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4喜欢:7
对比一下水电和核电商业模式的差异,发现还是挺大的,如果说核电在机组加速折旧上与水电有那么一点点相似的话,更多的却是模式的缺陷更明显。短期看核电是“稳定盈利”,长远来看,依然是脆弱的,资产定价的有效性有时候并不有效。(年初看了核电当时14倍已经觉得不低,现在直接16倍了[滴汗]
来看数据:
21年长江电力度电:收入0.23,总成本0.113(包含费用),度电利润0.12,可变成本0.027,可变成本占总成本比例24%。总度电成本中,折旧成本占比接近50%。
21年中国广核度电:收入0.36,总成本0.27,度电利润0.096,可变成本占比35%(核燃料+废料处理),度电折旧成本占比31%。
同样火电之所以模式差是因为,在700元5500大卡煤价的前提下,度电成本0.37中7成多是电煤燃料成本,整体发电成本将近3毛7不但高,而且成本端根本不受控,且不同企业几乎没有差异化优势。
上面数据对比,我们能看到1)核电度电成本高,接近三毛钱的水平不用说水电,相对于能拿到低煤价的火电优势也没几分钱;2)成本中固定成本占比越高,不同企业因为资源和能力(借贷/运维)的差异就越显著,这一点水绿核火依次递减,这里绿电占位还行,但不像大水电,风光资源的分散性随着竞争和规模上来,企业间之前的资源优势会慢慢缩小;3)本质上,核电的稳定盈利是建立在一厂一价的政策保护上,而不是来自本身度电成本的优势,这部分是公司自己没法掌握,因此长远看生意盈利稳定也是个伪命题,极端举例来说,气电成本高至7/8毛,照样受单独的电价上网政策保护,也能“稳定盈利”。

全部讨论

有道理,日常运行中,员工的工资高,人工成本不低的