而且亏损时间越长,倒闭的养猪场越多,去化越大,反弹肯定越厉害。这就是所谓横有多长,竖有多高。预计猪周期变形的方向应该是波动幅度变小,频次加快。总之不管怎么变化,我都会持股到猪肉利润为正。最多就是时间拉长或收益率降低。可以考虑高位分批出货等方法保证收益。

3. 踏错周期,步正邦后尘。踏错周期这事,至少也要等这轮周期见顶才可能发生。那时候我应该已经赚钱跑路了,与我无瓜。

4. 错把周期当成长,想要长期穿越牛熊,结果套牢。请回看本文开头第一段。牧原虽好,一段情就够,千万别想一生一世,切记切记!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有人说看好猪周期可以买小猪股,成长性高,一个周期上来股价能翻好几倍。牧原基数太大,成长性不强了,股价也上不去多少。
我主要考虑安全性为主,对收益要求没那么高。
小猪股都已经炒一轮了,价格不低。而牧原这轮炒作资金就没看上他,正在非常低位。从价格上来看,牧原更安全。
另外牧原作为行业龙头,熬过低谷,在上升期获利的确定性非常强。小猪股熬得过熬不过,还不好说。
高收益高风险,确定性强收益低,平衡需要自己把握。

2023-05-18 10:36

分析下恒瑞吧

2023-05-16 23:50

你对牧原的评价很实在,炒股就这样,高风险跟高收益成正比,风险有多大收益就有多高

2023-05-16 18:51

看你写的很像研究报告。关于猪周期其实不需要预测,本次周期一定和前一个周期相像但不一样。能繁母猪数量不减,就不能去产能。供需决定价格,市场供应量这么大,需求不旺,猪价一定涨不起来。

2023-05-16 06:45

我和牧原打好多年交道了,大小秦总都聊过,小秦总还一桌吃过饭,你是牧原论坛里最理性的一个人,你的分析非常好,很值得跟大家推荐。我现在满仓牧原,股价还会不会再跌我说不好,但很明确牧原现在股价就处于底部。另外我认为牧原未来会变成经营稳定的现金奶牛,牧原这样的公司就是为消灭猪周期而生的,用传统猪周期来看待牧原本质就是不合理的,虽然牧原的股价收到周期影响非常大。

2023-05-15 21:07

ai写的?

2023-05-15 20:23

不错,学习了

2023-05-15 19:27

这个最低,就是牧原穿越周期的真正秘诀。成本低,意味着周期底部可以熬死别人。把别人都熬死了,周期自然就会上行。你亏钱我还能小赚,我小亏你大亏,你坚持不住了我建设新产能,你凉凉了,行业总产量降低,周期开始向上,赚钱的时候到了,竞争对手又减少了,我产能还增加了,简直完美。

2023-05-15 19:27

这个游戏过于复杂,昔日猪肉三巨头的正邦科技都玩不转,直接把自己从行业龙头玩到破产要退市。

2023-05-15 18:02

下次分析下江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