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回炉重造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不为旧日身份所限,才能抵达真正的广阔天地。

作者:曾荣 | 智信研究公司研究总监

关注资管云,陪伴金融人的职业成长!

最近X基金公司让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回炉重造”的传言甚嚣尘上,还几经反转,搞得街谈巷议。

我禁不住好奇,跟基金行业的朋友们打听了一圈儿,惊讶地发现基金经理的降职、减薪并非个别现象,2023年起已普遍发生在公募基金行业了。只是大部分人家做得比较低调,不会直接让基金经理卸任产品,重做助理或研究员,且只拿最低工资。

一般比较温和的方法是,基金经理管理多只产品的,先把其中规模大的,分给别人管,只让他管小的,不重要的,这样他对应的年终奖金也会自然降低;还可以提拔优秀的基金经理助理跟他一起担任双基金经理,共同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踢出局。

这种事儿并非史无前例,向来行情不好的时候,基金公司总要“杀”几个基金经理祭旗的,股跌“杀”股票基金经理,债亏“杀”债券基金经理,货币负偏离“杀”货币基金经理。哪怕行情还行,公司换了股东,或者高管团队,基金经理们就横遭清洗的,也不罕见。

既然不罕见,为什么今年大家听到这个消息,会如此慌张,还大范围共鸣呢?

原因之一是以往即便是熊市,“基金经理祭旗”都是少数现象,大部分基金公司都只是拿出一两个人,意思意思就完了。要么是为了杀鸡儆猴,刺激其他基金经理更加发奋图强;要么是为了平息众怒,让代销机构和投资人看看咱反省的态度。

基金经理的离职率在熊市不会明显上升,甚至是下降的。因为基金经理一直是稀缺资源,只要看一眼历年“基金经理人均管理产品数”就能明白,它是一路上扬的,从2005年的0.99只,上升到2022年的3.24只(截至2023年11月约为3.47只)。由于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始终困扰行业发展,所以基金经理是宝贵的,供不应求的,哪能随便搞掉。

相反,基金经理离职率在牛市才会飙高。像2007年和2015年,都出现过基金经理“离职潮”,那是因为这两年股市行情热到极致,股票基金经理身价倍增,其他资管机构挖角的多,直接奔私的也多。

所以,一年300多基金经理离职,历史上有过,只是那时候多是基金经理们主动的,而2023年出现了,则多是被动的。

数据来自于基金业协会、智信研究整理

2011、2017、2018、2023年未有官方数据,来自wind

造成恐慌的原因之二是,“回炉”这个词儿太惊悚了!大家知道,基金经理是资管行业的明珠,从来只有“提前出锅”的,没有“回炉重造”的。

“提前出锅”又是什么意思呢?

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培养是有系统性路径的,往往要先当几年研究员或交易员,扎实基本功,熟悉投研交各流程;再当几年基金经理助理,以老带新,边看边学;在此过程中,不适合做投资的人,就留在原岗位上了,能一路晋升,披荆斩棘最终成为基金经理的,可以说是优中选优,且在市场上浸泡了6-7年往上,起码见过一、两轮牛熊了。

但我们不是说过么,基金经理始终稀缺,所以就常有历练不足,资历不够的基助,破格晋升为基金经理,甚至在行情突如其来,公司抢着发新产品时,把交易员或研究员直接升上来管户的情况。

哪怕是“提前出锅”的人,一旦挂上基金经理,差不多就等于抱稳金饭碗了。即便业绩不好,公司想拿他祭旗,外面也有大把继续当基金经理、投资经理的机会。大基金混不下去了,去中小基金啊,还可以去券商资管、保险资管,最近几年还有银行理财子、信托公司,最不济还可以奔私呢。

所以对基金经理来说,离职是可以的,但“回炉”——打回去重新做基金经理助理或研究员,这种屈辱是绝不能忍的。没理由忍啊,广阔天地,哪里还当不成个经理了?!

可眼下,有人忍了。

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连最稀缺的基金经理,全国只有3286人(截至2024年1月9日)的明珠们,都不好找工作了!

那么恐慌的就不仅仅是基金经理,而是整个资管行业的投研交了。因为卷是一波一波的,基金经理都向下卷,下面的人只会更卷……

但,对整个资管行业来说,这倒未必是坏事。

基金公司作为最规范的资管机构,在如何管理净值化产品上,是有丰富经验和优势的。尤其是偏股类型的产品,除公募基金外的其他资管机构,都难言擅长,尤其对于银行理财子和信托公司,简直是软肋。

如果当前基金经理在基金行业已经相对饱和了,可以随便虐了,那么必然会有更多人选择流向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使得公募投资管理经验得以外流,进而促进整个资管行业的互相碰撞和提升。

此外,方兴未艾的投资顾问业务,大多名不副实的财富管理业务也急需真正有投资能力,有丰富市场经验的人才加入。而这在以往,基金经理们是看不上的。

但要说是真的瞧不起这份活儿么?也不是。我认识的很多基金经理,真正瞧不起的是基金经理这份活儿。对于每年“赛狗大会”一样的短期业绩比拼;对于不想要钱的时候拦不住申购,想要钱的时候挡不住赎回;对于过度曝光,牛市被捧成明星,熊市被误解谩骂,都深恶痛绝。但囿于“明珠”的身份,又很难主动放弃。

如今“明珠”也会“回炉”,也要降职、减薪,找工作也难起来了,那么其他岗位为什么不能考虑呢?如果仅凭天性、喜好、能力的话,有意思的活儿绝不止于基金经理。

不为旧日身份所限,才能抵达真正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